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社会救助社会工作
一、社会救助社会工作的特点:
工作对象及救助类型的复杂性;工作过程的持续性;工作方法的融合性;工作方法的政策性。
二、社会救助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一)以反贫困为主的基本生活救助:
1、参与社会救助政策的制定、实施与评估
2、社区层面社会救助的内容:物质救助与能力发展并重;整合社会资源,动员社会力量;联合社会组织的力量。
(二)专项救助社会工作的内容:
1、教育救助:奖、贷、助、补、减
2、医疗救助:帮助符合条件的患者申请医疗救助,及时就医和诊治;采用专业方法为患者服务,减轻患者的精神或心理的压力;参与救助政策的制定,改进医疗救助程序。
3、住房救助:帮助困难群体申请住房救助;参与住房救助的管理和监督,协助建立动态跟踪机制等。
(三)灾害救助社会工作的内容:灾害紧急救援、灾后社区重建。
(四)流浪乞讨救助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1、救助政策的修订
2、救助机构的建立与管理
3、流浪乞讨人员的个别化服务:主动救助(街头救助、全天候救助);机构救助。
4、流浪儿童:预防流浪儿童的出现;根据儿童身心特点建立全方位救助体系(从物质到教育、机构救助到回归家庭与社会、安置与跟踪服务)。
三、社会救助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
(一)基本生活救助的工作方法:
1、针对困难居民的个案工作:全面接触困难居民,深入了解其问题和需求;确定需要,研究提供服务的方式;考虑工作方法,制定工作方案;及时评估工作过程和效果;总结并结束工作。
2、针对困难群体的小组工作:
1)小组工作的原则:个别化、接纳、鼓励合作、参与解决问题、实施评估原则。
2)过程:小组初期:考虑对象需求,建立专业关系
小组聚集期:帮助组员澄清小组期望,明确小组目的,及时纠正少数族员抗拒、疏离、过度依赖的心理,在小组内部建立规范。
小组形成期:善于把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焦点变成问题,鼓励成员正视问题,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
小组冲突期:将组员对他人的关注及对小组的不满转移为表述自己的感受,冲突后成员可能选择再次整合。
小组维持期:相对平稳,组员对小组规范比较认同,归属感和凝聚力增强。
小组结束期:成员沟通良好,组员可自己处理问题,经评估后可结束小组活动。
3)小组活动计划的设计:(P347)
3、社区工作
1)在社区开展反贫困救助工作的基本原则:注重救助对象个人发展、根据社区实际制定救助和发展目标、注重救助对象的参与与互助。
2)社区社会救助工作的主要模式:
——地区发展模式:以社区为基础,强调居民共同参与,强调有效利用和整合资源,自下而上的民主方式决定社区事务和发展方向;
——社会策划模式:强调解决社区内部的实质性问题(下岗失业人员就业、住房、精神健康、停车难等),鼓励居民尤其是救助对象自己参与讨论,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社会工作者应积极与街道协商,利用驻社区单位的资源制定方案等。
3)社会工作者的主要任务:改善社区环境、发展社会网络、促进能力建设。
(二)专项社会救助的工作方法:
1、开展工作前,首先进行调查,了解救助对象的问题和需求;
2、根据“奖贷助补减”等救助政策,开启绿色通道,对符合条件的贫困生进行救助;
3、心理咨询与个案辅导
4、开展不同形式的小组活动
(三)灾害救助的工作方法:
1、灾害预防:普及自然灾害的知识,灾害风险分析。
2、灾害救助:积极介入,紧急转移,保护生命;寻找资源,安置灾民,维持秩序;安抚精神,调适心理,重建网络。
3、灾后重建:开展社区人居环境重建;恢复社会生活秩序;复苏社区的经济秩序。
(四)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的工作方法:
1、外展服务:要注意儿童的心理和行为特征
2、机构服务:思想转化、行为矫治、继续教育、技能培训。
相关推荐: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苏 | 山东 |
安徽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深圳 |
广东 | 河北 | 湖南 | 广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庆 | 云南 |
贵州 | 西藏 | 新疆 | 陕西 | 山西 |
宁夏 | 甘肃 | 青海 | 辽宁 | 吉林 |
黑龙江 | 内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