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我国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法规政策
第一节 公共卫生法规与政策
一、公共卫生体系
1、我国公共卫生体系的主要内容
(1)传染病预防控制研究;
(2)流行性疾病预警和反应;
(3)疟疾、结核和艾滋病;
(4)慢性非传染病的检测预防管理;
(5)健康促进;
(6)精神卫生和物质滥用;
(7)烟草、营养、卫生与环境、食品安全、暴力、损伤和残疾;
(8)生殖卫生,确保母婴,儿童、青少年卫生;
(9)基本药物卫生和免疫疫苗开发。
SARS以后建立了县乡村“三级农村卫生网络”。2004年初正式启动疫情及突发公共卫生时间的网络直报系统。
2、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政策
(1)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覆盖城乡居民;
现阶段我国主要的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有: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健康教育、预防接种、传染病防治、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和重性精神疾病管理,儿童保健、孕产妇保健和老年人保健等。
(2)增加国家中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2009年国家实施六项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包括:
A、15 岁以下人群补种乙肝疫苗,计划用三年时间;
B、农村妇女的两癌(乳腺癌、宫颈癌)检查;
C、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项目;
D、百万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工程;
E、在云南、贵州等 6 省消除燃煤氟中毒危害项目;
F、农村改水改厕项目。
(3)加强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建设;
A、培养公共卫生人才;
B、健康档案信息系统建设;
C、改善公共卫生机构设施条件;
D、重大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警处置能力;
E、推广应用中医药预防保健方法技术;
F、落实高风险岗位人员待遇政策。
(4)保障公共卫生所需的经费。
卫生机构的费用由财政全额拨款。服务收入专户并实行预算管理,按项目免费提供服务。
二、疾病预防体系
1、建立和发展
(1)1953年,全国普遍建立卫生防疫站;
(2)2003年前,基本形成以国家,省,地、县四级疾病预防机构为主体,乡村卫生院所、各类医疗机构和社区服务组织共同构建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
(3)2003年 SARS 后、国家进一步加大投入,人员机构进一步完善;
(4)2005年后,建立覆盖城乡,功能完备的疾病处置工作体系。
疾病预防体系建设遵循的原则:统筹规划、整合资源、明确职责、提高效率、城乡兼顾、健全体系。
2、疾病预防控制法规的主要内容
(1)国家免疫规划
扩大疫苗使用种类,对适龄儿童进行接种;在流行病地区进行特定疫苗的接种;五部委建立协调机制,保证疫苗生产供应和使用。
(2)职业病防治法规
《职业病防治法》对职业病的预防,防护管理、诊断、保障、监督检查及法律责任等方面作了明确规定。
(3)地方病防治法规
主要地方病有:碘缺乏病、地方性氟中毒、地方性砷中毒。大骨节病和克山病等;
控制措施如下:
A 加强病情监测
B 加强健康教育
C 加大干预力度
(4)精神卫生工作的法规
精神疾病是在各种生物学、心理学以及社会环境因素影响下人的大脑功能失调,导致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等精神活动出现不同程度障碍的疾病。
A 工作目标
原则:预防为主,防治结合、重点干预、广泛覆盖、依法管理工作机制:政府领导、部门合作、社会参与。
B 组织领导
各部门分工协作。卫生部承担救助任务;民政部承担服役军人救治,并收容和治疗三无精神人员;公安机关要掌握本区的可能肇事的患者,与家庭一起落实监管或实施强制治疗;安康医院负责治疗康复;司法部门做好监管人员的治疗和康复。
C 重点人群心理行为干预
1.儿童、青少年心理行为问题的预防和干预;
2.妇女心理行为问题和精神疾病的研究和干预;
3.老年人心理健康宣传和精神疾病的干预;
4.加强灾区工作中的精神卫生援助;
5.职业人群和被监管人群的精神卫生工作。
D 加强精神疾病的治疗与康复工作
健全服务体系和网络,建立社区康复机构、治疗与康复。
(5)慢性病防控的法规
A 糖尿病的防治宣传:
B 农村妇女两癌(乳腺癌、宫颈癌)检查:
C 农村癫痫防治:
(6)艾滋病的治疗和救助
艾滋病的治疗规定:
A 医疗机构不得拒绝艾滋病患者进行治疗;
B 不得隐瞒患者已患艾滋病的事实;
C 不得拒绝对孕产妇提供艾滋病预防和检测等服务
艾滋病的救助规定:
A 关怀救助;免费或减免艾滋病防治费用
B 教育救助;对艾滋病遗孤减免义务教育费用
C 生活救助;对患者及家人给予生活救助
D 生产与工作的救助;扶持患者进行力所能及的工作
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机制
1、组织领导:国务院成立指挥部,负责指挥;国务院卫生部门和其它相关部门做好应急处理的相关工作;各级政府组织开展防治,调查,所需经费例如预算,严格监理应急处理责任制。
全国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必须包括:
(1)指挥部组成和相关部门责任;
(2)监测、预警;
(3)信息收集、分析、报告和通报制度;
(4)应急处理技术和监督机构及其任务;
(5)分级和应急处理方案;
(6)现场控制、应急设施、设备、救治药品和医疗器械以及物资和技术的储备与调度;
(7)专业队伍的建设和培训。
2、监测预警系统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建立预警系统;确保监测正常运行;制定监测计划评估监测数据;依照报告程序和实现及时报告;开展以及知识教育;在机构开展应急处理演练;做好各种应急物资的准备,提高对突发事件的救治能力。
3、应急预案的启动和执行
(1)启动前,明确个部门的职责义务;
(2)启动后,成立指挥部,其它部门服从指挥部的调派,相互协作;卫生部门要准确评估决定是否启动预案的建议,报批后实施。
(3)应急预案中要充分考虑物资的储备和调拨方案,必须加强专业队伍的建设,指定医疗机构进行防治任务,增强全社会对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必要时对人员进行隔离疏散,依法对传染病疫区实行封锁,对事物水源进行控制。对传染病做到四早一切一防(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切断传播途径、防止扩散)
4、信息管理
使应急处理过程中的信息能够畅通、及时、全面和正确地反应出来。
相关推荐: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苏 | 山东 |
安徽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深圳 |
广东 | 河北 | 湖南 | 广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庆 | 云南 |
贵州 | 西藏 | 新疆 | 陕西 | 山西 |
宁夏 | 甘肃 | 青海 | 辽宁 | 吉林 |
黑龙江 | 内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