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网校 - 万题库 - 美好明天 - 直播 - 导航
您现在的位置: 考试吧 > 公务员考试 > 行政能力 > 模拟试题 > 国家 > 正文

2015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模拟题及答案(14)

来源:考试吧 2014-08-06 16:51:37 要考试,上考试吧! 公务员万题库
考试吧整理“2015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模拟题及答案(14) ”供考生参考,更多2015国家公务员考试模拟试题请关注考试吧公务员考试
第 1 页:言语理解与表达
第 5 页:数量关系
第 7 页:判断推理
第 15 页:常识判断

  11①谣言止于智者,粉碎谣言靠的还是民众自身的审慎与理性

  ②流通的信息不仅要多,更要有质量

  ③一个信息自由流动的社会,会内生出强大的信息鉴别机制

  ④信息够不够有说服力,不是权力可以命令的

  ⑤消除谣言的最好方式并非杀鸡儆猴式的惩罚,而是保证提供充分信息

  ⑥一万个流言也抵不上一个权威的信息,虚假信息反令民众茫然失措

  将以上6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A.①③⑤②⑥④

  B.⑤⑥②④③①

  C.③②①⑥⑤④

  D.⑥④①③②⑤

  参考答案:B

  解析:通读六个句子可知,③句讲的是“强大的信息鉴别机制”,①句中“粉碎谣言靠的是民众自身的审慎与理性”,③①从信息的鉴别人手,从机制到民众,排序合理,故③①承接;且纵观六个句子,⑤句具有较强的总起句特征,由此可知答案为B。

  12①那偶然闪烁着的光芒,就是梦的眼睛了

  ②秦淮河的水是碧阴阴的;看起来厚而不腻,或者是六朝金粉所凝么?

  ③我们初上船的时候,天色还未断黑,那漾漾的柔波是这样恬静,委婉.使我们一面有水阔天空之想.一面又憧憬着纸醉金迷之境了

  ④于是飘飘然如御风而行的我们,看着那些自在的湾泊着的船,船里走马灯般的人物.便像是下界一般,迢迢的远了,又像在雾里看花,尽朦朦胧胧的

  ⑤等到灯火明时,阴阴的变为沉沉了:黯淡的水光,像梦一般

  ⑥我们坐在舱前,因了那隆起的顶棚,仿佛总是昂着首向前走着似的将以上6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A.②⑤①④⑥③

  B.②③⑤①⑥④

  C.③⑥④②⑤①

  D.③⑤⑥②①④

  参考答案:B

  解析:文段围绕“秦淮河的水”展开描写,只有②句出现这一主体,故②句应排在段首,排除C、D。由③句中的“天色还未断黑”、⑤句中的“灯火明时”可知,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③应排在⑤之前,由此排除A。故答案为B。

  13牡丹没有花谢花败之时,要么烁于枝头,要么归于泥土,它__________萎顿和衰老,由青春而死亡,由美丽而__________。它虽美却不__________生命,即使告别,也要最后留给人一次惊心动魄的体味。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超越 消失吝啬

  B.跨越 消逝吝惜

  C.穿越 消亡怜惜

  D.跨过 消遁在意

  参考答案:B

  解析:第一空,由“要么烁于枝头,要么归于泥土”、“由青春而死亡”可知,牡丹没有经历“萎顿和衰老”的过程.“超越”侧重于超过,“穿越”对象一般为时空,两者均不合句意,排除A、C。第三空,“不在意生命”显然不符合句意,排除D。B项填入句中契合句意,故为正确答案。

  14一直到l9世纪,地球上速度的极限才得到根本性的改变,在那个世纪的头一二十年里,各族人民、国家与国家之间相互往来的速度就已超过了以往几个世纪。从前需要数天的路程,有了火车和轮船,一天之内就能完成。不过,尽管当时人们以无比自豪的心情感受到这种由火车和轮船所带来的新速度,但这种发明毕竟还是属于可以理解的范围之内。然而,当第一批电气设备出现的时候,人们对它们所产生的效果就完全想不到了。由于电的发现,空间和时间的关系才有了有史以来最具决定性的改变。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电气设备的诞生是近代科技革命的标志

  B.科学技术的发展常常是普通人难以理解的

  C.新型交通工具的发明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D.电给人类的交流速度带来根本性改变

  参考答案:D

  解析:文段前一部分论述了19世纪之初,地球上速度的发展和变化情况。其后以“然而”转折,主要说明电的发现对于速度的决定性改变。文段主要论述的是电与速度的关系。A项中近代科技革命的说法过于笼统,排除;B、C两项与文段论述的电和速度均无关,排除。故答案为D。

  15要写出好论文,技巧只是锦上添花,当你理解了写论文的必要性时,用心写作的意识便会油然而生。那么我们究竟为什么要写论文?首先研究者需要把优秀的研究成果公之于众,并希望在学术圈内制造自己的影响,论文极大地提升了分享的效率。其次写论文可以极大地帮助自己提炼想法,把粗略的想法精细化。本来思路上也许有盲点,但当你必须考虑如何让他人接受自己的观点时,将所有材料重新进行有机整合则是十分必要的。

  这段文字主要介绍的是:

  A.写好论文的技巧

  B.写论文的目的

  C.好论文是如何炼成的

  D.什么样的论文才是好论文

  参考答案:B

  解析:由“那么我们究竟为什么要写论文?首先……其次……”可知,文段介绍的是写论文的原因、目的。B项正确。由“技巧只是锦上添花”可知,A项错误。C、D两项在文段中均未提及。故本题选B。

  16意境打通了诗歌与绘画的 __________,意境是诗歌与绘画的连接点。就像宋代画院的考试题一样.一句“踏花归去马蹄香”难倒了多少考生,而马蹄周围画出几只飞舞的彩蝶,“香”的意境便__________ ……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结点 入木三分

  B.隔阂 盈盈在目

  C.限制 栩栩如生

  D.关节 跃然纸上

  参考答案:D

  解析:第一空,“限制”常与“打破”搭配,与“打通”不搭配,可排除C。再看第二空,“入木三分”形容书法极有笔力,现多比喻分析问题很深刻。“盈盈在目”指美好的形象犹在眼前。一般指女子的形象。“跃然纸上”指活跃地呈现在纸上,形容叙述描写真实生动。根据文意,“跃然纸上”符合文意,当选。故本题答案为D。

  17①它发轫于明清之际,贯穿清朝一代,其发展历程颇具启示意义

  ②因而,盛京文化兼有清文化源头及清留都文化的双重内容

  ③最初它仅指沈阳城一地,随历史演进,而成盛京(奉天)地区、陪都地方,范围所及已囊括东北全境

  ④“盛京文化”,指清代盛京地区以满族为主体的各族共创文化,是清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⑤所以盛京文化就狭义言可指清朝奉天地区的辽宁文化,就广义言当指盛京五部侍郎及盛京将军曾统辖的整个东北地区的文化

  ⑥清入关前的后金天聪八年(1634),当满族共同体形成之际,沈阳被尊称“天眷盛京”,遂有“盛京”之名

  将以上6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A.⑥④②①③⑤

  B.⑥③⑤②①④

  C.④①⑥③⑤②

  D.④①②③⑥⑤

  参考答案:C

  解析:分析可知,6个句子都是围绕“盛京文化”展开,④句是对“盛京文化”的总体介绍,按一般写作思路,先总体介绍再详细说明,故④句应放在段首,由此排除A、B。由③句句意可知,指代词“它”指的是“盛京”而非“盛京文化”,故其前句应是关于“盛京”的介绍,与此相符的为⑥句,由此排除D。故本题答案为C。

  18什么是“媒介批评”?它主要指报纸、流行杂志、电视、网络等现代媒介中出现的、适应于大众文化的、短小而通俗的文学批评。它__________了传统文学批评的系统性、逻辑性和建设性,强调批评的即时性、 __________ 。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弱化 有效性

  B.回避 随意性

  C.摒弃 浅俗性

  D.摆脱 开放性

  参考答案:C

  解析:第一空,“摆脱”指从束缚、牵制、困难或危险等不良状态中脱离出来,“传统文学批评的系统性、逻辑性和建设性”不是不良状态,“摆脱”不合语境,排除D。第二空,文学批评不存在是否有效,或是否随意,由此排除A、B。由“它主要指……适应于大众文化的、短小而通俗的文学批评”可知,媒介批评的特点是简短通俗的.“浅俗性”恰与此相符,当选。故本题答案为C。

  19英国首相丘吉尔在战场上对将士们说过,我们该投降时,一定要心平气和地去投降。学会投降是一门学问,因为我们总可以再来!我们得为再来做准备!而中国文化不赞成失败和投降,中国的教育更是一味宣传成功。尤其是现代人的观念,越来越把成功奉为神灵,失败视为可耻。其实,在许多领域,许多时候,失败与无能与错误,都不应该画等号。

  文段意在告诉我们:

  A.丘吉尔的失败观

  B.成王败寇的思想已经过时

  C.中国教育不应过分宣传成功

  D.要正确看待失败

  参考答案:D

  解析:文段先借丘吉尔之口指明要心平气和地面对投降;接着指出中国文化信奉成王败寇论,一味宣传成功:最后点明,很多时候失败不等同于无能与错误。故作者意在告诉我们的是要正确看待失败。故答案选D。

  20中国古代一直以世界大国屹立于世界东方,可是让中国长期保持这种大国地位的背后支撑却是毫无发展潜力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中国古代的科技虽然辉煌,但是令人遗憾的却是这些辉煌的科学技术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并没有起过明显的推动作用或者起的作用“微乎其微”。因此,不是先进的科技推动社会的发展,而是先进的农业文明孕育出了辉煌的科技。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科学技术并非是推动国家经济发展的动力

  B.小农经济的局限性阻碍了中国古代社会发展

  C.中国古代持久辉煌源自自身农业文明的推进

  D.古代社会重农轻术的思想不利于社会的进步

  参考答案:C

  解析:文段首句指出让中国长期保持大国地位的背后支撑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接着指出中国古代的科技并没有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起过明显的推动作用,最后以“因此”得出结论,说明不是先进的科技推动社会的发展,而是先进的农业文明孕育出了辉煌的科技。A项说法属于以偏概全,B、D项并非文段重点所在。故本题答案为C。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0
收藏该文章
文章搜索
万题库小程序
万题库小程序
·章节视频 ·章节练习
·免费真题 ·模考试题
微信扫码,立即获取!
扫码免费使用
版权声明:如果公务员考试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800@exam8.com,我们将会及时处理。如转载本公务员考试网内容,请注明出处。
Copyright © 2004- 考试吧公务员考试网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直170033号 
京ICP证060677 京ICP备05005269号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权威支持(北京)
在线
咨询
官方
微信
扫描关注公务员微信
领《大数据宝典》
报名
查分
扫描二维码
关注公务员报名查分
下载
APP
下载万题库
领精选6套卷
万题库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