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网校 - 万题库 - 美好明天 - 直播 - 导航
您现在的位置: 考试吧 > 公务员考试 > 行政能力 > 模拟试题 > 国家 > 正文

2015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模拟题及答案(12)

来源:考试吧 2014-07-30 16:42:02 要考试,上考试吧! 公务员万题库
考试吧整理“2015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模拟题及答案(12) ”供考生参考,更多2015国家公务员考试模拟试题请关注考试吧公务员考试
第 1 页:言语理解
第 5 页:数量关系
第 7 页:图形推理
第 12 页:资料分析
第 15 页:常识判断

  31生活是一切艺术创作的源泉,这是每一位创作者熟记于心的创作__________。然而在这喧嚣浮躁的尘世中,真正能__________万千诱惑而一头扎进生活,却并不是一件十分容易的事情。填人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法则 抵御

  B.规则 摒除

  C.秘诀 抵抗

  D.心得 对抗

  参考答案:A

  解析:本题从第二空人手,“摒除”、“对抗”与“诱惑”不搭配,排除B、D。再看第一空,“法则”意为.规律,“秘诀”意为不为人知的解决问题的巧妙办法。由“每一位创作者熟记于心”可知,“秘诀”不恰当。故本题答案为A。

  32对生命价值的认同度越高.社会对灾难的敏感度就会越高,五年前汶川地震的隐痛未消,所以芦山地震刚一发生,人们无法判断灾情大小,众多媒体人第一时间赶赴灾区,体现的正是媒体的责任和担当。正是媒体的及时详细报道,让灾情透明地呈现在人们面前。不能因为事后看起来灾情不如汶川地震那么严重,就认为舆论反应过度了。

  作者想要说明的是:

  A.媒体对灾情的关注度不应取决于灾情的大小

  B.芦山地震灾情因媒体的积极跟进而透明

  C.媒体对芦山地震的高度关注来自职业敏感

  D.媒体对芦山地震的反应没有过度

  参考答案:D

  解析:文段说明,因为“对生命价值的认同度越高,社会对灾难的敏感度就会越高”,所以媒体在面对芦山地震时,才第一时间赶赴灾区,对灾区进行及时关注和报道。故这种“及时”是出自媒体的责任和担当,并非对芦山地震的过度反应。D项是对段末主旨句的准确表述,当选。

  33人类在进化过程中,逐步继承了危险的包袱,形成对侵略的嗜好和媚上仇外的习性,这对人类的生存是很不利的。但是我们也学会了同情别人、热爱子孙后代、渴望从历史中汲取教训——这些是我们得以生存和繁衍的有力武器。人类本性中的哪一方占上风尚无定论。尤其是当我们的眼光、理解力和思想境界只局限于地球时,就更没有定论了。然而,宇宙的无穷奥秘,还要靠我们去发掘,从宇宙空间观看地球就无所谓国界。假如地球是一个脆弱的蓝色发光体。在群星的辉映下变成一个不显眼的光点,那么种族主义、宗教主义和大国沙文主义就难以维持了。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恶的本性会阻碍人类的发展

  B.宇宙视野能使我们的心胸开阔

  C.向外太空扩张将使人的本性不再重要

  D.回顾历史有助于人类获取更广阔的视野

  参考答案:B

  解析:文段说人类的本性中有侵、仇外的恶,也有同情别人、热爱子孙等的善,当我们的视野局限在地球时,具体哪一方占上风没有定论;但当我们的视野扩大到宇宙时,种族主义、宗教主义和大国沙文主义就难以维持了。可见,文段意在说明宇宙视野有助于我们开阔心胸。B项与此表述一致,为正确答案。

  34孟子有一句话:“山径之蹊间,介然之而成路,为间不用,则茅塞之矣。”品读这寥寥数字,实在有着丰富的内涵:第一,路与路之间大相径庭,有的路崎岖但是向上,有的路方向就是错的,要确定走什么样的路并且走对路并不容易,这是__________之惑;第二,路是人在杂草之中不断行走开辟出来的,不会一蹴而就,必须反复尝试,__________,以启山林,这是探索之苦;第三,寻得正确之路后必须坚定走下去,没有自信就会徘徊不前,半途而废更是 __________ ,这是坚持之难。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抉择 饱经风霜 浅尝辄止

  B.决定 披荆斩棘 功亏一篑

  C.判断 风餐露宿 徒劳无功

  D.选择 筚路蓝缕 前功尽弃

  参考答案:D

  解析:“确定走什么样的路”是一种选择,第一空不能填“判断”,排除C。分析可知,第三空所填词语是对“半途而废”的结果的阐释。“浅尝辄止”比喻不肯下功夫深入钻研。填入此处不合句意,排除A。第二空.“筚路蓝缕,以启山林”是固定搭配,此处用来形容探索之艰辛。故本题答案选D。第34题笔记

  35城市是人类居住生活的场所,它具有地域性。不同地区的城市显示出不同的性格,建筑是它物质形象的__________。由于各个城市历史因循、人文特征、自然环境和资源条件存在差异,这些城市的建筑风格也就__________。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象征 气象万千

  B.代表 迥然不同

  C.体现 独树一帜

  D.展示 自成一体

  参考答案:B

  解析: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第二空。根据前文“由于各个城市历史因循、人文特征、自然环境和资源条件存在差异”可知,这些城市的建筑风格应该是差别很大,各不相同。气象万千:形容景象或事物壮丽而多变化。独树一帜:比喻制造出独特的风格、主张。自成一体:在客观规律的环境下,自然形成的一种风格和流派,或自发形成的一种形式。“迥然不同”形容相差得远,很明显不一样。由句意可知,本题选B。

  36实体书店生存日益困难,据说和网络书店的冲击有些关系:网上买书,一来便宜,二来方便,三来品种广泛,选择面广。面对新的竞争手段,传统书店反应越来越迟钝,应对越来越吃力。当然,有时也越来越富有创造力——据说一家全国知名书店附设的咖啡馆都开始卖炒菜了。书和茶、咖啡似乎还有点关联(虽然这关联多半也还建立在习惯之上,经不起多少理性分析),可是和炒菜放一起,就有点怪异。这不禁使人怀疑,实体书店是不是迟早会消失。

  对这段文字的主旨概括最准确的是:

  A.解释实体书店生存日益困难的原因

  B.指出实体书店在新的形势下的创造力

  C.比较实体书店和网络书店的差异

  D.分析实体书店当前所面临的窘迫处境

  参考答案:D

  解析:文段首先指出实体书店生存日益困难,和网络书店的冲击有关系.接着说明面对新的竞争手段,实体书店窘境尽显,并以其所谓的创造力从反面论述其窘境,最后一句又以人们的怀疑——实体书店是不是迟早会消失,再次说明实体书店所面临的窘境。A、B两项均是为了说明实体书店的窘境,属于论据,排除。C项中的“差异”并非文段的重点所在.排除。故本题答案为D。

  37我们唯一的地球面积有限,除了那些不适合人居的地域,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的许多国家剩下的国土已然 __________。越是密集拥挤的地方,污染治理的压力也越大。而治理污染越是困难,人口反而越发失控。当人口承载量日趋饱和,对环境本来是正常的利用,也渐渐变成了不计后果的__________ 。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捉襟见肘 索取

  B.寥寥无几 掠夺

  C.不堪重负 破坏

  D.人满为患 占用

  参考答案:A

  解析:第一句是说地球面积有限,除了不适合人居住的地域,许多国家剩下的国土已经很少了。第一空应填入一个表示少的词语,C、D与句意不符,排除。“捉襟见肘”与“寥寥无几”相比,前者更能形象地表达出资源匮乏的困境,且“掠夺”与“环境”也搭配不当,其常与“资源”搭配。故本题答案为A。

  38欧元区永久性救助工具__________欧洲稳定机制规定。救助资金只提供给欧元区成员国政府。当然,受援国政府可以 __________ ,再用这笔钱救助本国银行,其后果是对银行业的救助资金最终仍会到政府头上.导致受援国主权债务增加。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顺水推舟 转嫁

  B.因地制宜 转移

  C.因势利导 转变

  D.就地取材 转换

  参考答案:B

  解析:第一空,句意为救助资金只提供给欧元区成员国政府,而受援国政府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再用这笔钱救助本国银行。“因地制宜”指根据不同地方的基本情况,制定相应的办法。符合句意。第二空,“转移”也符合句意。故答案为B。

  39__________是我们常常会犯的毛病,走过贫穷和物质短缺年代,进入物质相对丰富的时代,对于贫穷的__________更加强烈,物质占有的欲望更加迫切。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矫枉过正 恐慌

  B.过犹不及 嫌弃

  C.大破大立 排斥

  D.见利忘义 漠视

  参考答案:A

  解析:走过贫穷和物质短缺的年代,进入物质相对丰富的时代后,人们对物质占有的欲望更加迫切,最后形成的心态正是“矫枉过正”,即在矫正贫困的同时陷入了对物质的过分追求,选A。

  40中国人对小说的欣赏习惯,讲究的是无巧不成书,__________,也就是不喜欢一般化,而喜欢特殊化。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句是:

  A.爱看不知道的事情,而不爱看已经清楚知道了的事情

  B.爱看新鲜的事情,而不爱看已经清楚知道了的事情

  C.不爱看已经清楚知道了的事情,而爱看新鲜的事情

  D.不爱看陈旧的事情,而爱看新鲜的事情

  参考答案:C

  解析:填入横线处的句子,应该和横线后的“不喜欢一般化,而喜欢特殊化”的句式相对应.所以,首先可以排除A、B。从文意来看,“中国人对小说的欣赏习惯,讲究的是无巧不成书”,“巧’’字体现了事件的偶然性、巧合性,“已经清楚知道了的事情”正好与此相反.不符合中国人的欣赏习惯.它比“陈旧的事情”更符合语境。故答案为C。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0
收藏该文章
文章搜索
万题库小程序
万题库小程序
·章节视频 ·章节练习
·免费真题 ·模考试题
微信扫码,立即获取!
扫码免费使用
版权声明:如果公务员考试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800@exam8.com,我们将会及时处理。如转载本公务员考试网内容,请注明出处。
Copyright © 2004- 考试吧公务员考试网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直170033号 
京ICP证060677 京ICP备05005269号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权威支持(北京)
在线
咨询
官方
微信
扫描关注公务员微信
领《大数据宝典》
报名
查分
扫描二维码
关注公务员报名查分
下载
APP
下载万题库
领精选6套卷
万题库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