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 一般过程
8.3.1定量研究的一般过程
8.3.1.1研究逻辑
定量研究的根本目标在于把握事实和获得知识。大部分知识来自认同和相信,即称为“赞同性事实”。小部分知识来自个人的直接经验和发现,称为“经验性事实”。科学研究提供了把赞同性事实和经验性事实整合起来的方法,对于未经历的事情,用某些标准去衡量,并在其满足逻辑可信性和经验可信性后接受为知识。这也是定量研究把握事实的思路。
定量研究包含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归纳推理是对观察到的资料,加以概括,从而解释事物之间的联系,是由经验上升为理论的过程。演绎推理是从某个普遍法则出发,将其运用到具体事例,是在应用中检验理论的过程。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都有局限性。前者可以发现事物间的一定联系,但无法揭示具有普遍意义的理论。后者主要采用三段论,大前提或小前提的错误都会导致结论错误。
8.3.1.2一般程序
(1)准备工作
①确定研究问题确定研究问题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a.必要性,指该研究或者在理论上具有探索的必要,或者在实践中比较紧迫;
b.创造性,指有新意,该研究要在既有研究的基础上有所创新;
c.可行性,就是在资源、研究能力、伦理、时间等方面没有障碍。
②提出研究假设假设是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假定。研究者可以根据实践经验、考察信息、资料回顾等方法,提炼所需探讨的变量关系。研究假设通常可以采用条件式和差异式两种形式。研究者应该根据实际研究的目标,提出合适的研究假设。
③进行研究设计
a.确定研究类型。就是明确进行研究采用的研究方法。b.进行研究操作化。就是使得研究具体可行。首要工作是确定分析单位,其次是确定调查内容。c.设计研究方案。就是研究者整理前期的准备工作,形成关于研究思路的书面计划书。计划书的内容包括:研究问题、研究目标和研究意义;研究方法;经费、物质、进度等事项的安排;其他方面。
(2)资料收集包括:①根据研究问题,选择性别、年龄、经历等方面合适的人士担任调查员;②对调查员进行培训;③同步督导调查员的资料收集工作;④首日问卷的回收、审核与指导。
(3)资料整理与分析资料整理与分析是整个研究工作的重要环节,可以去伪存真,由表及里,把握真实、可靠、全面、深入的资料。
①资料整理定量资料的整理工作有固定的程式,通过反复检查,就可较好地保证资料的准确性。
②资料分析统计分析可以分为多个层面:
a.描述单变量的集中趋势和离中趋势;
b.还可以发现双变量间关联(如性别与收入),探索多变量间的关系(如分析以前职业、退休金水平与社区参与程度间的关系)。
c.在随机抽样时,研究者还可以估计这些指标的总体参数值。
8.3.2定性研究的一般过程
8.3.2.1一般程序
(1)准备工作
①需要根据目的,采用非概率抽样,确定研究对象。
②分析单元可以是个人、组织、社区、服务项目或关键事件。
③定性研究也需要选择收集资料的方法,其主要方法参见定性研究部分。
(2)资料收集、整理和分析定性研究的资料收集和分析很可能结合在一起。
①研究者要通过正式或非正式联络方式进入现场。
②通过语言、表情和行动与被观察对象互动,发现研究对象及其场境的显性信息和隐性信息,并采用恰当方式做好语言、场境、感想、思考等方面的记录。耐心、细微是其必须遵循的原则。
③研究阶段与资料收集紧密结合。
(3)研究总结 定性研究的总结旨在从丰富繁杂的资料中,由表及里,去伪存真,由浅入深,提炼某个概念、变量关系乃至理论。当然,针对有关概念和理论、针对研究本身、针对相关主体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也是其重要任务。作为社会工作研究,定性研究自然也应形成研究报告,并将研究结果供社会分享。
8.3.2.2定性研究程序的特性
定性研究的核心特色是资料收集、整理与研究的动态互动。研究者在初步考察中发现问题,形成资料收集的内容和次序,并在资料收集后进行整理,其资料整理过程也是分析过程,分析结果又可以作为后续资料收集和整理的指引。
分析解释是定性研究的核心所在。把握当事者视角的事实和知识,是定性研究的基本特色。
8.3.3报告撰写与成果应用
8.3.3.1报告撰写
总结阶段集中了整个研究的研究发现、精华提炼和未来思路。为此,需要领悟基本原则,根据研究问题和研究设计体现报告结构,总结研究发现,进行讨论和提出建议。
(1) 报告撰写的基本原则 总结报告的撰写要与所使用的研究方法相一致:
①采用定量研究方法时,报告的结构要依照定量研究的范式展开;
②采用定性研究方法时,报告必须依照定性研究的范式展开;
③如果组合了定性研究方法和定量研究方法,总结报告的展示格式就得体现两者的相应特性。
撰写总结报告的原则有:
①标题与内容呼应;
②注意资料的逻辑性和完整性,资料体现逻辑先后,可要可不要的内容坚决删除;
③观点与资料密切配合,论证有理有据;
④注意定量资料和定性资料的结合,使论证资料相互佐证、补充和深化;
⑤朴实流畅,体现学术研究或者实务研究的朴素文风。
(2)研究报告的一般结构社会工作的研究报告可以分为普通报告、学术报告和学位论文三种。研究报告的一般结构有以下几点。
①标题标题可以采用单标题或双标题形式,用词简捷明确。标题应该与研究计划书呼应,并使读者根据题目就能大致判断报告的思路。
②引论 引论在总结报告中极其重要,引论应该开门见山,让读者初步领悟全文结构。引论应该使读者通过寥寥数语了解研究的对象、方法、问题或目标和意义,大致推知研究报告的基本结构。
③研究问题、目标和意义引论之后,研究者需要提出具体研究问题,说明研究目标和指出研究意义,且研究问题必须与题目中的关键词相关,研究目标可从回答研究问题和提出对策建议两个视角予以说明,研究意义不外乎理论、实践和方法三个方面的必要性和创新性。
④文献回顾文献回顾首先要说明本项研究的关键词,其次梳理与本研究相关的已有研究成果。文献回顾应有适当的涉及面并有历史视角。可以根据前述的资料提炼,形成研究架构,并对所及概念进行操作化说明。
⑤研究方法方法就是说明本研究使用的收集资料、分析资料的方法。
a.定量研究需要说明研究总体和调查总体、样本选择方法及样本特征、问卷或量表中具体测量指标的来源及其可信度系数、资料的审核整理和变量形成及统计分析的主要技术、研究局限等。
b.定性研究需要说明对象来源、选择方法及研究对象特征、粗略的访问或观察指引及
其动态修订办法、资料的动态整理和分析、资料的可信度、研究局限等。总之,研究者要说明本研究使用方法的科学性和资料的可信程度。
⑥研究发现本部分必须与研究架构、文献回顾相呼应,注意资料的时间和逻辑,主要是描述变量特征和建议研究假设。
⑦讨论和建议如果本研究的结论与已有研究相一致,那么就没有必要进行过多解释。对本研究的新发现,要给出有说服力的解释和说明。在此基础上,研究者要针对“正常”发现和“异常”发现及其解释,参照研究架构,针对原因机制中的可变原因,对各个相关主体提出可行性的工作建议。
⑧附录 附录包括所用测量工具(如问卷、访问大纲)、最核心的计算结果等,以备读者在阅读正文时查询。
⑨参考文献
(3)社会工作实务研究报告的基本结构需要评估报告、项目计划书和总结评估报告是特殊的社会工作研究报告,与社会工作实务阶段相呼应。
①需要评估报告的结构 与研究报告的一般结构相似。
②项目方案书大致包括主题、项目背景、问题描述、基于文献或实证研究的原因分析、工作目标、理论基础、实务内容、经费结构、时间进度、参考文献、附录等部分。
③项目总结是基于项目计划书而推进的实务工作的总结,其结构在项目计划书的基础上有所深化。其基本结构包括主题、项目背景、社会问题、基于文献或实证研究的原因分析、工作目标、理论基础、实务内容、服务效果、讨论和建议、参考文献、附录等部分。
8.3.3.2成果应用
成果应用是社会工作研究与其他研究的最大不同。
①研究者要采用口头发表、内部书面发表、公开出版等形式,与课题委托者、同行和社会人士分享研究成果,以使研究成果发挥最大社会效应,最终促进社会工作专业和职业的积极发展。
②研究者要根据研究建议,促进形成具体的干预方案。
③在方案形成后,要促使相关主体积极推行。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苏 | 山东 |
安徽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深圳 |
广东 | 河北 | 湖南 | 广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庆 | 云南 |
贵州 | 西藏 | 新疆 | 陕西 | 山西 |
宁夏 | 甘肃 | 青海 | 辽宁 | 吉林 |
黑龙江 | 内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