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上篇我们分析了尾数法在各类计算及题型中的运用,使学生对此方法已经有了掌握。但对于老师来说,如何来进行尾数法的教学呢?
由于尾数法理解与掌握比较简单,如果单独拿出一个章节来讲,很明显从知识传授的难度上来看比较低,不符合教学的规律。所以我在实际的教学中是结合各个授课模块来循序渐进的传授的。
初次提到尾数法是在第一节课,在进行代入排除法的教学中我举了这样一个例题
【例1】有四个学生恰好一个比一个大一岁,他们的年龄相乘等于93024,问其中最大的年龄是多少岁?( )
A.16岁 B.18岁
C.19岁 D.20岁
【答案】D
【解析】使用代入排除法,从大至小代,19符合条 件。
【提示】在这个例题中,最大的选项是20,如果是20岁,那其它三个分别是19、18、17岁,在这种情况下,由于20的尾数是0,它和任意数相乘尾数一定是0,因此不符合题意,排除。
通过这个例题所有的同学均对尾数法有了一个初步的印象,这个0的计算也是同学们在日常生活学习中经常接触到的,因此起到了明显的作用。紧接着在学习方程法里再次运用到了尾数法。
【例2】超市将99个苹果装进两种包装盒,大包装盒每个装12个苹果,小包装盒每个装5个苹果,共用了十多个盒子刚好装完。问两种包装盒相差多少个?( )
A.3 B.4
C.7 D.13
【答案】D
【解析】设大、小盒子分别有X,Y个,根据题意可列方程12X+5Y=99,使用数字奇偶性及尾数法可解得X=2,Y=15。
【提示】在这个例题中,根据奇偶性可以判断5Y一定是奇数,因此5Y的尾数是5,运用尾数法中的减法运算可知。12X的尾数是4,再运用乘法的尾数法可知,X=2或7,根据题意排除7,从而得到最后选项。
通过前面两个例题,学生们已经初步学会了尾数法在乘法、减法中的运用。在这两个例题的讲解中除了要讲代入排除法与方程法的技巧,另外还要将尾数法讲清楚。但尾数法讲解的高潮是在后面的容斥原理这一章。
【例3】某班对50名学生进行体检,有20人近视,12人超重,4人既近视又超重。该班有多少人既不近视又不超重?
A.22人 B.24人
C.26人 D.28人
【答案】A
【解析】设既不近视又不超重的人为X,根据二集合容斥原理可以列出方程为:20+12-4=50-X,解得X=22。
【提示】在得到解题的方程后,在实际的计算中,运用尾数法可以得到X的尾数是2,所以只有选项A符合这一条件,所以选A,从而大大的简化计算。
在讲到这里的时侯,尾数法的运用已经呼之欲出了,此时在题目讲解完后,学生掌握两集合的标准公式运用后,总结一下尾数法,将它的运用条件及运用方法重新总结一遍,学生们就完全掌握了。剩下的就是在容斥原理这一章节的课程中对尾数法的反复运用和熟练了。
公务员行测题库【手机题库下载】丨搜索公众微信号"考试吧公务员"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