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小组工作各阶段的工作要求
小组工作过程可划分为五个阶段,即小组筹备期、小组初期、小组中期、小组后期和小组结束期。
一、 小组准备期
又成为小组前期,指在小组工作正式开始之前,工作者对组成小组所进行的全面而充分的准备工作阶段。
(一) 组员的特征
此时的组员包括两种,即已经明确希望进入小组的人和潜在的成员。成员有的清楚自己的问题和需要,有的不清楚,需要通过评估来明确。
(二) 社工介入的焦点
这个阶段的关键工作在于对组员的真实需求进行评估,以明确小组目标,选择小组成员和小组类型,进行小组活动方案设计。
小组成员的真实需要而不是工作者或者机构的需要是确定小组目标的出发点。
(三) 工作者的任务
1、 明确工作目标
在了解成员真实需要的基础上,建立小组工作目标。
小组工作的目标可包括总目标和过程目标。总目标是指组员希望参与小组中能够达到个人目标的基础要求,是宏观的、广义的和原则性的目标,而不是具体的目标。如针对农村妇女建立的小组,其总目标可以是:提升妇女生存和生活的能力,提高妇女的家庭和社会地位等。
过程目标是指在小组各个阶段的分目标。因为过程是动态的,因此,过程目标也是发展变化的,是随着不同阶段的问题产生的。如在小组初期,小组目标可以是:增进成员之间的认识,建立初步的信任关系。
2、 制定工作方案
在明确小组目标和性质的基础上,工作者需要制定工作计划,活动方案包括两部分,一是成立小组的活动总方案设计,一是每次活动的方案设计,也称活动计划。
含以下的内容:
(1)活动理念
这是进行活动计划的指导思想,即你为什么要制定这个计划?这个计划具有什么意义?你设计活动的依据是什么?
(2)活动的目标,这是方案设计的首要工作,与阶段性目标相匹配,如果上一次活动的目标是为了相互认识,那么此次目标可以增进彼此的了解和互动,目标大多以条列式列出:
促进小组团结;
增加互动的机会等
也可以使用叙述式,如:本项活动的目标在于使小组成员相互认识,打破成员之间的陌生感,提供互动的机会。
(3)小组成员
包括参与的人数和成员的特征
(4)小组的特点
包括小组的性质、时间、规模、人员组合等
其中就时间的分配上包括:整个小组的起止时间;小组活动的频率和次数,考虑小组的性质,如青少年成长小组可以一周一次,活动8—10次;三是每个活动单元的时间,通常每个活动单元时间为120—150分钟;四是每个活动单元中的每项活动的时间。主题活动大致为60—90分钟。开场白多长时间、游戏多长时间、讨论多长时间等等,时间越精确,说明策划者考虑问题越周全,也能让组织者更容易把握。
(5)具体活动计划
即每次活动的操作过程,可以以表格的形式,也可以条列的形式进行,如书本上的表格。教材150页,表格项目包括活动时间、地点、目标、活动内容、所需物质和可能存在的问题,当然,在总活动方案设计上,可以先将每次活动的计划简单列出,然后将具体的计划附在总计划之后。
(6)招募计划
即通过什么方式进行组员召集和选择,招募时间和地点的选择等。
(7)需要的资源
(8)预料中的问题和应变计划
预估小组活动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作出应变计划。
(9)经费预算
(10)评估
对评估方式的选择。
3、 选择组员
途经包括:一是机构中有需要的服务对象;二是通过与这些服务对象接触发现的又加入小组需要的对象;三是通过宣传途经联系到的对象,小组成员的选择条件一般从两方面进行考虑,一是同质性还是异质性;以使问题或需求的层次。小组成员以同质性为主,在问题和需求上具有相似性的叫好。既具有相同或相似的问题、特征和目标取向。
4、 申报并协调资源
5、 物质准备
● 此部分的知识重点:
1、小组准备期的工作任务(多选)
2、小组方案设计的要素(多选)
二、 小组初期
从第一次聚会开始,小组正式进入小组初期,小组初期的目标在于提供机会使成员相互认识和熟悉,建立小组期望和规范,建立初步的信任关系。
(一) 组员特点
1、“两极情感”困境
两极情感意指“趋避”的困境,即“趋求”与“避免”。“趋求”是成员对新经验的好奇,希望从小组中获得满足,期待与他人或工作者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自许以开放的心胸进入小组,同意他人的看法、尽量包容他人,同时期待别人的包容。
“避免”是指成员尽量避免一些东西。如要小心地面对别人、感到陌生和害羞、不敢正面接触和交谈,盼望别人先关注自己、不愿意主动发言、避开别人的注目,担心别小组控制,害怕别人的敌意,不相信自己会被喜欢、权衡参与小组的代价,怀疑参与小组的效果等。
2、以往经验的影响
成员以往接受过类似服务的成功或失败的经验对成员的心理和行为会产生较大影响。
3、 试探
在第一次聚会时,成员会有太多未知的东西等待回答,如小组要做什么?自己要怎么做?小组能够发展到什么地步等等。面对这些,小组成员会以非常谨慎小心的试探去面对。成员通过询问这些来寻找别人的相似点,从而使自己得到安慰。
(二) 社工的角色和任务
在小组初期,工作者使小组活动的主要设计者和组织者,因此,工作者位于小组的中心位置,扮演组织者的基础角色。具体包括:
1、 角色
(1) 领导者
(2) 鼓励者
(3) 组织者
(4) 统筹者
2、 任务
(1) 充分理解组员进入小组初期时的两极矛盾心理。
(2) 把工作焦点集中在帮助组员建立信任关系上
(3) 创建可信赖的环境,促进组员间相互了解,澄清小组目标并促进与目
标相一致的小组规范和小组结构
(4) 承担好组织者、鼓励者和统筹者的角色。
● 此部分的知识重点:
1、小组初期的组员特征(单选、多选)
2、社会工作者的角色和任务(多选)
三、 小组中期
小组中期为小组重整和归纳阶段,一方面组员之间的互动增强,建立起亲密关系,产生次团体,另一方面,随着小组成员了解增强,彼此之间的摩擦增多,围绕权力和资源竞争所产生的冲突增多。其工作重点在于,通过处理冲突来促进小组目标的实现。
(一) 组员的特点
1、 关系亲密
成员之间的熟悉感增强,彼此之间的情感交流和互动增加,产生了开放、关怀的小组氛围。
2、 认同小组
随着小组活动次数的增加,成员对小组的目标和性质认识的增强,以及成员之间认识和了解的增多,成员对小组的认同感也增强。
3、 权力竞争与控制
从小组开始到小组初期,工作者都拥有最大的权力和影响力,他运用各种方法来促使大家熟悉彼此,进入小组活动,产生小组的改变等,工作者扮演着中心的角色。当小组进入沟通的稳定期后,小组成员开始想办法用自己的权威和能力来影响其他人,其中权力和控制是重要的特征。小组成员开始关心自己的目标能否在小组中实现、追求目标的方式是否妥当、自己是否在小组中被忽略等问题,小组成员之间和成员与工作者之间冲突开始产生,仇视、焦虑、埋怨等出现在成员的语言和非语言表现中。如抱怨领导者的带领技巧无趣、其他成员的表现很弱智等等,冲突的极端表现为吵架和斗殴。
4、 组员在冲突中的特殊表现
出现有攻击性的成员、沉默的成员和替罪羔羊。
(二) 工作者的角色和任务
扮演的角色包括:协调者、使能者、调解者等。
任务:(1)认识和了解冲突的作用,引导成员学习面对和处理冲突
(2)用包容、理性和冷静的态度面对冲突
(3)注意倾听、观察和诚实地面对冲突
(4)运用专业技巧解决冲突。如焦点回归法。
● 此部分的知识重点:
1、小组中期的组员特征(多选)
2、小组中期的角色和任务(多选)
四、 小组后期
也称小组维持期、小组工作期等。在这个阶段小组达到了最高的结合和凝聚,它的内外在系统更趋向于整合,小组成员的沟通基本达到理想状态,彼此之间的了解更深入,达到了深层次的理解和自我披露。
(一) 组员的特征
(1) 成员达到最理想的沟通状态
(2) 成员对小组有较高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3) 家庭式的情感减弱,围绕小组共同目标的达成形成了固定的、理性
的互动模式。
(4) 权力结构趋于稳定
(二) 社工的角色和任务
角色:(1)资源提供者
(2)使能者
(3)引导和支持者
任务:(1)关注小组目标的转化和实现
(2)关注小组凝聚力的状况。
●此部分的知识重点:
1、小组的组员特征(多选)
2、角色和任务(多选)
五、 小组的结束期
当小组目标实现、任务达成时,或者约定的时间已经到了,任务没有实现时,小组面临着结束。
(一) 组员的特征
(1) 离别情绪。在分离的情景中,成员有积极和消极两种情绪反应,即“两
极情感”。即肯定、有信心和否定失落。
(2) 情绪转移。面临分离,小组成员开始从其他地方寻找新资源以满足他
们自己的需要。
(3) 两极行为。包括焦虑、逃避、拒绝、愤怒等行为。
(二) 工作者角色和任务
角色:
工作者重新恢复到初级的角色、中心的位置。因为此时,每个成员又变为一个个即将分离的独立个体,每个成员都有分离的感觉和失落感,工作者需要站在中心的位置来协助案主克服这些情绪困扰。
(1) 引导者
(2) 领导者
任务:
(1) 认识到成员在结束期的心理行为特征
(2) 帮助组员处理离别情绪和维持小组经验为介入焦点
(3) 做好结束期的工作和小组评估
(4) 担当好小组领导和引导角色
● 此部分的知识重点:
1、小组结束期的组员特征(多选)
2、角色和任务(多选)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苏 | 山东 |
安徽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深圳 |
广东 | 河北 | 湖南 | 广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庆 | 云南 |
贵州 | 西藏 | 新疆 | 陕西 | 山西 |
宁夏 | 甘肃 | 青海 | 辽宁 | 吉林 |
黑龙江 | 内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