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分析和解释服务对象的资料与问题
资料本身并不会说话,他们在很多时候甚至是支离破碎的。要使资料具有意义就要对他们进行整理,找出他们之间的逻辑关系,进而进行分析和解释。所谓分析是把整体分解为部分,以发现整体的性质、目的和作用;而解释则是阐明事件的含义使之能够被理解。
分析资料的具体方法是:
1.排列次序
即按顺序和重要性对资料进行排序,将其排列成为在事件上有先后次序的、在逻辑上有因果联系或者有其自身脉络的事件图。
2.发现
即识别资料间的关系或形态,发现资料各部分间的逻辑关系,从而能够将零散的资料组合成为一个完整的整体,从而对服务对象的需要和问题有完整的了解。
3.识别 识别是将那些形成问题或者可以缓解问题的因素找出来,进而确定事件各因素间的关系和型态,确定导致问题的原因。识别,要求社会工作者从问题的表面深入到问题的内部,通过探查问题在深层的因素,找出问题形成的本质原因。
4.对服务对象的问题与需要作出解释
所谓解释即是将所获得的有关服务系统的资料、直觉及服务对象和工作者对需要与问题的认识加以整理和组织,形成概念性的认识,去解释问题。在解释清楚的基础上才能寻求解决办法去改变问题情境。
三、认定问题
在掌握了丰富的资料后,工作者下一步的任务是要探究服务对象的情况,问题与需要,形成问题阐述。
这要从几个方面来做:
1.描述服务对象的问题与需要:问题是什么,问题的范围,原因,严重程度及持续的时间。
2.描述问题如何发生的,问题发生的原因是什么。描述服务对象的问题与需要的发展情况,包括问题是在什么情况下产生的,产生的时间顺序与先后次序;服务对象和其它重要系统的反应及应付措施。
3.描述服务对象的处境及其社会系统的情况。确定服务对象系统,目标系统和行动系统,描述出服务对象系统之间的关系、服务对象系统与目标系统之间的关系
4.探究服务对象问题得不到解决的原因。作为社会工作者要知道,服务对象问题得不到解决的原因非常复杂:
第一,服务对象对问题的看法和可能就是影响他们解决问题的原因。
例如,很多弱智儿童或脑瘫儿童的家长认为,自己命苦,有这样的孩子之能认命。因此,他们很可能根本没有尝试过解决自己的问题和困难,“忍受”是他们对待困难和问题最常用的方法。
第二,对问题的处理方法也会影响问题的解决。
例如,对于问题青少年的教育,有人认为应该采用严厉的惩罚手段,也有人主张采取放纵、放弃的方法,这两种极端的方法都不能真正解决问题。
第三,与资源系统的联系和关系型态也会影响问题的解决
例如,脑瘫儿童的自理能力差,很多学校因此不愿收他们入学,这样,脑瘫儿童的教育资源系统的关系便成为脑瘫儿童上学难问题的原因。
第四,政府对资源系统的政策协调也是影响问题解决的重要因素。
例如,脑瘫儿童的上学难问题,并不是因为缺少教育资源,而是脑瘫儿童与教育资源的联接出了问题,需要政府有关部门制定政策、协调学校与有关脑瘫儿童康复训练的工作与政策,解决脑瘫儿童受教育的问题。
5.描述服务对象系统的发展阶段。
无论服务对象系统是个人还是家庭,他们都有其“生命周期”,也有与生命周期对应的发展阶段及其各发展阶段的特征。
同样,一个小组或社区在为某项工作而运作时也有其发展的不同阶段。
了解服务对象系统的发展阶段与状况能够帮助工作者加深对问题与需要的认识和理解。
6.描述并鉴定服务对象系统的资源状况。包括预测服务对象参与解决问题的动机强度、学习的能力、资源和时间等情况。
相关推荐: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苏 | 山东 |
安徽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深圳 |
广东 | 河北 | 湖南 | 广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庆 | 云南 |
贵州 | 西藏 | 新疆 | 陕西 | 山西 |
宁夏 | 甘肃 | 青海 | 辽宁 | 吉林 |
黑龙江 | 内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