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与综合
本部分的题型主要是具有特定情境以及成熟解法的实际应用题。其中的很多题型都曾在公考中频繁出现,因此,考生应全面掌握这些情境问题内在的数量关系。
◎行程问题
行程问题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是历年考查的重点题型。行程问题对思维能力、分析能力的考查都十分有效,其题目情境多种多样、考点分布密集、难度易于掌控、操作技巧性强,因而相当适合作为提高难度的题型出现。常见的题型有相遇与追及问题、环形运动问题、水流与扶梯问题、火车过桥问题等。解决行程问题,常用的基本方法有公式法、画图法和比例法。从近年的考试情况来看,行程问题的题目情境容易理解,但在求解过程中更需要考生能够熟悉常用的分析技巧。故而,掌握基本的解题方法与技巧成为解答行程问题的重中之重。
一、常用方法
(一)公式法
应用前提:所涉及行程环境比较容易想清楚,所涉及每个人的运动过程往往比较简单。
(二)画图法
应用前提:较为复杂的行程过程,往往涉及折返型的运动过程。
思路提示:按照题目描述过程画出各运动物体的运动轨迹,根据图分析运动物体之间的关系,特别要注意各运动物体轨迹之间的差异之处。
(三)比例法
应用前提:路程、速度、时间三个量中的某个量未知,或者不需要知道具体值,侧重考查其余两个量的比例关系。
思路提示:利用行程基本公式的三条推论进行关系转化。
二、相遇与追及
相遇与追及问题是行程问题中最经典的情境。公考中题目经常从速度、时间方面进行变化,从而提高解答的难度。
常见的情境有往返相遇、等距离平均速度、两次相遇、间歇运动、加速运动、复杂行程等。
(一)往返相遇
若两运动体从两端同时出发,相向而行,不断往返:第n次迎面相遇,两运动体路程和=全程×(2n-1);第n次追上相遇,两运动体路程差=全程×(2n-1)。
若两运动体从一端同时出发,同向而行,不断往返:第n次迎面相遇,两运动体路程和=全程×2n;第n次追上相遇,两运动体路程差=全程×2n。
可能的命题变化:
①初始状态。如可能让一人先行,也可从相遇地开始先背向再相向;
②所求问题。如相遇次数,路程差,一段时间后的距离等。
(四)间歇运动
情境特点:运动过程中存在多个休息点,休息点的设置往往成一定规律,如一定路程后休息或一定时间后休息。
思路提示:运动路程长度固定时,先考虑没有休息时的运动情况,然后再根据题意将休息间隔插入到运动轨迹中。运动路程不固定时,先计算周期长度,然后选择与选项接近的整数周期粗估算,再逐步调整。
(五)加速运动
情境特点:题目中的某个运动体为匀加速运动或匀减速运动。
思路提示:抓住速度变化过程中的特殊点,根据特殊点确定运动过程。
相应公式:
(六)复杂行程
情境特点:整个运动过程变化多样,使得直接求解不易,多需要细致地分析才可以得出答案。
思路提示:先画出具体运动轨迹图,然后根据行程基本公式列出方程,通过方程实现各量之间的转化求解。
三、环形运动
环形运动在行程问题中也很常见,路线的特点是情境的关键。
情境特点:两个运动体沿着圆形跑道的运动过程,通常从同一点出发同向或反向运动。
思路提示:应用环形运动问题公式。
可能的命题变化:
①反向运动:第n次相遇路程和为n个周长,环形周长=(大速度+小速度)×相遇时间;
②同向运动:第n次相遇路程差为n个周长,环形周长=(大速度-小速度)×相遇时间。
四、水流与扶梯
水流与扶梯是两种情境,一种是船在水流中顺水或逆水行驶,一种是人在自动扶梯上上下行走。
水流与扶梯的两种情境也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水流和扶梯都有固定方向上的固定速度。因此,两种情境的本质上相同。
(一)水流行程问题
顺流和逆流路程公式:
顺流路程=顺流速度×顺流时间=(船速+水速)×顺流时间
逆流路程=逆流速度×逆流时间=(船速-水速)×逆流时间
(二)扶梯行程问题
扶梯行程问题中的“扶梯总长”在题目当中一般被描述为“扶梯露在外面的阶数”,计算公式为:
顺行用加法,逆行用减法。
五、火车过桥
火车过桥类问题一般难度并不大,只需注意情境中的细节。
情境特点:运动物体的长度相对行进路程的影响较大,无法忽略不计。
思路提示:行进路程=桥长+车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