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学校社会工作
一、学校社会工作的特点:专业性、科学性、艺术性、实践性。
二、学校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一)针对学生一般需要的学校社会工作:
1、学业发展与生涯规划的需要(小组工作:明确生涯目标;注重能力培养:学习、人际沟通、时间管理、生活管理等能力的培养与养成;结合学习生活: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优化学习方法: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学习资源的整合能力、注意力的集中。)
2、协调人际关系的需要:帮助学生自我觉察、提高学生个性品质、促进学生养成技能、协助学生自我成长。(人际关系方面:个案:遇到重大挫折和障碍时帮助学生解决的困惑与问题;小组:通过参与式培训让学生们成长)
3、自我认识与自我探索的需要:帮助学生悦纳自己、帮助学生肯定自我、协助学生发掘潜能、协助学生规划未来。(个案、小组、社区:习作练习、极限挑战、情景剧)
4、情绪觉察与情绪管理的需要:学会认识情绪、能够辨别情绪、懂得掌控情绪、正确处理情绪(宣传;小组:交流感受、分享控制情绪经验;个案)
(二)针对学生特殊需要的学校社会工作:
1、针对学业困境学生:
原因:学生自身原因(生理、心理);学校因素:学校的学习环境、教师态度、同学关系紧张;家庭因素:家庭学习环境、父母管教方式;社区因素:社区环境、学生社交关系网络。
辅导方法:个案:一般原因的以案主学业进步为中心任务,通过学生家长、老师、同学收集资料,判断问题形成原因,通过与学生沟通、协商,协助制定解决方案。
小组:在学习障碍方面有共性的,如注意力不集中、缺乏学习兴趣、考试焦虑,彼此分享经验和感受,达到相互鼓励、促进的效果。
学校社会工作者与任课教师合作:对有学习缺陷的学生如考试焦虑、诵读困难的,与其交谈后,可代表其与老师商谈建议采取个别化教学,通过对他们降低学分要求、改变教学方法或补课,帮助其走出困境。
学校社会工作者协调利用社会资源:因家庭问题可与家庭联系,请家人合作,帮助学生营造良好地学习环境。
2、针对人际关系困境学生:
个案:遭遇严重人际困境学生,多次咨询辅导了解原因,与他们一起制定解决方法。
小组:进行自我肯定训练,通过游戏、角色扮演等教导人际交往的良好方式,重在促进学生开放自己、学会尊重他人、接纳不同意见,良好的沟通和表达自我意见的方法。
社会工作与学校教育结合(与德育):教导学生学习良好的人际互动方式,学会互相尊重与帮助,采用人性化行为规范准则,理性民主的态度指导学生,提供学生自我表现的机会,使学生从成功经验中获得自我肯定。
资源整合的方法:和老师、家长及同学多方联系,请求协助,共同解决问题。
3、针对家庭生活困境学生:
予以情感支持(个案:接纳、尊重、理解)、发展支持系统(小组)、挖掘社区资源(社会机构、团体、民政、社会救助;学校资源:家长文化补习班、就业指导、职业培训;社会合作:提供工作机会、拓宽生存空间;学生照顾:社区托儿所、课后收托中心;特殊家庭家长互动团体、协作小组)、开发学生潜能(优势视角)。
4、针对心理状况困境学生:
个案:一时存在心理困扰的,沟通交流,帮助缓解内心压力,舒缓情绪,恢复正常学校生活。
小组辅导:互相沟通、交流心事、以他人为镜发现改正自己的问题,彼此促进,与家长协同合作,给予学生理解和支持。
学校宣传:同学正确理解心理困境不等同于精神病,同学们多理解帮助。
整合资源:与学校和老师合作,对这些学生区别对待,对确实严重心理障碍的学生,可以转介给专业心理老师或心理医生。
5、针对特殊行为群体学生:
1、暴力倾向:2、网络成瘾
3、违纪行为:说谎、逃学、抽烟喝酒。个案(澄清学生的角色、认知问题、行为的后果、提供心理支持、建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方式、促进行为改变和良好行为的形成);小组(兴趣小组、交流小组等互助成长小组,让学生们在小组中发泄情绪与压力,获得彼此的支持,交流成长体会,学习成长经验,增强正向动机,帮助学生获得成就、提高自信);家庭(通过家访了解家长的管教方式、亲子关系及家庭状况,利用家长会宣传亲子教育方案,促进家长改善家庭环境、改变教育理念、提高教育技巧,帮助家长识别并改变孩子的问题行为);社会(协调公安、城管、校外教育机构,取缔社区内不良场所,防止不良因素对青少年的影响,消除暴力隐患,优化社区文化,形成社区文明,为青少年创造健康、积极的社会环境)。
三、学校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
(一)抗逆力的理论和方法:
优势视角的基本信念:赋权、抗逆力(个人面对生活逆境时,能够理性的做出正向、建设性的选择方法和应对策略的能力)、对话与合作。
表现形式:常规(亲社会、遵从社会规范与道德,认同主流社会文化,得到社会的认可和接纳);非常规(反传统、反社会、反主流的行为倾向,挑战常规、对抗成人、批判现实的特征,受到成人指责、朋辈排斥、公众舆论压力)。用常规方式替代非常规方式,提升案主的抗逆力。
构成要素:外部支持因素(正向的连接关系、坚定清晰的规范、关怀支持的环境、积极合理的期望、有意义的参与机会);内在优势因素(完美的个人形象感、积极乐观感);效能因素(人际技巧、解决问题的能力、情绪管理及目标订定)。
基本步骤:危机缓冲系统(1-3)、抗逆力建构系统(4-6)
1、促进亲社会联结(学校教育者注意):积极组织学生活动;创造机会吸引父母参与学校工作;促进师生沟通、增进信任、加强关系。
2、建立清晰稳定的边界:学校制定纪律规范,体现关怀淡化惩罚;让学生参加学校纪律的制定;多种形式加强宣传,保证持续不断的强化;将学生制定的纪律规范送到家长手中,保持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一致。学校以纪律和权力的方式将行为界限具体化,与每个学生签订协议。
3、教授生活技能:学生掌握与人合作、冲突解决方法、抵制、决策、沟通、解决问题、自我决定、压力管理等技能。
4、提供关怀与支持:关注每位学生、迅速记住名字、倾听学生心声、多用鼓励性话语、肯定学生积极力量、组织激励性活动、学生处于困境时及时介入。
5、建立和表达高期望:强调合作、淡化竞争、关怀每位同学表达殷切希望、不放弃学生、帮助获得优异成绩、不贴标签、接纳每位学生的独特性。
6、提供机会,促进参与
培养学生抗逆力策略:
基本步骤 |
障碍 |
策略 |
促进连结 |
缺少专门服务人员,缺少教授策略,较少可提供的资源 |
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和行动途径,将积极的家庭——学校连接放在优先位置。 |
建立清晰明确的边界 |
学校的规定不明确 |
建立学生期望的政策模式,由老师、学生、家长共同制定政策。 |
教授生活技能 |
没有教授生活技能 |
深刻将生活技能与学业成就相联系,教授学生们期望学习的技能。 |
提供关怀与支持 |
强调竞争, 极少的正面激励因素 |
强调合作,使学生可以意识到自己是可以成功的,为困境学生提供解决策略。 |
建立和表达高期望 |
学生的潜力没被认识到, 对学生有歧视 |
培养老师和学生看到他人的潜能,拥有“每个学生都会成功”的信念。 |
提供机会、促进参与 |
视学生为有问题的,学生要跟随着成人,为学生提供机会少 |
视学生为资源,实行对等的学习,提供学习方法。 |
(二)个案管理方法的组织与运用:
过程:识别服务对象(班主任或任课老师推介、朋辈推介、案主或其家庭主动寻求帮助、社会工作者主动发掘);对案主的生态系统进行评估,确定案主所需要的资源(社会、学校、家庭);评定案主的社会支持网络(学校、家庭、社区);完成资源—社会支持网络—案主的对接(调动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监管服务的传输(个案、小组工作);评估(当事人的评估和服务系统传输的评估)。
角色:服务经纪人;使能者。
(三)团体辅导方法的组织与运用:
团体辅导程序:选题(需求评估)、招募、甄选、实施(团体辅导前期:第一次聚会,成员互动,共同目标,社工应接纳、倾听、制造保护包容的气氛,避免竞争和比较性活动;形成期:成员开始了解辅导目标,发现自己的角色,知悉活动方向,逐渐满足自己的期待,社工应鼓励成员参与活动,协助成员产生归属感,共同建立主要目标,探讨实现目标的方法,态度应亲切和善,催化者角色,避免成为团体讨论的中心或唯一解答者;协商期:整合阶段,成员急于安顿自己,可能有所冲突,社工应冷静、敏锐察觉情况,与成员共同处理冲突,协助团体发展近程与远程目标,处理冲突时不宜威胁、指责、挑战、惩罚;成熟期:表现团体功能,目标更有意义,成员归属感建立,沟通良好,相互支持,社工协助团体拟定新目标,准备抽离团体,让成员自动投入及参与)评估、跟踪。
相关推荐: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苏 | 山东 |
安徽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深圳 |
广东 | 河北 | 湖南 | 广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庆 | 云南 |
贵州 | 西藏 | 新疆 | 陕西 | 山西 |
宁夏 | 甘肃 | 青海 | 辽宁 | 吉林 |
黑龙江 | 内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