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页:言语理解 |
第 6 页:判断推理 |
第 11 页:数量关系 |
第 12 页:资料分析 |
第 14 页:常识判断 |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第题。
清明节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是重要的“八节”(上元、清明、立夏、端午、中元、中秋冬至、除夕)之一,一般是在公历4月5号前后,节期很长,有10日前8日后及10日前10日后两种说法.这近20天内均属清明节。清明节的起源,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基祭”之礼。后来民间亦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中华民族一个固定的风俗。
①要谈清明节,需从一个现在已失传的节日——寒食节说起。寒食节,又称热食节、禁烟节、冷节,它的日期又距冬至105日,也就是距清明节不过一天或两天,这个节日的主要节俗就是禁火,不许生火煮食,只能食备好的热食、冷食,故而得名。
②冬至后第108天就是清明节气。作为节气的清明,时间在春分之后。这时冬天已去,春意盎然,天气清朗,四野明净,大自然处处显示出勃勃生机。用“清明”称这个时期,是再恰当不过的一个词。地球公转一周为黄经360度,当地球到达黄经零度时定为春分,而后每运行15度有一个节气,共有二十四节气。因此,节气在阳历上的Et期是固定的,由于闰年的原因,所以会相差两天。
③农历是反映物候变化、指导农时的阴阳历,它还结合了阴历,即以月相29.5天为周期(一次满月到下一次满月的时间间隔)。因为阴历纪月推算节气所在具体时间需要准确的天文知识和数学知识,所以,以前的历书所载各个节气发生的时间是要由国家颁布的(如立春精确到年月日时分秒),而且,不同的时代,推算的规则有所不同,《清史稿•时宪志》就用很长的篇幅和很多图形公式来说明当时的推算方法。一般所讲农历中节气的设置规律性往往只是确定月首为节气.月中为中气,两个节气间隔15天是唯一可以供人推算的依据,节气歌也是一般人掌握节气规律的必学知识。稍微复杂一点的推算是习惯以上一年的冬至(一年中太阳最低的时候)过了105天就是寒食。108天就是清明;现在按阳历计算就简单多了,可以固定在4月5日或4日(以当年二月平或29日而差异)。从天文角度说,4月5日或6日视太阳(视太阳就是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到达黄经15度的时候。
④在古人的观念里,108是代表完满、吉祥、久远、高深的大数,把清明放在冬至后第108天,是有很深的含义。清明得名,不仅缘于万物此时的生长清洁明净,也缘于这一时期的太阳也是清新的太阳,流转于这一时期天地之间的阳气,也是清新的阳气。
21本文的主要内容是叙述:
A.清明节的由来
B.清明节与风俗的关系
C.清明节与农历的关系
D.清明节的含义
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
【答案】A。解析:第一段介绍清明节的起源,第二段介绍了清明节与寒食节的关系,第三段从节气方面介绍了清明节得名的由来,第四段从天文历法方面介绍了清明节是如何推算而来的,最后一段介绍了清明得名的另一个缘由。可见,全文都围绕清明节的来历展开。故答案选A。
22根据上下文.“清明节的得名还源于中国农历24节气中的清明节气”一句放在( )处最为合适。
A.④
B.①
C.③
D.②
参考答案:D
参考解析:
【答案】D。解析:所填句子为“清明节的得名还源于中国农历24节气中的清明节气”,而提到“清明节气”的为第三段,故应填入②处。答案选D。
23根据内容,本文不涉及的学科是:
A.天文学
B.生物学
C.数学
D.民俗学
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
【答案】B。解析:文章讲的是清明节这个传统民俗节日,其中提到了清明节的推算方法,故涉及了到天文、数学、民俗的知识。生物学在文中没有提及。故答案选B。
24根据文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寒食节又称热食节,节俗是禁食冷食
B.清明节的节期20天左右
C.节气歌体现了一定的节气规律
D.清明一般在公历4月5号前后
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
【答案】A。解析:第二段表明,寒食节是禁止生火,吃备好的热食、冷食。A项与文意相反,故当选。
25寡居效应通常指的是许多年迈的夫妻在失去伴侣之后也相继去世的现象。科学研究发现,40%的女性和26%的男性会在伴侣去世之后三年内死亡,已有相关研究认为,丧偶会增加人的死亡率。丧偶这样的重大变故会加深人的孤独感,而孤独感给人造成的心脏病风险与肥胖和高血压造成的风险相当。
对“寡居效应”理解最为准确的是:
A.女性比男性更容易出现“寡居效应”
B.孤独感是造成“寡居效应”的主要原因
C.孤独感造成的死亡风险不容忽视
D.丧偶后死亡率提升的一种现象
参考答案:D
参考解析:
【答案】D。解析:由文段首句可知,“寡居效应”是指夫妻在失去伴侣之后也相继去世这样一种现象。C项不是对“寡居效应”的理解,首先排除。A、B项分别从性别和原因角度对“寡居效应”进行了分析,均未概括出这一概念的内涵。D项是首旬的同义转换,故本题选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