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我国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法规政策
第二节 医疗服务体制法规政策
一、城市医疗服务体制
逐步形成了国家和集体独办、按行政区域以块划分、由上到下进行业务指导的三级城乡医疗预防网:
城:街道医院诊所企业医院——》区级医院——》省市综合医院,教学医院,专科医院;
乡:村卫生所——》公社卫生院——》区级医院,防治中心。
1、健全基层医疗体系(机构建设、队伍建设、补偿机制、运行机制)
(1)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
A 公立医院过剩的地区要重组到基层去;
B 国家购买社会力量提供的卫生服务;
C 鼓励有资质的人员开办诊所;
(2)加强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
A 落实城市医生升中高级职称前支农一年以上;
B 鼓励医学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
C 自愿去中西部乡镇医院的毕业生,国家代偿学费和贷款。
(3)改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偿机制;
A 运营成本通过服务收费和政府补助补偿;
B 对购置的基本设备和开展业务的经费,按定额和购买服务等方式补助;
C 人员的工资水平要与事业单位挂钩;
D 不得接受药品折扣。
(4)转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机制;
A 开展乡村巡回医疗;
B 与上级医院进行双向转诊制度;
C 实施人员聘用制,完善考核激励制度
2、公立医院改革试点
按 “实试点、在逐步推开”的原则进行,达到探索政事分开,管办分开的有效形式,推进人事制度改革,建立 “公益性”为核心的公里医院监管制度。
(1)改革公立医院的管理体制、运行和监管机制;
坚决维护公益性和社会效益原则,以病人为中心,实行岗位绩效工资制度,探索建立由卫生行政部门、医疗保险机构、社会评估机构、群众代表和专家参与的监管评价制度。
(2)推进公立医院的补偿机制改革;
逐步从补偿渠道中剔除药品加成收入而变为服务收费和财政补助,政府负责大型设备的购置,重点学科的发展和离退休人员费用和政策性亏损补偿等。公立医院提供的特需服务不得找过全部医疗服务的 10%,鼓励各地探索建立医疗服务定价有利益相关方参与协商的机制。
(3)加快形成多元办医格局:
把部分公立医院进行转制,确保资产保值和职工的合法权益;鼓励民营资本举办非营利性医院。
二、农村医疗服务体制
1、发展目标
2010年,建立起基本设施比较齐全的农村卫生服务网络,具有专业素质的卫生服务队伍、运转有效的农村卫生管理运行体制,完善新农医合和医疗救助协同发展。满足农民群众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服务需求
2、框架
以县级医疗卫生机构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中心,村卫生室为基础的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
3、队伍
制定并实施免费为农村定向培养全科医生和找平执业医师计划,完善对口支援通过到大医院机修,培训等方式提高县级医生水平。农村医疗队伍由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扶助技术人员和乡村医生、卫生员共同组成。
4、投入机制
新增卫生事业经费主要用于发展农村卫生事业,其中由于县以下的比例不低于70%
相关推荐: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苏 | 山东 |
安徽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深圳 |
广东 | 河北 | 湖南 | 广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庆 | 云南 |
贵州 | 西藏 | 新疆 | 陕西 | 山西 |
宁夏 | 甘肃 | 青海 | 辽宁 | 吉林 |
黑龙江 | 内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