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课程性质、范围及应用
本课程是一门科际整合的学科。在大学程度的课程设计上,是以了解社会中的个人、包括了解人类行为及其发展为目的。
第二章 婴儿期幼儿期
一、 婴儿及幼儿的行为特征及生理心理发展
婴儿指刚出生至未满两岁;幼儿指二岁至六岁未满。
1、生理发展。
2、心理发展:
1 人格发展:从出生到六岁是个人人格发展的最重要时期,基本人格在此期已经定型。佛洛伊德(Freud)的人格发展理论,指出「本我」是与生俱来的,是满足基本生理需求的概念;「超我」是类似良知、是非对错、道德观念。「自我」则是调和本我和超我的。这三者调和及运作得宜,个人的人格及行为才会健全。
2 爱的需求或依恋感理论:鲍尔贝(Bowlby)认为从出生到三岁是一个人一生中最重要的时期,必须要有母亲的抚育及爱护。这时期若被剥夺母亲的抚育与爱护,则婴幼儿的生理、智力、社会发展均迟缓。
3 从依恋到独立:马哈拉(Mahler)在讨论婴幼儿从依恋到独立过程,提出了「分离与个别化过程」的理论,认为每个人会渐渐地从真实世界的关系中建立一种分离感或分离意识。这个过程涉及对自己与主要心爱的对象分开的认知。
4 生命周期理论:爱力克森(Erikson)所提出的理论,此理论概括人生各阶段,从出生到老年,分成八个时期,每个时期阶有一个好的特征及一个相对不良的特征。
5 认知发展:皮亚杰(Piaget)与布鲁纳(Bruner)都发表过认知理论。皮亚杰的理论分为四期:感觉动作期、准备运作期、具体运作期、正式运作期;布鲁纳的理论则分为三期:扮演的方式、形象的方式、符号的方式。
6 心理与性的发展:佛洛伊德所发展出来的理论,分为五个阶段,每阶段都有一个特征及必须满足的需求,若不能适当满足或过度使用,则日后人格可能不健全。
二、 婴幼儿的社会行为发展
1、婴幼儿的社会化:
1 「认同作用」是一种要素。认同作用指被模仿人有直接的明示及长久的影响,包括公开或隐含的行为以及各种方式的影响。也就是在社会化过程中,个人对他人的人格发生持久性的模仿学习。种类有三:类同的认同、互惠的认同、消极的认同。
2 自我概念:「镜中之自我」。
3 「概括化他人」:幼儿社会化过程中了解他人对他的判断及期盼,会形成一种印象。
2、道德发展。
3、家庭关系及亲职教育:家庭内的关系和谐与否,与双亲对婴幼儿的管教,都会影响婴幼儿日后的表现。
1 母爱的剥夺。
2 亲子关系过分紧密与不足。
3 亲子分离。
4 双亲离婚。
5 受虐或受忽视。
6双亲对婴幼儿的启发与管教:
a意见。
b「学来的无助感」。
三、婴幼儿的行为问题
1、自闭症。
2、饮食挑剔。
3、语言的缺陷与口吃。
4、沉默孤僻。
5、惯用左手及只使用一眼视物。
第三章 儿童期
一、 儿童期的行为特征
1、行为特征。
2、六项发展工作。
二、儿童期的生理与心理发展
1、生理发展。
2、心理发展:
1 情绪。
2 儿童人格发展决定因素。
3 有关儿童人格发展的各项理论:
a 佛洛伊德「心理与性」的理论:儿童期(小学中高年级时)会发展出对异性的厌恶与排斥。
b 爱力克森「生命周期」理论:良好特征为勤奋,不良特征为自卑。
c 认知的发展:皮亚杰理论中的「具体运作期」与「正式运作期」从七岁到十一岁的阶段。前者最主要的发展是儿童可不经由接或掌握某种事物,就能想起这种事物及其关系。后者主要的特质是儿童已学会用思想来考虑任何事情,会运用逻辑、分析、回想等方式,并能作假设。另外,布鲁纳的理论则是「符号的方式」,指儿童进入小学之后才会应用符号,即所谓的字母、注音、文字、标点、数字等,并能依照文法规则来操纵符号,进而利用符号思考、推理和解决问题。
d 马士洛(Maslow)的「自我实现理论」:认为自我实现是个人内在的一种倾向或动机,想要充分展现自己的潜力或才华,以便达到最佳的成就。是人类动机中的最高层次。而自幼儿期开始,就已经有一些自我现实了;到了儿童期则儿童们已经能了解自我实现的感受。
e 「儿童自我实现权」理论:威克逊(Wilkerson)所提出的理论,他认为儿童也有自我实现的能力,而且儿童的自我实现权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有许多儿童可能遭遇到环境的阻碍、或缺乏机会而无法发展其自我;故应重视儿童,满足其需求,发挥潜质,以利将来的社会发展与进步。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苏 | 山东 |
安徽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深圳 |
广东 | 河北 | 湖南 | 广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庆 | 云南 |
贵州 | 西藏 | 新疆 | 陕西 | 山西 |
宁夏 | 甘肃 | 青海 | 辽宁 | 吉林 |
黑龙江 | 内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