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页:常识判断 |
第 3 页:言语理解与表达 |
第 7 页:数量关系 |
第 9 页:判断推理 |
第 14 页:逻辑判断 |
第 16 页:资料分析 |
111在发生了若干起由于汽车本身质量问题而导致的严重事故之后,某汽车公司开始针对导致事故发生的技术原因在全球范围内召回旗下部分系列的产品。鉴于事故造成的严重后果,这种举措也许短时间内并不能重新赢回消费者对其品牌的信赖,但亡羊补牢的措施总算没有使其遭到所有人的抛弃。
由此可以推知( )。
A.该公司旗下其他系列的产品不存在类似的质量问题
B.亡羊补牢的措施终究会使消费者对该公司的信赖回升到原有水平
C.消费者对该公司及其产品信赖,部分原因在于它能够较好地处理出现的问题
D.该公司召回产品的目的是避免因同类质量问题再次出现事故
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分析题干可知,公司之所以召回部分产品是因为这些产品存在质量问题。A项的情况并不能由题干推测出来,所以A项错误;而B项夸大了亡羊补牢措施的功效,实际上,它只是一种弥补措施,并不能使消费者对公司的信赖回升到原有水平,B项错误;“但亡羊补牢的措施总算没有使其遭到所有人的抛弃”表明了该措施得到了部分消费者对公司及产品的信赖,C项符合题干观点。D项明显错误。故选C。
112科学研究发现,植物对触摸作出反应是因为它们认为自己正在遭受风的打击,因此“觉得”必须提高强度防止风的破坏。每天只要对植物的茎进行几秒钟的抚摸和敲击就可使植物枝干的密度加强。在植物被触摸不到30分钟后,植物的基因便可生成使其体内钙含量提高的蛋白质。钙的增加相应地又导致一种名为钙掉蛋白的物质的增多,该物质可以使植物更为坚固。
如果下列各项为真,能够质疑上述结论的是( )。
A.菜农们在将温室中的幼苗移种至露天之前,一般会对秧苗进行敲打
B.在移种甜菜之前,要去除掉甜菜中的水分并用扫帚拍打它们
C.在农田边缘经常受风的作物倒伏概率比在农田中央吹不到风的作物要高80%
D.如果碰到含羞草的叶子,它就会在几秒钟之内缩做一团,出现该现象的原因是钙迅速流进了它的细胞
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分析题干可以得知,每天只要对植物的茎进行几秒钟的抚摸和敲击就可使植物枝干的密度加强,A、B、D三项的观点都是佐证了题干的结论,而不是对它的质疑。只有C项中提供的事实向题干结论提出了质疑。故选C。
113一个外地品牌为进入本地市场进行广告宣传效果的调查。结果显示,在用电视广告宣传时,当地每百人有15人知晓该品牌,而后选用报纸广告,每百人有26人表示对其有印象。据此,为提高该品牌的知晓率,该公司决定将全部广告资金投入报纸广告。
以下如果为真,最能削弱该公司决定的是( )。
A.电视是当地人获取信息的最主要途径
B.报纸广告容易给观众留下“产品过于廉价”的负面印象
C.若不采用报纸广告而继续采用电视广告宣传,相同时间后,每百人有45人知晓该品牌
D.通过电视知晓该品牌的人中,八成有购买意愿,而通过报纸广告知晓者,仅两成有此意愿
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本题为削弱型试题。C项以数字多少为依据做决策,是最强的削弱方式。A项有削弱,但不直接;B、D两项没对“提高知晓率”做出削弱。故选C。
114某市风景优美,气候宜人。该市晨曦路两侧开设的几乎全部都是老年疗养院,来自全国各地的很多老年人来此旅游、疗养。晨曦路只有很少几座居民住宅,但是晨曦路附近却有很多专门经营儿童用品的商店,而且生意还相当火爆。
下列哪一项最能解释这一现象?( )
A.晨曦路附近的专门经营儿童用品的商店所出售的商品物美价廉
B.来此疗养的老人都是有子女带着孩子陪同的,他们需为孩子购买所需物品
C.居住在晨曦路的居民虽然不多,但孩子们之间经常互相赠送
D.晨曦路附近的儿童用品商店闹中取静购物环境良好
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由题干可知,晨曦路两侧开设的几乎全部都是老年疗养院,同时还有很多经营儿童用品的商店,而且生意还相当火爆。这两种现象显得很矛盾。在四个选项中,只有B项“老人都是有子女带着孩子陪同的”这一情况能合理解释题干的矛盾,其他三项都不能解释题干中的矛盾。故选B。
115思想观念的价值,在竞争中才会彰显,在实践中才能检验。“我不同意你的看法,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这是一种胸怀,更是一种自信。那种扣帽子、抓辫子的辩论方式,“不同即敌对”的思维模式,本质上都是狭隘虚弱的表现,无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全社会都应该以包容的心态对待“异质思维”。尤其是执掌权柄者。
以下各项陈述都支持上述观点和论证,除了( )。
A.个别的异质思维者是偏执狂,其言行近乎疯子,理应受到严格管制
B.让人说话天不会塌下来,科学是在不断颠覆或改进“正统”观念中前进的
C.如果社会成员的思想和情绪都得不到适当的表达和宣泄,容易导致各种极端行为
D.每个人,甚至是当今的执掌权柄者,都有可能在某一天成为异质思维者,成为少数派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A项,个别异质思维应受严格管制,这不符合题干观点。故选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