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页:单选题 |
第 5 页:多项选择题 |
第 7 页:简答题、分析题、 |
第 8 页:答案及解析 |
1.【答案】A。解析:国内法是指在一主权国内,由特定国家法律创制机关创制的并在本国主权所及范围内适用的法律;国际法则是由参与国际关系的国家通过协议制定或认可的,并适用于国家之间的法律.其形式一般为国际条约和国际协议等。
2.【答案】B。解析:法学是法发展到出现大量法律现象和职业法学家阶层后才出现的,其研究对象就是所有的法律现象。“律学”是秦汉以来逐步发展起来的,虽然先秦商鞅“改法为律”,但并没有产生律学。
3.【答案】D。解析:按照规则内容的确定性程度不同,可以把法律规则分为确定性规则、委任性规则和准用性规则。所谓确定性规则,是指内容本已明确肯定,无须再援引或参照其他规则来确定其内容的法律规则。在法律条文中规定的绝大多数法律规则属于此种规则。所谓委任性规则,是指内容尚未确定。而只规定某种概括性指示,由相应国家机关通过相应途径或程序加以确定的法律规则。例如,《计量法》第33条规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国防科技工业系统计量工作的监督管理办法,由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依据本法另行制定。”此规定即属委任性规则。所谓准用性规则,是指呐容本身没有规定人们具体的行为模式,而是可以援引或参照其他相应内容规定的规则。例如,《商业银行法》第l7条:“商业银行的组织形式、组织机构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的规定。”此规定即属准用性规则。
4.【答案】B。解析:程序性法律原则是指直接涉及程序法(诉讼法)问题的原则。“谁主张谁举证”是民事诉讼法的原则,因此是程序性法律原则。其余三项原则都是实体性的法律原则。
5.【答案】D。解析:按照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和阶级分析的观点,人类社会有五种社会类型,即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每种社会都有各自类型的法。因此,这种法的历史类型划分标准就是法的阶级本质。
6.【答案】B。解析:大陆法系是以罗马法为基础而发展起来的法律的总称。属于大陆法系的国家包括德国、意大利、法国、荷兰、西班牙、葡萄牙等国家及其殖民地国家。澳门历史上是葡萄牙的殖民地,其法律体系深受葡萄牙的影响,属于大陆法系。
7.【答案】A。解析:法律移植是特定国家(或地区)的某种法律规则或制度移植到其他国家(或地区)。法律继承是一国不同历史类型的法律制度之间的延续、相承、继受,一般表现为旧法律制度(原有法)对新法律制度(现行法)的影响和新法律制度对旧法律制度的承接和继受。因此本题选A。
8.【答案】D。解析:资本主义法律是建立在资本主义经济基础上的上层建筑,是与以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并剥削雇佣劳动为基础的经济制度相适应的法律制度;不是在直接继承封建制法律的基础上产生的,也不具有超阶级性和超历史性。因此,资本主义法律体现和反映了资产阶级的利益和意志,不是全体社会成员的意志。资本主义法律以维护剥削劳动为基础的资本主义私有制为目的。故答案选D。
9.【答案】B。解析:法的社会作用大体上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法律维护阶级统治的作用;二是法律执行社会公共事务的作用。就法的维护阶级统治的作用来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调整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的关系;(2)调整统治阶级内部的关系;(3)调整统治阶级与其同盟者之间的关系。故答案选B。
10.【答案】D。解析:法律不同于其他的社会规范,它具有特殊的强制性,即国家强制性。法是以国家为后盾.由国家强制保证实施的。不论是公法还是私法都具有强制性,故A错。人们遵守法律有三种状态。即最低状态、中层状态和高级状态。基于对法律的强制性的恐惧而遵守法律是守法的最低状态,故B错。法律对统治阶级内部同样具有强制力,故C错。没有强制性,法律不能始终为人们自愿地遵守。故D正确。
11.【答案】C。解析:法律意识是社会意识的一种特殊形式,是人们关于法律现象的思想、观点、知识和心理。法律意识的分类:(1)根据法律意识的社会政治属性不同:分为占统治地位的法律意识和不占统治地位的法律意识;(2)从人的认识过程(分为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分为法律心理和法律思想体系;(3)从意识主体角度:分为个人法律意识、群体法律意识和社会法律意识;(4)从法律意识的专业化、普及化程度:分为职业法律意识和群体法律意识。
12.【答案】D。解析:法律与道德的区别表现在以下几点:(1)法与道德起源和存在的时间不同,法的出现晚于道德。(2)法与道德的表现形式不同,法律规范具有具体性、明确性、统一性。(3)法与道德的适用范围不完全相同,道德调整的范围远大于法。在不同的时期和方面,法与道德的要求并不一致,不能绝对说法律的要求更高。故D正确。
13.【答案】C。解析:在我国,审计部门属于行政机关,其对其他国家行政机关的监督称为专门行政监督。故选C。
14.【答案】D。解析:法的溯及力又称法律溯及既往的效力,是指新法律可否适用于其生效以前发生的事件和行为的问题。如果可以适用,该法律就有溯及力;如果不能适用,则没有溯及力。我国刑法在溯及力问题上采用从旧兼从轻的原则.一般情况下。我国法律坚持法律不溯及既往的原则,这一原则也是各法治国家通行的法律原则。民事或经济行政立法,有时也可能有条件地溯及既往。故只有D项正确。
15.【答案】B。解析:法律文化是指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共同生活过程中所认同的、相对稳定的、与法和法律现象有关的制度、意识和传统学说的总体。包括法律意识、法律制度、法律实践,是法的制度、法的实施、法律教育和法学研究等活动中所积累起来的经验、智慧和知识,是人民从事各种法律活动的行为模式、传统、习惯。社会成员对法及法律现象的共同看法属于法律文化的范畴,故A错误。法律文化不包括因偶然因素变化的成分,故C错。法律文化的多样性促进了不同法律文化之间的交流与传播,故D错。正确答案为B。
16.【答案】D。解析:我国《宪法》未规定公民有政治结社权利。
17.【答案】D。解析:《国籍法》第4条:“父母双方或一方为中国公民,本人出生在中国,具有中国国籍。”第5条:“父母双方或一方为中国公民,本人出生在国外,具有中国国籍;但父母双方或一方为中国公民并定居国外,本人出生时即具有外国国籍的,不具有中国国籍。”第6条:“父母无国籍或国籍不明,定居在中国,本人出生在中国.具有中国国籍。”
18.【答案】C。解析:国家主席是国家机构,并不负实际的责任,因此宪法没有规定国家主席的负责制和报告工作制。故排除A项。根据《宪法》第94条的规定,中央军委主席对全国人大和全国人大常委会负责。言外之意,只是“负责”。但不报告工作。故排除B项。根据《宪法》第69条的规定,全国人大常委会对全国人大负责并报告工作。故选C项。中共中央委员会是党的中央领导机构,我国实行党政分开制度,因此中共中央委员会不对全国人大负责,也不报告工作。故排除D项。
19.【答案】C。解析:中国宪法和法律严格规定了行政区划变更的法律程序:(1)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设立、 撤销、更名.报全国人大审议决定。故A项表述错误。(2)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行政区域界线的变更,报国务院审批:自治州、县、自治县、市、市辖区的设立、撤销、更名和隶属关系改变,报国务院审批;自治州、自治县的行政区域界线的变更,县、市的行政区域界线的重大变更报国务院审批。故C项正确,B项错误。(3)县、市、市辖区的部分行政区域界线的变更,国务院授权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政府审批。(4)乡、民族乡、镇的建立、撤销和行政区域界线的变更.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审批。故D项错误。
20.【答案】D。解析:在法治国家中,法律要实现其社会功能,就要首先形成独立合理的运行机制。如果没有独立的法律运行机制,法律运行依然依附于其它社会系统,就根本谈不上法治。建立独立的法律运行机制,要求法律系统必须具有相对独立性。具有自己特定的形式要件和运行目标。法律组织和机构必须是法律运行的真正“载体”.立法、执法、司法必须由专门机构来完成,并且形成高度专门化的法律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