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常识判断
1.我国在对抗全球变暖运动中一贯采取积极务实的姿态。2007年5月3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决定颁布( )。
A.《中国应对全球变暖国家方案》
B.《中国应对温室效应国家方案》
C.《中国应对环境污染国家方案》
D.《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
第二部分 言语理解与语句表达
2.文人喜欢渲染,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常常_____________。反对王安石变法,就连他的才学、德行都一律_________,这是有悖于事实与真理的。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口若悬河 否定
B.言过其实 抹杀
C.夸大其词 扼杀
D.大放厥词 否认
第三部分 数学运算
3.一个三口之家的年龄之和为99,其中,母亲年龄比父亲年龄的3/4大7岁,儿子年龄比母亲年龄的1/5大7岁。问多少年后,父亲年龄是儿子年龄的2倍?( )
A.12
B.14
C.15
D.10
第四部分 逻辑判断
4.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警方侦查的技术也有所提升。只要嫌疑人是累犯,并且在现场留下了任何可以提取DNA的物质,如血迹、头发等,都可以通过DNA鉴定技术确认嫌疑人的DNA遗传信息,进而确定嫌疑人的身份。由此可以推出( )
A.警方不能确定初犯嫌疑人的身份
B.嫌疑人携带的DNA遗传信息不会改变
C.只有通过DNA鉴定技术才可以确定嫌疑人的身份
D.嫌疑人的头发和血迹提取出的遗传信息有可能不同
第五部分 图形推理
5.把下面的六个图形分为两类,使每一类图形都有各自的共同特征或规律,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A.①④⑥,②③⑤
B.①③④,②⑤⑥
C.①②④,③⑤⑥
D.①②⑤,③④⑥
参考答案及解析
1.答案: D【解析】:2007年5月30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决定颁布《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
《国家方案》回顾了我国气候变化的状况和应对气候变化的不懈努力。分析了气候变化对我国的影响与挑战。提出了应对气候变化的指导思想、原则、目标以及相关政策和措施,阐明了我国对气候变化若干问题的基本立场及国际合作需求。我国的《国家方案》是发展中国家颁布的第一部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故正确答案为D。
2.答案:B【解析】:先看第一空,根据前文“渲染”一词可知,第一空应填入含有“夸大”之意的成语。“口若悬河”形容能说会辨,说起来没个完;“大放厥词”指大发议论,均不符合语义,排除A、D两项。再看第二空,“扼杀”比喻摧残、压制发展中的事物,而王安石的才学和德行都是经过发展后形成的既定成果,不符合语境,排除C项。“抹杀”指完全勾销,一概不承认,符合文意。因此B项当选。
3.答案: B【解析】:设父亲年龄x,由题意得3/4x+7+1/5(3/4x+7)+7+x=99,解得x=44,所以儿子年龄=1/5(3/4×44+7)+7=15,所以设a年后父亲年龄是儿子年龄的2倍,则(a+44)÷(a+15)=2,解得a=14,所以14年后父亲年龄是儿子年龄的2倍。故正确答案为B。
4.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所给信息,如果嫌疑人携带的DNA遗传信息会发生变化,那么DNA鉴定技术就不能发挥作用了,所以B项是正确的。A项,题干中并没有说明初犯嫌疑人的情况,所以不能推出。C项,DNA鉴定技术是可以确定嫌疑人身份的一种方法,但并不是只有这一种方法,排除。D项明显不正确。
5.答案:D【解析】:①②⑤项中都有9条线段(或6个交(端)点),③④⑥项中都有6条线段 (或4个交(端)点)。故选D。
相关推荐:
2019年公务员考试《行测》备考指导汇总 |《申论》备考指导
2018公务员时事政治热点汇总 | 公务员考试经验 | 面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