第 1 页:言语理解 |
第 5 页:数量关系 |
第 7 页:图形推理 |
第 12 页:资料分析 |
第 15 页:常识判断 |
言语理解与表达(共40题,参考时限35分钟)本部分包括理解与表达两方面的内容。请根据题目要求。在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最恰当的答案。
1近代史上.我们有过经济总量占世界1/3却依然屈服在坚船利炮下的惨痛教训。落后挨打,根子在技术落后。今天,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创新的重要性更加凸显。美国大力实施国家创新战略,欧盟积极推进“2020战略”,日本确立“再生战略”,让一些人直呼“第三次工业革命”即将到来……无论是历史教训还是现实挑战,都告诉我们创新是一场“生死竞逐”,不进则退,进慢了也是退。只有奋力走好自主创新道路,实现从经济大国到经济强国的“惊人一跃”,中国才能赢得未来。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的是:
A.随着经济日益全球化,创新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
B.中国要实现经济强国之梦,须走好自主创新之路
C.科技创新已成为各国提升竞争力的关键所在
D.应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国民的创新能力
参考答案:B
解析:文段从历史出发,继而联系现在,指出“无论是历史教训还是现实挑战,都告诉我们创新是一场‘生死竞逐”’,“只有奋力走好自主创新道路”,中国才能实现经济强国之梦,才能赢得未来。B项与此表述一致,当选。
2新媒体时代是信息爆炸的时代,信息爆炸给人们带来了福利,使人们生活在一个更透明的社会中,但这种爆炸也给人们带来了信息骚扰,且不说每天无数娱乐至死的垃圾信息耗散着我们的注意力,充斥于空间中的种种虚假信息更让人头疼。从“深圳最美女孩”到“流浪汉成千万富翁”,再到让人目瞪口呆的“打车假新闻”,假新闻不断突破着公众想象力。
从内容上看.该文段的中心词是:
A.假新闻
B.信息爆炸
C.信息骚扰
D.新媒体
参考答案:A
解析:文段先指出信息爆炸给人们带来了信息骚扰,其中种种虚假信息尤其让人头疼。接着列举了多个假新闻事例来表明“假新闻不断突破着公众想象力”。可见文段的中心词是假新闻。
3中国民间美术,受中国传统哲学和设色观念的影响,以质朴含蓄的寓意为主要内容.崇尚色彩的象征性与装饰性。不仅在图式、色彩等方面可为当代中国油画提供借鉴。其所蕴含的气韵、意境等深层的文化内涵更是具有鲜明的中国本土文化特色,与中国当代油画具有强烈的互补关系。若能汲取传统民间美术图式中的当代性元素并将其解析。再结合当代油画的形式特征,把握当代人的内心审美感受,完全可为中国当代油画的可持续性发展赋予新的形式与含义,从而最终实现具有当代理念与视觉表现张力的、有当代意义与民族特征的中国油画艺术。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中国民间美术和中国油画具有强烈的互补关系
B.中国民间美术赋予中国油画新的形式与含义
C.当代油画可借鉴中国民间美术的当代性因素
D.中国民间美术蕴含鲜明的中国本土文化特色
参考答案:C
解析:分析可知,文段主要讲中国当代油画发展可以借鉴中国民间美术的当代性元素,侧重点在于中国当代油画发展。A、D两项的侧重点偏离文章主题,故排除。B项是对“若能汲取传统民间美术图式中的当代性元素并将其解析……完全可为中国当代油画的可持续性发展赋予新的形式与含义”的断章取义.赋予新的形式和含义是在假设的条件下得出的结论。排除B项。C项符合文段的主旨,故为正确答案。
4这一年,欧债危机没有丝毫好转的迹象,危机的恶化仍在欧盟内传导。深陷金融危机、囊中羞涩的欧洲,比任何时候都需要中国。曾经老牌的欧洲各国,争先恐后向中国发出邀请。欧洲各国领导人也不辞辛苦、频频飞到中国,游说中国企业去投资,鼓励中国政府去购买该国债券。而面对欧洲市场的风险,中国政府变得更加理性,从政府购买债券,转为鼓励中国企业去投资。一时间,名目繁多的中欧商业峰会此起彼伏,为两国企业的合作牵线搭桥。
文段意在说明的是:
A.面对欧债危机中国政府对欧政策更加理性
B.欧洲债务危机愈演愈烈,急需中国的扶持
C.中国企业掀起了一股去欧洲投资的浪潮
D.中国政府已认识到购买他国债券的弊端
参考答案:A
解析:文段由欧债危机的恶化引出:如今的欧洲急需中国的投资支持。接着用“而”表转折引出,面对欧洲市场的风险,中国政府变得更加理性,从政府购买债券,变成鼓励中国企业去投资。末句是这一行为引发的结果。故文段意在说明的重点是,面对欧洲的风险,中国政府变得更加理性,即A项。B项的“扶持”说法有误;C、D两项在文段中均没有体现。故本题选A。
5在“同”与“异”的关系上,人们习惯讲的是“求同存异”,应当说,在处理国与国乃至人与人的关系上,作这样的强调是对的。只有“求同存异”,才有互相合作与信赖的基础。不过,在学术研究上。倒是要反过来,像季羡林先生所说的,“求异存同”。因为,学术研究贵在出新,不宜陈陈相因,只是踏着前人的脚印走路,或按着别人的腔调吆喝,而是要有所发现,有所前进。这就要有“异”于前人和“异”于他人之处。否则,不过是雷同重复,谈不上有什么意义。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对“同”“异”的取舍,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B.学术研究贵在出新,应多点“求异”思维
C.“求同存异”是人们相互合作与信赖的基础
D.处理任何问题都面临着“同”与“异”的取舍
参考答案:B
解析:文段首先指出在“同”与“异”的关系上,人们习惯说法是“求同存异”。然后以“不过”转折,指出“在学术研究上,倒是要反过来,像季羡林先生所说的,‘求异存同”,后以“因为”解释这样说的原因。因此文段意在说明“学术研究重在‘求异存同”,即学术研究应多点“求异”思维,B项表述与此一致。故本题答案为B。
6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赖以存在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血脉__________。然而,这份遗产既有可能成为我们的瑰宝,也有可能成为我们的__________,关键在于我们如何对待和处理它。对于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持正态度应该是既要敬重、珍视,又要慎重分析、消化。如此,才有可能使其既代代相传,又成为我们建设新文化的宝贵遗产,成为培养国民__________人格的有益营养。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根基 包袱 健全
B.基石 束缚 善良
C.家底 负担 健康
D.根本 累赘 高尚
参考答案:A
解析:第一空,“家底”本意是指一个家庭的底细,现多用于指个人或一个团体总共还剩下多少资本,与句意不符,排除C;第三空,用“善良”、“高尚”来形容国民的人格都不合适,且培养“国民健全人格”是固定搭配.A项当选。
7中国新一届政府在外交上的突出特点是更加自信和主动,大幅改变了近年来在南海、钓鱼岛等周边问题上疲于被动应付的局面。但中国外交“大国是关键、周边是首要”的原则并没有改变.而美国对中国来说无疑是关键中的关键。与美国相比,中国更承受不起中美关系的大起大落。让中美关系重回良性发展的轨道,从内政和外交上看都是中国新领导层不得不直面的课题。
对以上文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改变了对周边国家的外交策略
B.美国在中国的外交上处于首要地位
C.中美关系已经回归良性的发展轨道
D.中美关系对中国的影响要大过美国
参考答案:D
解析:由“中国外交‘大国是关键、周边是首要’的原则并没有改变”可知A项的“改变了”、B项的“首要地位”说法错误,排除。文段末句是说,让中美关系重回良性发展轨道是新领导层必须直面的问题,但并未说明,中美关系已经回归良性发展轨道。C项把未然当作已然,错误。由“与美国相比,中国更承受不起中美关系的大起大落”可知D项正确,当选。
8科研机构对一首非常流行的歌曲进行了研究,发现它以3.6秒为一个周期将五个音节重复4次,而整首歌中五个音节的核心节奏重复了100次以上,这样的节拍和人在慢跑半小时后的心率几乎同步——这也正是人感觉最为兴奋的瞬间。这一说法,解释了为什么大多数人都会不自觉地跟着这首歌摇晃起身体的原因。而另一个激发人们生理反应的元素则是其朗朗上口的旋律和节奏。科学研究发现,当一个人对一段音乐的旋律和节奏产生共鸣时,这段音乐就会在其脑中不断重复,科学界把这称为“耳虫”现象。虽然引发“耳虫”现象的音乐因人而异.但显然“耳虫”更偏爱那些容易上口的作品。
这段文字主要介绍的是:
A.流行歌曲之所以流行的生理学依据
B.影响音乐流行程度的决定因素
C.“耳虫”现象的成因及表现形式
D.音乐节奏和人的心率之间的内在联系
参考答案:A
解析:文段从两个方面介绍了流行歌曲之所以流行的生理学依据:一是其节拍和人在最为兴奋的瞬间的心率几乎同步;二是其朗朗上口的旋律和节奏会在脑中不断重复。故本题答案为A。
9值得肯定的是,与铁路货运改革方案相配套的机构改革、资源整合、人员转岗,已在全国各个铁路局推行,反响良好,说明这第一步迈得不错。然而,与其他改革一样,铁路改革不会__________,更难__________。在推进改革、赢得市场的同时,防止内部恶性竞争,防范运输安全事故.既是铁路应汲取的历史教训,也是新一轮改革路上的重大考验。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一步到位 一蹴而就
B.一路顺风 一举成功
C.顺风顺水 一步登天
D.一帆风顺 一蹴而就
参考答案:D
解析:先看四个选项,“一路顺风”指旅途平安(多用于祝人)。“一步登天”指某些事物一下子提高到很高的程度,比喻人突然得志,爬上高位。含贬义。而题干中两空都是用来形容“铁路改革”,这两个成语显然不合句意.排除B、C。再看题干,根据两空之间的“更难”可知,第二空与第一空构成递进关系,语义程度应比第一空更深。A项“一步到位”与“一蹴而就”意思相近,不存在递进关系,故排除。D项契合题意,当选。
10有时,疼痛能使人变得敏锐、清醒,唤起人道情怀,恢复本性良知。不疼者往往不知疼者之疼,而疼者因己之疼而__________,易于体验并感知他人的苦楚,生出同情心,或许还会上升到对人类、对存在的__________之心。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曲己及人 悲悯
B.设身处地 崇敬
C.感同身受 珍惜
D.将心比心 敬畏参考答案:A
解析:分析可知,句子说的是疼者由于自己的疼而能够感知他人的苦楚。“设身处地”指替别人的处境着想。“将心比心”形容做事应该替别人设想。二者均不能体现“疼者因己之疼”,排除B、D两项。第二空所填词语应与“同情心”构成递进关系,“悲悯”与“珍惜”相比更符合句意,且“由己及人”恰能照应“因己之疼”。故答案为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