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社会工作者《中级综合能力》复习重点:社会发展特征
1、人生发展各阶段的生理、心理和社会发展特征:
2、社会工作理论是社会工作专业知识产生与发展的重要标志,更是为社工实践提供了方法和原则。
3、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对社会工作的影响始于20世纪20年代,到60年代成为社工的主导。提出a人的心灵是由意识、前意识、潜意识构成的。意识是人在任何时候都可以觉察的想法和感受,前意识是很容易变为意识的潜意识,即通过思考可以察觉的部分。潜意识则是精神分析的核心。b意识过程是符合理性的,而潜意识则是非理性的,或者说根本没有进入理性层面;c认为潜意识对人的行为影响是无所不在的,甚至认为所有的行为都有潜意识的影响。d把人的性驱力发展作为人的心理发展的基础。e人的性心理分为:口唇期、肛门期、性器期、潜伏期、生殖器期。
4、精神分析理论的实务原则:治疗过程中,推崇个别化的原则、强调要与受助人签定治疗协议、治疗者要为受助人提供安全与支持的环境,以保证受助者能够顺利了解他隐藏在潜意识中的经验,并要保证治疗过程中产生的负面情绪不会给受助人造成新的伤害、治疗采用的方法是自由联想、在治疗过程中治疗者要倾听和感受受助人的想法与感受,要给予支持、接纳与理解。
5、精神分析治疗过程分治疗情境的建立、治疗关系的建立和治疗性对话。
6、治疗性对话是治疗的实质阶段,包括自由联想、治疗性倾听、诠释过程。
7、认知行为理论的实务原则:a界定服务对象的问题的原则:服务对象的问题与他的其他行为一样是学习的来的、服务对象的外在性和内在性、服务对象机器处境的差异性。b在社会实务中运用认知理论的原则:尊重个人的自主决定和信念;助服务对象改变错误的认知、建立正确的认知;在正确认知的基础上建立良好的专业关系,并鼓励服务对象形成积极的态度,以实现助人和自助的目标。
8大卫豪从理关注的角度将社会工作理论划分为“支持社会工作理论”和“社会工作理论”;
9、马尔科姆。佩恩则从本体论和方法论的角度把社会工作理论划分为实证主义(现代主义)理论和后现代理论;
10、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对社会工作的影响始于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到了60年代成为临床社会工作的主导。
2014年社会工作者《中级综合能力》复习重点:生态系统理论
1、生态系统理论的观点:a、认为人生来就有与环境和其他人互动的能力,人与环境的关系是互惠的,并且个人能够与环境形成良好的相互调和度b、个人的行动是有目的的,人类遵循着适者生存的法则,个人意义是环境赋予的,因此要理解个人,就必须将其置于环境之中c、个人的问题是生活过程中的问题,对个人问题的理解和判定也必须在其生存的环境中来进行。
2、运用生态系统理论应该注意的问题:a人们遇到的许多问题不完全由个人原因引起的,社会环境是导致问题的重要因素b、社工为服务对象提供帮助的着眼点不能仅放在个人的身上,要从与之相关的不同系统的角度分析问题和着手c、服务对象与各个系统之间的关系是动态的,d、对服务对象的帮助要从整个生态系统出发,把他们的问题放到不同的层面的系统中去看待和解决。
3、人本主义是发源于14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从神本主义到人本主义的转变。20世纪60年代,存在主义—萨特,人本主义心理学是二战后兴起的心理学革新运动,马斯洛和罗杰斯为领袖人物。
4、人本主义取向的社会工作源于人本主义哲学,它相信人的理性,相信理性的人可以自主选择行动。对社会工作专业产生最直接影响的人本主义学者是罗杰斯,他提出了社会工作专业治疗的几个原则:诚实和真诚、温暖、尊重和接纳、同理(或同感)。
5、人本主义在小组工作中的应用:a、强调每个人都要受到尊重;b、在社会生活中人们彼此负有责任;c、个人具有归属与被包容的权利;d、人们具有参与和被聆听的权利;e、人们具有自由表达的权利。f、群体成员之间是有差别的,每个人的差别都要得到尊重。g、人们具有质疑和挑战专业人员的权利。
6、存在主义的核心是个人的存在,个人具有选择的自由。人的自由表现在选择和行动两个方面。存在主义社会工作强调个人的自由和责任。
7、存在主义思想提出了社会工作治疗过程中五个基本概念:觉醒、痛苦是生命的一部分、选择的自由、对话的必要性、实行。
8增能理论的思想19世纪就存在,巴巴拉 所罗门1976年《黑人的增能:被压迫社区里的生活工作》首先提出增能的概念,其观点被社会工作界广为接受。社会工作真正进入“增能时代”是在1980年。
9、增能理论的基本假设:个人的无力感是由于环境的排挤和压迫而产生的;社会环境中存在着直接和见解的障碍,使人无法发挥自己的能力,但是这种障碍是可以改变的;每个人都不缺少能力,个人的能力是可以通过社会互动不断增加的;服务对象是有能力、有价值的;社工和服务对象的关系是一种合作性的伙伴关系。
80、宋丽玉等从伦理价值、干预认可、概念框架和助人过程四个方面来阐述增强权能社会工作。
11、增能取向的社会工作其助人过程注重以下方面:一是工作人员与服务对象建构协同的伙伴关系、二是重视服务对象的能力而非缺陷、三是维持人与环境这两个工作焦点、四是确认服务对象是积极的主体,告知其应有的权利、责任、需求和申诉渠道、五是专业伦理为依据,有意识地选择长期处于“缺乏能力”的人或社区为服务对象。(避免权威姿态,建立平等的伙伴关系,视主人为分享能力)
12、个案工作:最早界定的是美国社会工作专家玛丽 里士满1922年《什么是社会个案工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