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婴幼儿阶段
1、婴幼儿阶段的生理、心理及社会性发展特征
人的婴幼儿阶段是从出生到3岁左右,主要具有大脑发育迅速、行为上开始目标取向、语言能力发展、开始形成依恋性等心理、生理和社会方面的发展特征。
(1)生理发展
在生命初期,大脑以惊人的速度发育。婴儿刚出生时大脑重量只有成人的25%,半年后会增长一倍;到2岁时,已达到成人的75%。庞大而高度复杂的神经网络为婴儿快速而广泛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婴幼儿期也是动作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在此期间逐步掌握了独立行走以及用手操作物体的能力。
(2)认知与心理发展
从认知发展的角度来看,这时处于感觉运动阶段。从随意性的天生反射活动过渡到目标取向行为;在2岁左右形成符号思维的能力。
该阶段也是语言发展的重要时期,孩子学习、记忆、语言理解能力快速发展。到2岁左右口语词汇迅猛发展,对语言产生明显兴趣,并学会了大量用来命名物体的单词。
(3)社会性发展
依恋的形成:
婴幼儿期是形成依恋的重要阶段。依恋产生于婴幼儿与其父母的相互作用过程中,是一种感情上的联结和纽带。依恋是人类适应生存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漫长的进化过程中自然选择的结果。
2、任务与挑战
艾里克森认为1-3岁是自主、羞怯与疑虑阶段,婴儿开始寻求自主性:自己穿衣、吃饭等,如果失败的话则会感到羞愧,并怀疑自己的能力;如果危机成功解决,则形成“意志”的美德,从而更乐观、更坚强地面对生活。
四、儿童阶段
1、儿童阶段的生理、心理及社会性发展特征
儿童阶段是3-12岁左右,其中3-6岁一般也称为儿童早期,7-12岁被称为儿童中期。这一阶段的生理特征是动作技能进一步发展、活动范围扩大;在心理方面,智力发展迅速,思维能力提高。同时,儿童的社会性增强,家庭生活、朋辈群体游戏成为重要的社会化环境。
(1)生理发展
到6-7岁时儿童的脑重量接近于成年人的水平,这为儿童智能的迅速增长以及接受教育奠定了基础。3-6岁时,儿童的肌肉技能已有良好发展,之后动作的熟练程度与协调能力日益增长。此时的环境因素影响很大。
(2)认知与心理发展
6岁到性成熟前的阶段,儿童的自我中心主义开始减弱,语言和记忆功能有所增强。到11-12岁左右,儿童的思维及推理能力增强。
儿童早期词汇发展迅猛,口语表达能力不断增强,开始掌握书面语。儿童中期口头语言、书面语言进一步发展。
(3)社会性发展
自我与人格的发展:
儿童早期,儿童可以被训练自己做游戏,从而发展其创造力和主动性。在与他人交往与分享的过程中自尊感、利他与帮助行为开始出现。儿童中期之后,强调人格特征的自我概念形成,儿童开始尝试从他人的视角来看待问题,朋辈群体成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儿童的社会化
儿童早期,主要由家庭承担教化任务,家庭功能正常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儿童各项能力的正常发展。到儿童中期,学校和朋友开始成为儿童的主要活动领域和交往对象。
2、任务与挑战
艾里克森认为,儿童早期面临主动性或内疚的冲突。如果父母鼓励儿童的独创行为和想象力,那儿童自主性会得到发展;如果他们遭到嘲笑与粗暴地对待,则会丧失自信,在以后的行动中很容易产生内疚感。在儿童中期,如果儿童在学习的过程中屡屡受挫,那么就会形成自卑感,成功解决危机后,儿童会形成“有能力”的美德。
这一阶段的主要问题是:因家庭管教不当儿童性格出现偏差;因学校教育不当或儿童学习失败而形成消极性格,影响后来的发展。作为应对,要大力落实儿童权益保护法;要教育为人父母者与子女建立积极的亲子关系,保护和引导儿童成长;要改进学校的教育方式,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
五、青少年阶段
1、青少年阶段的生理、心理及社会性发展特征
青少年阶段由青春期开始到20岁左右,是个体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由于性发育成熟,青少年主要发展特征有:进入青春期,身体成长迅速,比较留意异性,智力发展达到高峰,重视朋辈团体规范,生理、心理不稳定但开始走向成熟,人生观开始形成等。
(1)生理发展
青春期的起始一般以女性初潮与男性梦遗为主要标志,青少年在性成熟后,生长迅速,生理机能逐步加强,出现第二性征并开始具有生殖能力。然而由于青少年在生理与心理发展方面并不平衡,他们对行为后果没有很深的认识,因此往往在尝试了性行为后对自己造成伤害。
(2)心理发展
青少年期是人一生中智力发展的高峰期。在这个阶段,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了更加整合的水平。从性成熟到17岁被称为青少年前期,他们拥有想象能力,好争辩,期望不受权威人士管制,由于其能力与期望存在差异,他们要求独立却心有余而力不足,从而导致内心矛盾。18-20岁左右被称为青少年后期,青少年开始逐渐独立于父母,其心理和经验发展使得他们已经逐步能够控制情绪,行为比较稳定成熟,解决问题的手法逐步老练。
(3)社会性发展
在这一时期,青少年自我意识继续发展,并努力寻求自我的身份,在某些时候会出现个人的认同危机。如果认同失败,个体则会陷入角色混乱之中。这是大多数人成长的必经之路,也只有这样,青少年才能发展出一个多元化的身份认同,形成“忠贞”的美德与积极进取的人生目标。青少年时期的家庭、学校、同伴和社会等方面呈现出各自特征。一般而言,越轨少年多出现在家庭管教不当的家庭。
2、青少年阶段面临的主要问题
这一阶段的主要问题是:少年经不住不良环境影响会出现行为偏差,或成为“问题少年”;学业上的失败会导致多重负面影响;对异性的好奇和社会责任感的缺乏可能会导致不良性行为或性罪错。作为应对,家庭与学校要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帮助青少年成长;要巩固家庭,防止对青少年的不利影响;要正确地进行性教育,引导和保护青少年度过“危险期”;要净化文化环境,减少对青少年的不利影响。
六、成年阶段
1、成年阶段的生理、心理及社会性发展特征
结束校园生活、开始工作并在经济上独立、离家独立生活、结婚与为人父母是进入成年期的主要标志。本阶段的主要特征是:生理技能达到高峰后逐步衰退,进入更年期,人生经验丰富,社会角色丰富,家庭和社会责任沉重等。
(1)生理发展
人的身体发育一般在22岁左右基本完成,之后生理器官状况良好、功能优良,是生理发展的黄金时期。40岁之后,生理状况从高峰衰退。进入更年期后,两性的性功能都有所下降。与此同时,身体疾病也日益增多。更年期综合症是本年龄阶段人士的特有体验。
(2)心理发展
40岁前,成人尝试了多个角色的转型。通过学习和训练,他们的认识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上升,心智功能活跃,个人特长在工作中得以体现。40岁后,由于长期的学习、反思和积累,能熟练处理各种社会关系,解决问题更加充满智慧。
(3)社会性发展
成年人开始真正承担公民的责任和义务,并体现出符合其身份的社会行为。这是人生任务的最重的时期。40岁后,成年人的诸多方面发生了变化:其一,情感趋于深沉稳定。其二,婚姻更加务实。婚姻中责任已超越情感,成为维系夫妻和家庭稳定的关键因素。其三,本阶段是事业成败的关键期。如果在生活与工作中的问题得不到妥善解决,则可能会陷入“中年危机”。
2、成人阶段面临的主要问题
成年早期的主要冲突是亲密对孤独。而那些没有形成有效工作与亲密能力的人会离群索居,回避与别人交往,从而形成了孤独感。成功解决危机后个体会形成“爱”的美德。成年中期的主要冲突是繁殖对停滞。成功者在养育后代和事业上都有成就,否则会产生停滞感。如果成功解决了危机,个体会形成“关怀”的美德。
在这一阶段面临的主要是婚姻问题(包括结婚与婚姻稳定)、精神健康问题和就业方面的问题。作为应对,社会要发展各种服务给中年人以多种支持。
七、老年阶段
1、老年阶段的生理、心理及社会性发展特征
65岁后人进入老年期。这一阶段的主要特征有:生理功能和认知能力有较大退化,容易回忆过去,社会角色减少,开始退出社会生活的中心等。
(1)生理发展
进入老年期后,各项生理功能和认知能力发射功能较大退化。毛发脱落、脊椎弯曲、骨质疏松、记忆力下降,各类老年疾病开始出现,身体逐渐依赖他人。
(2)心理发展
进入老年期后,人们的思维内容偏重对往昔生活的回忆,及对角色转变和发挥余热的认知。怀旧是老年人将意义赋予生活过程的一部分,在向下一代讲述过去生活的时候,怀旧同时也充当了一种社会化的工具。
(3)社会性发展
老人会经历退休、儿女离家、丧偶、丧亲等重大人生事件,虽然退休使得闲暇时间增加,但是,对数人对此有失落感,心理上抗拒退休,他们的社会参与减少并越来越封闭,从而导致社会地位下降。
2、老年阶段面临的主要问题
艾里克森认为,自我整合与绝望是该时期要处理的主要心理危机,如果处理不当就无法摆脱对死亡的恐惧与焦虑;而危机成功解决后则会形成“智慧”的美德。这一阶段的主要问题有:推出就业领域可能产生无用感,经济收入减少会发生生活上的困难,退出社会生活的主要领域会使人际关系淡化,进而产生孤独感;各类疾病增加,受到疾病的折磨。作为应对,政府要进一步完善各项老人社会保障政策,确保其基本生活和健康,维护其各项合法权利与生活尊严,推动其积极的社会参与,并适时对条例加以修订,保证老人能同步享受社会发展的成果。社会工作应该维护老人权益、促进老人实现其社会功能,并强化老人的自我权能。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苏 | 山东 |
安徽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深圳 |
广东 | 河北 | 湖南 | 广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庆 | 云南 |
贵州 | 西藏 | 新疆 | 陕西 | 山西 |
宁夏 | 甘肃 | 青海 | 辽宁 | 吉林 |
黑龙江 | 内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