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深度剖析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下面先深度剖析一下资料分析。大家都知道,基本资料类型只有图表文三种,但图形资料又有多种小的变化,具体说来有反映统计量变化趋势的折线图、反映统计量绝对数量值的条形图(柱状图)、反映统计分量占总量比重的扇形图(饼图)、三角权重图和函数图五种。对每一种图形,应该关注的内容都不尽相同,做题方法也有所差别,比如三角权重图特有的三步法,函数图重在计算函数关系式等。
题目设置上,既有判断型题目也有计算型题目。判断型题目以往主要是判断所给说法的正误,选出正确或者错误的搭配;计算型题目往往很容易能够列出计算式,但数值计算起来比较麻烦,考验考生手算的基本功。因此平时依赖计算器的考生,应该有意识的多做一些动笔计算的练习,加强计算能力。
二、先易后难
从资料的选择上来看,推荐考生采取先图后表最后文字的顺序,因为图形资料和表格资料通常比较直观,很容易看出资料中各个数值之间的运算关系。在经历了前面几个模块大量的文字洗礼之后,文字资料也容易在生理上和心理上造成本能的反感,导致降低解题速度和效率。
具体到题目,建议考生先做基本不需要计算的判断正误类题目,一般比较简单且无须动笔;其次做需要估算的题目,应用尾数原则、除法首位、取整加减等方法简化运算;其次做计算量比较小的题目,最后做计算量大相对繁琐的题目。在时间不充裕的情况下,后两种题目可以有选择的予以舍弃,以节省出更多的时间完成其它题目拿到有效分数。
三、掌握解题技巧
统计图与统计表及文字资料不同,它的数据蕴涵在形象的图形之中,需要考生对图形进行一定的分析之后,才能得到所需的数字资料。相比之下,统计图在整个材料分析中是最简单最容易的,它既没有复杂的数据罗列,又不需要逐字逐段地去斟酌语意,通过一目了然的图形,很容易就会得出正确 的答案。然而,它要求考生平时对统计图有一定的接触,对这类题的解题方法有一定了解:
1.先找准关联量,再进行下一步的量化处理
统计表的数据是按一定规律排列的,要比较分析才能得出所需要的结论。问题中常常会出现 “……和……相比,……增加(减少)……”,有时候是同一事物在不同时期的比较,有时候是不同事物 在同一时期的比较,因此关联量必须找准确,这样才能保证下一步的数字计算正确。
2.注意数字和比例之间的换算关系
【例题】大学生在学生人数中的比例最低的一年的每万人口学生总数,比这个比例最高的一年的 每万人口学生总数多多少人?(图略)
【分析】题干这样问,很容易把考生弄晕。先要明确比较的对象是“不同年份的每万人口学生总数”,再看是哪两年的,就需要从所给的数据中比较得出“大学生在学生人数中的比例最低”和“大学生在学生人数中的比例最高”的年份,根据年份直接查或分析计算得到相应数据再进行比较,得出答案。
3.注意统计图中的统计单位
有时候统计图中的统计单位涉及答题的具体内容,有的试题还专门在统计单位上做文章,所以, 如果统计单位前后不统一,会在答题的时候得出错误的结果。
4.适当采用“排除法”解决问题
由于统计图的数据较为直观,有一些选项是可以轻易排除的,通过排除干扰项,可以集中精力分 析判断剩下的备选项,提高做题的速度。
四、同比增长问题
在 公务员考试 中,资料分析中的资料都来自于统计部门的真实数据,且多涉及到经济、专利等方面,不可避免要接触到同比增长的概念。所谓同比增长,指的是当年的统计量减去上一年度的统计量,再除以上年度的统计量,公式表示就是(A-B)/B *100%=C%
其中A表示当年度统计量,B表示上年度同期统计量。如果A、B都以一个月为周期,那么得到的C%叫做环比。通常除了明确指出以外,类似于“增长”、“增加”的字样均指同比增长。
五、巧用工具
某些特殊的图形题目,可以采用一些取巧的办法应对。比如柱状图可以用直尺量柱/条的长度,代替统计数值进行计算,得到的结果一样是正确的,但这些方法是建立在考生有携带相应的尺规工具的前提下。
资料分析题题量在 公考中的比重近年来变化不大,题量在20—15道之间,是容易被考生轻视的一个部分,但是如果想要取得比较理想的成绩,其贡献不可缺少。考生在备考过程中,既要克服眼高手低的毛病,也要避免产生盲目的畏惧心理,只要考前有充分的应考准备,考试时能够积极思考,认真做答,你就会发现,资料分析其实一点也不可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