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宗:最“应反思”的逻辑判断
【真题】应该看到,“少数人靠觉悟,多数人靠政策”。将各种社会问题归结为良知不守,则由逻辑倒置和认知错位之嫌。很多问题,是缺“法”导致缺“德”,而不是相反。如果监管和惩罚机制能够得到严格执行,食品生产者的“投毒冲动”就能得到有效抑制;如果制度健全,使好人流血之后不再流泪,藏于人心的本然良知就能够转化为见义勇为的实际行动。【2013-河南-77】
由此可以推知:
A.如果良知不能化为行动,说明制度仍有待完善
B.只有制度健全,才不会良知不守
C.只要守住良知,就不会有各种社会问题
D.只有制度健全,才不会有各种社会问题
【中公答案】A。
【中公解析】由题干可知:监管和惩罚机制能够得到严格执行→食品生产者的“投毒冲动”得到有效抑制;制度健全→良知转化为行动。A选项否后推否前,故A选项正确;B、C、D选项都无法从题干中得出,故选A。
【盘点】不要血泪齐流,唯有法、德齐下。题目简单,道理深刻,完善制度,完美做人,做善良的人,有善良的心。
第七宗:最“近”的传统节日
【真题】中秋节:月饼:团圆【2013-河南-67】
A.圣诞节:圣诞老人:礼物 B.清明节:扫墓:踏青
C.情人节:巧克力:约会 D.重阳节:菊花酒:敬老
【中公答案】D。
【中公解析】中秋节是一个团圆的节日,月饼是中秋节的特色食物,重阳节是一个敬老的节日,菊花酒是重阳节的特色酒。故答案选D。
【盘点】距离考试最近的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的中秋节出现在真题中,让考生感受到中秋节的浓郁氛围,意犹未尽。
第八宗:最“炫民族风”的常识判断
【真题】文学名篇有时会涉及到一些当地的特色民居。以下对应错误的是:【2013-河南-96】
①陈忠实—《白鹿原》—窑洞 ②林语堂—《边城》—吊脚楼
③阿来—《尘埃落定》—骑楼 ④老舍—《四世同堂》—四合院
A.①③ B.②④ C.③④ D.②③
【中公答案】D。
【中公解析】《边城》是沈从文小说的代表作,②作者对应错误。《尘埃落定》讲述的是康巴藏族的故事,而骑楼是一种近代商住建筑,在两广、福建、海南等地曾经是城镇的主要建筑形式。所以③错误。
【盘点】文学名篇,穿越时空的存在,让我们在拜读之际,炫出我们的民族风,让世界认识中国!
第九宗:最“逻辑”的解读
【真题】下列哪项与受访者中不读书人数比例最接近?【2013-河南-109】
A.61岁及以上受访者中每天读书1小时以下者的比例
B.41-60岁受访者中每年读书1-6本者的比例
C.12-20岁受访者中每天读书1-2小时的比例
D.21-40岁受访者中每年读书7-12本者的比例
【中公答案】A。
【中公解析】材料中貌似没有提到“不读书人”这个概念,但是仔细分析,材料中读0本书即为不读书人的统计,比例为1-42.8%-10.8%-10.5%=35.9%,与61岁及以上受访者中每天读书1小时以下者的比例35.4%是最为接近的。
【盘点】不怕题太乱,就怕不细看,你能看出“读0本书”和“不读书”的逻辑关系吗?
第十宗:最“简单”的难题
【真题】受访者中,以下哪个年龄段的平均阅读时间与所有受访者的平均阅读时间差别最大?【2013-河南-108】
A.12-20岁 B.21-40岁
C.41-60岁 D.61岁即以上
【中公答案】A。
【中公解析】观察“市民每天阅读时间分布”表可知,21-40,41-60,61岁及以上的受访者每天阅读时间分布情况与所有受访者的平均每天阅读时间分配情况相同,而12-20岁的受访者相差较大,所以选择A。此题也可通过常识判断,12-20岁是一生中的求学阶段,每天的阅读时间比其他年龄段多,选择A。
【盘点】小伙伴们的书包很重,你懂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