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页:言语理解与表达 |
第 4 页:数量关系 |
第 6 页:判断推理 |
第 10 页:资料分析 |
第 13 页:常识判断 |
第一部分言语理解与表达 (共30题,参考时限30分钟) 本部分包括表达与理解两方面的内容。请根据题目要求。在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最恰当的答案。
1“理论研究一应用研究一商品生产(工程建设)一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技术经济价值链上,传统的分工是高校的理科从事基础理论研究、工科从事应用研究,企业则从事生产建设和相应的技术研究,各环节的创新活动是相对独立的,环节间的纵向协同创新较少,因而许多理论研究成果乃至应用研究成果被束之高阁。这个局面能否改变,对高校而言.关键在于学校和教师对科学研究的价值定位。如果价值定位是完成论文和科研课题,那么学校和教师就会将成果止步于学术期刊和实验室,难以产生与企业协同创新的愿望和内动力:如果价值定位是将研究成果应用于实际,那么学校和教师就会自发产生与企业合作的内驱力。
作者最想说明的是:
A.对科学研究的价值定位影响着高校和教师科研成果的转化
B.科研成果的应用价值是高校与企业协同创新的内在动力
C.应该打破将研究成果束之高阁的不利局面
D.只有将研究成果应用于实际.科学研究才有价值
参考答案:B。
解析:文段首先指出如今存在许多理论研究乃至应用研究成果被束之高阁的问题,然后说明要改变这一局面。对高校而言.关键在于学校和教师要将科学研究的价值定位为实际应用。由此可知,B项最恰当。A项是迷惑项,但不如B项具体。
2跟纸质出版界相比,网络文章发表之前无须经过身份验证、资格审查和学术评议等程序,这样就难免造成__________、__________的局面。
填人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是:
A.鱼目混珠 杂乱无章
B.鱼龙混杂 杂乱无章
C.鱼龙混杂 泥沙俱下
D.鱼目混珠 泥沙俱下
参考答案:C。
解析:文段意在强调网络文章发表质量参差不齐,没有提及真假问题。“鱼目混珠”比喻用假的冒充真的,排除A、D。由“、”可知,两个词语意义相近,为并列关系。“杂乱无章”形容乱七八糟,没有条理。“泥沙俱下”比喻好坏不同的人或事物混杂在一起,一同显现出来,与“鱼龙混杂”相似,当选。故本题答案为C。
3作为一个古老的复兴的东方大国,对西方来说,中国很神秘,就像当年马可.波罗到中国以后的描写:遍地是黄金。到处是白银。西方人看了游记,只是觉得中国很富有,但到底怎么富有。就只有靠想象了。现在,西方看中国,真实的成分有,想象的成分也不少。
这段文字主要说明了:
A.西方人对中国人的认识与实际仍存在偏差
B.西方对中国的了解还停留在马可,波罗时期
C.马可,波罗的描述构成了西方人认识中国的基础
D.中国的快速发展使西方出现认识上的严重滞后
参考答案:A。
解析:文段首先说西方人以前对中国不了解,认为中国很神秘,对中国充满了想象;接着说现在西方看中国.想象成分也不少。由此可知,文段主要说的是西方人仍然不了解中国,在认识上仍然存在偏差。故答案为A。B项“还停留在马可.波罗时期”与文段“现在,西方看中国,真实的成分有”不相符合;C项不是文段主要说明的内容:D项在文段中没有体现。
4灾难性事件往往以突发的方式出现,给个人与社会造成巨大的破坏和影响。灾难的突发
性决定了报道的__________是第一位的。最快的时间、最新的报道。才能满足人们在灾难发生后对__________的迫切需求和思想混乱时的心理需求。能否快速地投入新闻报道成为决定此类新闻报道能否成功的关键。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是:
A.内容 真相
B.方式 沟通
C.实效 事实
D.速度 信息
参考答案:D。
解析:“最快的时间、最新的报道”是对第一空的解释,由此可知第一空填“速度”最恰当,故本题答案为D。
5在信仰崩溃的时代.那些佯癫装疯的狂人倒是一些太严肃地对待其信仰的人。鲁迅深知此中之理。说嵇康、阮籍表面上毁坏礼教,实则倒是太相信礼教,因为不满意当权者利用和亵渎礼教,才以反礼教的过激行为发泄内心愤怒。其实,在任何信仰体制之下。多数人并非真有信仰,只是做出相信的样子罢了。于是过分认真的人就起而论究是非,阐释信仰之真谛.结果被视为异端。
对这段文字的主要意思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A.真正有信仰的人并不多
B.真正的信仰者往往是那些被视为异端的人
C.把信仰太当回事会使人行为不正常
D.很多自称有信仰的人只是徒有其表
参考答案:B。
解析:文段首句便说“那些佯癫装疯的狂人倒是一些太严肃地对待其信仰的人”,接着用鲁迅对嵇康、阮籍的评价来论证这一观点.最后“于是过分认真的人就起而论究是非,阐释信仰之真谛,结果被视为异端”点明主旨:真正的信仰者往往被视为异端。因此本题选B。
6中国中古政治制度有秦汉与隋唐两大典型,其组织与运用截然不同,然秦汉型如何一变为隋唐型,则由魏晋南北朝三百数十年间政治社会情势之积渐演变有以致之。非出某一人物之特意革创者。故魏晋南北朝时代之制度,其本身虽不成一典型,然欲观秦汉制度如何没落,隋唐制度如何新生,则必当于此一纷乱时代求之。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研究魏晋南北朝历史的意义重大
B.中国中古政治制度发展脉络较为模糊
C.魏晋南北朝是秦汉与隋唐的过渡时期
D.政治制度的沿革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参考答案:A。
解析:阅读文段可知,魏晋南北朝作为秦汉、隋唐两大典型的中古政治制度的过渡阶段.这段历史对于研究秦汉制度没落、隋唐制度新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文段意在强调的是研究魏晋南北朝历史的重要意义.故答案为A。
7“悲情”似乎很容易成为媒体的一种__________,在关注弱者时“贩卖”悲情:在各类电视纪实节目中,讲述悲情;春运了,__________不能回家的悲情;奥运丢失金牌了,讲述遭人暗算的悲情……悲情似乎无处不在。只是,当“悲情”成为习惯性“卖点”时,它的边际效应一定在递减。
填人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是:
A.焦点 宣扬
B.手段 夸张
C.习语 诉说
D.选择 渲染
参考答案:D。
解析:第一空,“焦点”与“一种”搭配不当.排除A;根据句意可知,“悲情”是媒体常用的主题,而非习惯用语,“习语”不合句意,排除C。第二空。“夸张”与媒体报道的客观性相悖.排除B。故本题答案为D。
813世纪的欧洲在经历了前后近200年的十字军东征之后,显得倦怠而疲惫,宗教战争的狂热逐渐被茶叶、陶瓷、香料和丝绸等这些被打上“神秘东方”标记的商品所替代。《马可•波罗游记》的记述__________地满足了西方的遐想,__________了西方对东方的无限神往。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是:
A.难能可贵 产生
B.恰如其分 激起
C.淋漓尽致 引发
D.面面俱到唤醒
参考答案:B。
解析:文段叙述的是欧洲在经历十字军东征的巨大损耗后将注意力转移到东方商品上面,《马可•波罗游记》诞生的时间节点正好顺应并推动这种潮流,因此第一个空应当选“恰如其分”。且“激起”填入第二空亦符合句意。故本题答案为B.
9甲午战争的惨败、洋务运动的__________,对于以泱泱大国自诩的中华民族而言。心理冲击的剧烈更胜于物质上的损失。此后维新思潮浸浸而起,越来越多的人士开始主张“尊新”和“尽变西法”,对西方文化的仰慕成为社会思潮的主流,传统士人对于儒家传统的__________和自失信心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
填人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是:
A.式微 背道而驰
B.兴起 分道扬镳
C.破产 妄自菲薄
D.失败 弃若敝屣
参考答案:C。
解析:洋务运动属于一种国家主导引入西方经验的实业运动,第一空谈其失败用“破产”最相宜。第二空后面的“自失信心”对应的正是“妄自菲薄”所强调的不自信。故选C。
10循环经济实质上是一种自觉的经济形态。需要公共部门、经济主体和金融界三方转变观念,共同__________。在全社会形成发展循环经济的良好__________。
填人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是:
A.营建 环境
B.努力 氛围
C.营造 局面
D.建造 局势
参考答案:C。
解析:第一空修饰“循环经济”,“营建”、“建造”的对象一般是建筑等,故排除A、D。“氛围”指周围的气氛和情调:“局面”泛指一定时期内事物的形势、情景。句中讲的是循环经济这一经济形态发展的形势,用“局面”较合适。故本题选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