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价值观与专业伦理 |
社会福利思想 |
社会福利思想是社会工作价值观的源泉;包括追求幸福的哲学思想、政策、理论; 纵向:当代意识形态、传统文化 | ||||
我国福利制度特点:改开前,就业为基础的“职业福利”和需要为基础的“社会福利”;改开后转为“社会福利社会化”,即由政府、单位、集体、家庭、个人、市场、社会共同承担供给责任的“多元化福利” | ||||||
对社工的影响:体现在社会工作价值观、理论建构、制度建设三个方面 | ||||||
价 |
内容 |
戈登 |
1965:个人应受关怀;个人社会相依赖;人有社会责任;个人需要独特性;潜能实现人尽社会责任;社会消障碍助人实现自我 | |||
比斯台克 |
1967:人的潜能、责、权、基本需要;社会功能;社会的责、权,人对社会的责,人的自我抉择权 | |||||
国际认同 |
服务、社会公正、个人的尊严价值、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重要性、诚信、能力 | |||||
作用 |
理论作用 |
是构成专业社会工作的必要条件之一;是确定社工专业使命或目标的根据;是专业教育的核心内容 | ||||
实践作用 |
是社工实践动力;通过伦理标准,指导社工实践;是促进社工个人成长的力量;是维系社会期望和专业服务关系的关键 | |||||
原则 |
接纳(对公众的统一服务态度。≠认同)、尊重(重要是理解对象生命存在价值、获得发展改善生活的权利和机会)、个别化(尊重个体差异。个案方法最强调此)、自决权和知情同意(有义务提供信息,对象有权利知情后选择内容、方式,并在抉择中起主导作用)、保密(不是绝对)、不批判(不强加价值观、不指责、不发泄情绪)6个原则 | |||||
我国价值观 |
强调社会和谐、保持家庭和谐稳定是主流家庭观、注重服务人情味、重视道德建设、体现社会发展要求 | |||||
专业伦理 |
作用 |
是自我约束、鼓励的道德规范;是对对象的准则、也是对象要求协助的依据;是与对象共信的保护和保障标准,也是专业者间共信互信的媒介;是专业文化的重要组成内容、团队合作的基础 | ||||
特点 |
服务对象优先;专业价值高于个人价值;约束和鼓励并重;权威性 | |||||
内容 |
对对象、同事、工作机构、社工专业、全社会及 作为专业人员的伦理责任 | |||||
常见论理难题 |
内容 |
保密问题、情理法问题、价值中立还是介入、个人利益与社会责任、自决原则与知情同意 | ||||
处理原则 |
保护生命、完全与差别平等、自主和自由、最小伤害、改善生活质量、隐私和保密、真诚 | |||||
专业守则 |
特征:权威性、规范性、目的性、相对稳定性 | |||||
内容:对象——尊重权益、严守秘密、公平服务;同事——重视工作、共同执行;机构——公私分明、信守政策;对专业、自己——充实知识、促进发展、约束行为;对社会——增进公众福利、维护正义 | ||||||
专业伦理制定原则 |
现实与发展相承、文化与政治互补、本土与国际并重 |
相关推荐: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苏 | 山东 |
安徽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深圳 |
广东 | 河北 | 湖南 | 广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庆 | 云南 |
贵州 | 西藏 | 新疆 | 陕西 | 山西 |
宁夏 | 甘肃 | 青海 | 辽宁 | 吉林 |
黑龙江 | 内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