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庭社会工作的特点:
1、针对家庭的日常生活和沟通交流方式进行干预;
2、协助家庭成员改善家庭困扰产生的环境因素;
3、为家庭成员提供直接、具体的支持和帮助。
基本功能:1、增强家庭的能力,帮助家庭成员做好改变的准备;
2、结合家庭的治疗和支持,保证家庭维持有效的家庭功能;
3、促进家庭功能的改善,维护家庭成员满意的日常生活方式。
二、家庭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一)家庭社会工作的重要理论和概念:
1、家庭系统理论:基本观点:家庭成员的问题是由整个家庭不良的沟通交流方式导致的;家庭所面临的危机及时机会,也是挑战;因“问题”而导致的家庭功能的失调能够有效解决。核心要素:家庭作为一个整体大于各部分之和;家庭系统努力维持改变和稳定之间的平衡;家庭系统中一位成员的改变影响所有其他家庭成员;家庭成员的行为遵循相互影响的循环因果的原则;每个家庭系统既包含很多个系统,又归属于更大的社会系统;家庭系统依据已经建立的规则运行。
2、家庭生命周期理论:家庭组成阶段、学前子女家庭阶段、学龄子女家庭阶段、青少年家庭阶段、子女独立家庭阶段、家庭调整阶段、中年夫妇阶段、老年家庭阶段。
3、家庭抗逆力:基本假设:家庭成员在您警钟并不一定必然成为“问题”,任何家庭在“问题”面前都拥有应对困难的能力,并且通过克服逆境的过程寻求新的发展。
三方面九个因素:家庭信仰系统<关键>(逆境的意义、看待逆境的积极态度、超越逆境的信念);家庭组织方式(家庭的弹性、连接性、家庭的社会和经济资源);家庭沟通过程(家庭沟通的清晰性、情感的公开表达、合作解决问题)。
4、生态系统理论:微观、中观、外部、宏观系统。
(二)家庭社会工作的基本内容:
1、改善亲子关系的服务:家庭行为学习、家庭照顾技巧训练、行为问题和亲子冲突的消除、家庭心理健康教育。
2、改善夫妻关系的服务:婚姻辅导(关注夫妻角色学习的可以用行为学习理论作指导;注重夫妻沟通交流方式的用家庭系统理论;强调夫妻平等关系的用性别视角)、家庭暴力干预(妇女儿童权益保护;对家庭施暴者的心理辅导)。
(三)我国开展的家庭服务:
1、家庭的救助和帮扶:家庭收入低于城市最低生活水平保障线的低保;因生活变故或意外灾害引发的特殊困难的困难家庭救济金。
2、改善亲子关系的服务:家庭生活教育(讲座、宣传、知识竞赛、娱乐活动)、有关家庭的主题活动(重阳节敬老、六一儿童游园)、家长学校(邀请专家为家长讲授科学育儿的方法、培育子女成才的方式、合理处理家庭冲突的技巧)。
3、改善夫妻关系的服务:婚姻调解(调查、劝说、协商)、婚姻学校(新婚夫妇学校、离婚夫妇学校)。
三、家庭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
(一)基本原则:家庭处境化原则(建立在家庭自然生活场境中的观察和评估才能准确把握家庭成员的真实需要,并且提供能够符合实际家庭处境的解决方案);帮助家庭成员增能原则;家庭个别化原则;满足家庭成员需要原则。
(二)实施步骤:
1、接触阶段:初次见面,评估受助家庭成员问题,与受助家庭成员建立初步的信任合作关系的阶段;主要任务:与受助家庭约定初次会谈的时间和安排、为初次会谈做好准备、安排第一次会谈;需要完成任务:初步评估受助家庭问题、与受助家庭成员建立基本信任关系,会谈安排中需要考虑社工自身安全。
2、开始阶段:主要任务:与受助家庭成员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全面评估受助家庭成员的需要、明确服务介入的目标和基本安排;创造良好的家庭会谈气氛、保证家庭成员能够自由谈论自己和其他成员、让家庭成员感到社工也是家庭一员,社工要保持中立避免对质;倾听、理解成员要求、尊重。家庭需要评估报告:家庭成员问题、能力、家庭系统互动方式、家庭与外部环境的交流、家庭生命周期。与受助家庭一起讨论如何解决面临的问题,明确服务接入的目标和基本要求,与受助家庭成员签订服务合同,让家庭成员了解服务活动的基本安排,明确各自责任。
3、介入阶段:主要任务:制定介入计划、明确自己的专业角色、运用专业技巧影响受助家庭成员解决面临的问题。角色:支持、教育者、咨询者、使能者、资源调动者等。
4、结束阶段:结束、退出阶段主要任务:与受助家庭协商结束事项、总结和巩固整个服务活动成果;每次会谈要留出一定时间讨论已实现何为实现的目标有哪些,让受助家庭成员了解服务活动进程,为结束做准备;在帮助家庭成员总结和巩固成果:协助受助家庭成员回顾已实现的目标和取得的进步,增强受助家庭成员的改变意识和自信心,和受助家庭成员商讨未来如何保持已取得的改变,并为未来可能面对的困难做好准备。
(三)家庭社会工作的常用方法:
1、家庭评估的常用方法:家庭结构图、家庭生态图。
2、家庭干预的常用技巧:观察、聚焦、例子使用、再标签。
相关推荐: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苏 | 山东 |
安徽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深圳 |
广东 | 河北 | 湖南 | 广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庆 | 云南 |
贵州 | 西藏 | 新疆 | 陕西 | 山西 |
宁夏 | 甘肃 | 青海 | 辽宁 | 吉林 |
黑龙江 | 内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