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第二部分 中国宪法学
第一章 宪法基本理论
第一节 宪法概述
一、宪法的概念
二、宪法的特征
宪法与普通法律的共性;宪法与普通法律的区别:宪法内容的根本性;宪法效力的最高性及其表现;宪法制定、修改程序的特殊性。
三、宪法的本质
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宪法是民主制度法律化的基本形式;宪法是各种政治力量对比关系的集中体现。
四、宪法的分类
宪法的形式分类;宪法的实质分类。
第二节 宪法的基本原则和宪法规范
一、宪法的基本原则
人民主权原则;基本人权原则;法治原则;权力制衡原则。
二、宪法规范的概念、特点和种类
三、宪法关系的概念、特点和类型
第三节 宪法的制定与修改
一、宪法制定
宪法制定的概念;制宪权与修宪权;宪法制定的主体和机构;宪法制定的程序。
二、宪法修改
宪法修改的概念;宪法修改的形式;宪法修改的程序;中国宪法的修改。
第四节 宪法解释与宪法监督
一、宪法解释
宪法解释的概念;宪法解释的体制;中国宪法的解释。
二、违宪审查制度
违宪审查的概念违宪审查的体制;违宪审查的方式。
三、中国的宪法监督制度
宪法监督的概念;中国宪法监督制度的内容;中国宪法监督制度的不足和完善。
第二章 宪法的历史发展
第一节 宪法的产生与发展
一、近代宪法产生的条件
经济条件;政治条件;思想条件。
二、资本主义宪法的产生及其特点
英国宪法;美国宪法;法国宪法。
三、社会主义宪法的产生及其特点
四、宪法的发展趋势
公民权利的扩大、行政权力的强化、宪法保障制度的日趋完备、宪法与国际法的结合。
第二节 旧中国宪法的产生与发展
一、清王朝、北洋军阀和南京国民政府的制宪活动
《钦定宪法大纲》、1923年《中华民国宪法》、《中华民国训政时期约法》、1946年《中华民国宪法》。
二、民族资产阶级的制宪活动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三、革命根据地的制宪活动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
第三节 新中国宪法的产生与发展
一、 1949年《共同纲领》
二、 1954年宪法
三、 1975年宪法
四、 1978年宪法
五、 1982年宪法及其修正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