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哈佛大学的一位校长曾提出这样的思考:我们培养出来的青年人该用什么样的方式来回报这所学校?是选择自己更好的生活,还是更好地为公众服务?150年过去了,这个问题仍然可以________当下。这位校长希望有朝一日能够在学校的纪念碑上,________选择后者的毕业生的名字。今天,在中国,已经有越来越多的青年人作出了这样的人生抉择。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叩问 雕刻 B.质问 铭刻
C.拷问 镌刻 D.追问 铭记
2. 社会性的焦虑特属于某些社会或时代,它是一种________的心神不安和精神不定,是一种弥漫于社会不同阶层的焦虑。它不会轻易消退,不容易通过心理的调适而化解,人们所焦虑的对象或有不同,但在其性质和内容上又存在着一些共性。就如贫困者或忧虑自己生存缺乏保障,而富有者也可能忧虑自己财产缺乏保障。两者虽然不可________,而忧虑则同。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特有 混为一谈 B.广泛 等量齐观
C.普遍 相提并论 D.固有 同日而语
3. 与形象相比,声音更是一种让人甚感扑朔迷离的东西。记得几年前一次上课,我突然感觉好像被自己营造的诗意场景带入了云端。那一瞬间,我忘掉了自己,教室里的同学似乎也变得________。华光普照的水光潋滟之间,似乎只有声音的涟漪在教室上空________,其他一切不见。这是一种袅袅上升的声音,是一种与一切物质现象相剥离的明朗或华美。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虚置 飘扬 B.空幻 飘舞
C.虚无 飘荡 D.虚幻 缥缈
4. 面向未来,在中西文化的相遇中,要建构出理想形态的中国文学史理论研究体系,必须切实建立中国文学的主体意识,达成现代视野与传统资源之间的良性________,使中国文学不再是以自在的形态而潜隐,而要在________的理论自觉中成为自为的学术追求,在充分地成就中国文学史理论自觉意识中推进中西理论互诠互释、共生共荣。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传承 开化 B.互动 明确
C.交接 现实 D.磨合 确实
5. 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必然会有艰巨繁重的任务,必然会有________甚至惊涛骇浪,特别需要我们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奋斗不只是响亮的口号,而是要在做好每一件小事、完成每一项任务、履行每一项职责中见精神。奋斗的道路不会一帆风顺,往往________、充满坎坷。强者,总是从挫折中不断奋起、永不气馁。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暗礁险滩 变幻莫测 B.坎坷不平 栉风沐雨
C.艰难险阻 荆棘丛生 D.险象环生 错综复杂
1.【答案】C。解析:第二空,适用于在纪念碑上刻名字的语境,选“铭刻”或“镌刻”恰当,排除A、D。第一空,“质问”指根据事实提出的疑问;“拷问”指拷打审问,多用于精神层面。“拷问”更符合关于人生价值的追问。故本题选C。
2.【答案】B。解析:由“是一种弥漫于社会不同阶层的焦虑”可知,第一空填“广泛”或“普遍”恰当,排除A、D。第二空,“等量齐观”指对有差别的事物同等看待;“相提并论”指把不同的人或不同的事放在一起谈论或看待。文段中“贫困者”和“富有者”虽然忧虑有所差别,但都有忧虑。用“等量齐观”更恰当。故本题选B。
3.【答案】C。解析:先看第二空,填入词语应为动词,“缥缈”为形容词,排除D。“飘扬”意为飞扬,常与“旗帜”搭配,与“声音”不搭配,排除A。第一空,“空幻”意为空虚而不真实;“虚无”意为空无所有。由“那一瞬间,我忘掉了自己……”可知,作者达到了无我的境界,强调的是有无,而非真虚,排除B。故本题选C。
4.【答案】B。解析:第二空,结合句中的转折词“而”可知,此处所填词语应与前文的“潜隐”意思相反,“开化”“现实”与此不符,排除A、C。第一空,“达成……良性磨合”搭配不当,排除D。“良性互动”为习惯搭配。故本题选B。
5.【答案】C。解析:第一空,由“甚至”可知,空缺处所填词语应与“惊涛骇浪”构成递进关系,且程度轻于“惊涛骇浪”。“险象环生”指危险的局面不断产生,语义程度重于“惊涛骇浪”,可首先排除D。第二空,空缺处所填词语与“充满坎坷”相呼应,表示有阻碍、有困难。“变幻莫测”指事物变化很多不能预料,变化多端,难以揣测;“栉风沐雨”形容人经常在外面不顾风雨地辛苦奔波。两词均不符合语境,排除A、B。“荆棘丛生”比喻前进道路阻碍很大,困难极多,符合语境。故本题答案为C。
相关推荐:
公务员时事政治热点汇总 | 公务员考试经验 | 面试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