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别和筛选文中的重要信息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能够对照材料辨别题中信息的正误;二是能够筛选出与题目有关的词句,进行简答表述。重要信息的筛选需具备抽取、概括、组合、转换、延伸等能力。对重要信息的筛选、判断主要依据文中的一些指示语、概括语、主旨句、过渡句等来完成。
(1)指示语
话语交际是在一定语境中进行的。许多语境特征,比如:相关的人物、事物、时间、空间、人际关系、上下文的联系等,都会在话语中得到反映。反映这些语境特征的语言成分就叫指示语。标示人物、事物的词语叫对象指示语;标示时间、空间的词语叫时空指示语;标示人际关系的词语叫社交指示语;标示上下文关系的词语叫语篇指示语。例如:
一生中能有这样两个发现,该是很够了。即使只能作出一个这样的发现,也已经是幸福的了。但是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是很多的,而且其中任一个领域他都不是肤浅地研究的。
他作为科学家就是这样,但是这在他身上远不是主要的。在马克思看来,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
其中,“作为科学家就是这样”这就是指示语,这个题目让分析“这样”与“这”指代的内容,实际也是抽取信息。分析要注意结合上下语境,“这样” 所指的是上一段所表述的内容,那么作为科学家他有何特色呢,即上段“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而且其中任何一个领域他都不是肤浅地研究的”。 “这”指代的具体内容,要紧承着“他作为科学家就是这样”而来的,若与“这样”同一内容,则不能与上下文恰当地连接起来,显然,两个词指的是不同的内容。由“在马克思看来,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可见,他不仅仅是科学家,更主要的是还是革命家,故“这”指的是“作为科学家”。
(2)概括语
概括语是集中表现文章主要内容、主要思想的词语。例如:
《为了忘却的记念》一文回忆柔石,有这样的话:“他的家乡,是台州的宁海,这只要一看他那台州式的硬气就知道,而且颇有点迂……”这里的“硬气”、“迂”,已经把柔石思想性格的特点概括出来了。
再如,下段文字中“这正是马克思得以作出天才预见的客观背景”就是概括句,由此来分析“具体内容”就是筛选信息。例如:回答下段文字中,马克思得以作出天才预见的客观背景的具体内容是:(不超过45个字)
马克思生活的时代是近代科学技术刚刚大规模应用于生产的时代。先是蒸汽机,而后是电力,作为人类驯服自然力的象征,刷新了生产力系统中基础性的动力部分。人类知识的结晶——机器,以它加工的精确和速度取代了灵巧而缓慢的手工操作,化学在农业初步应用促进了产量的成倍增长……这一切像魔力一样创造出庞大的财富,历史上最强有力的革命家——科学崭露头角。这正是马克思得以作出天才预见的客观背景。
这三个具体内容是:①蒸汽机、电力刷新了基础性的动力部分;②机器取代了手工操作; ③化学在农业上的应用。
(3)主旨句与过渡句
所谓“重要句子”,是指文中特殊的句子,例如主旨句,概括句、比喻句等。如果不理解这些句子,就难以理解文章。主旨句是传达重要信息的。过渡句也同样起着传达重要信息的作用。其实,过渡句不仅显示着文章的层次脉络,也常常显示着主要的信息。
趣味逻辑 对称关系
王元泽巧答
明代学者冯梦龙所著的笔记《古今谈概》中有一则题为《王元泽》的故事,说的是北宋王安石的儿子王元泽小时就十分聪明。有一天,客人给王安石送来了一只獐和一只鹿,王元泽非常喜欢。有位客人问王元泽:“小朋友,你说说看,这两只动物中,哪一只是獐,哪一只是鹿?”獐和鹿很相似,只是獐没有角,而鹿有角。所以,这个问题把只有几岁的王元泽难住了。王元泽看看这只,又看看那只,犹豫不决。他想了一会,突然叫了起来:“我知道了!”“那么,你指给大家看看,哪只是獐,哪只是鹿?”“獐旁边的是鹿,鹿旁边的是獐。”王元泽大声答道。“啊?……这孩子真机灵!”这出乎意料的回答使得满屋子的客人赞叹不已。
王元泽的回答的确很机灵。他的话实际上没有具体地回答客人的提问,但他回答的方法却很巧妙。他巧妙地利用了“在……旁边”的对称关系。所谓对称关系,就是如果甲对乙有某种关系,而乙对甲也有某种关系。那么,甲与乙之间的关系就是对称关系。獐与鹿之间存在“在……旁边”的关系:獐在鹿的旁边,当然鹿也在獐的旁边,所以二者是对称的。
《滕王阁序》
唐代著名文学家王勃少年时就才华出众。有一次他路过南昌,正碰上了重阳节,洪州阎都督在滕王阁大宴宾客。酒过三巡,阎都督请宾客作一篇《滕王阁序》。众宾客互相推让,王勃却当仁不让,低头沉思起来。阎都督心中不快,吩咐吏人,看他写些什么,随时报来。一会儿,吏人报了开头四句,阎都督认为写得很平常。吏人接着报了几句,阎都督都有批评,觉得并不出色。当报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两句时,阎都督不禁拍案叫绝,连声说道:“好啊!写得真好!”阎都督陶醉在王勃描绘的意境中,高兴地说:“晚霞飘浮,孤鹜展翅,仿佛一起在天空中飞行,难以分辨出来。清澈的秋水与蓝天相接,也看不出哪儿是水,哪儿是天。真是写景的妙句呀!”王勃一气呵成,很快写完了全文,最后赋诗一首。满座的人无不惊奇赞叹,阎都督连忙请王勃上座。从此,王勃的《滕王阁序》成为名篇。其中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则成为千古名句。它妙就妙在诗人利用了“落霞”与“孤鹜”、“秋水”与“长天”的对称关系,创造出迷人的意境。
临汾战役
1948年3月7日,徐向前指挥解放军晋冀鲁豫第八、第十三纵队和太岳、吕粱军区部队共6万余人,对国民党军和地方反动势力聚集的临汾发起了进攻。战役打响后,战斗非常激烈,敌我双方的伤亡和消耗都十分巨大。一些指战员有点沉不住气了,担心打不下临汾。正在这严峻时刻,徐向前向部队发出:“当你最严重困难的时候,也是敌人最严重困难的时候;常常是当你因困难在决心上发生动摇的时候,恰恰正是敌人感到绝望的时候。这种时机是最紧要的关头,这种时机决定于何方能坚持,何方就能取得胜利。”徐向前的话,对敌我双方的形势作出了正确的判断,有力地鼓舞了部队的士气。最后,在我军全体将士的奋力苦战下,这场耗时72天的临汾战役终于以我军的胜利而告结束,全歼守敌2万5千余人,俘获敌军第6集团军副总司令梁培璜。
徐向前为什么能料敌如神,准确把握敌方的情况呢?关键在于徐帅根据他丰富的战争实践,正确地运用了对称关系。“我军最严重困难”与“敌军最严重困难”是对称的,“我动摇”与“敌绝望”也是对称的。正因为这样,所以结论是显然的:谁能坚持,谁就能取得战争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