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
第二节 社会环境
一、社会环境的含义与特点
(一)社会环境的含义
社会环境是指与人类生物遗传、心理状态及社会过程相互作用的社会系统,家庭、学校、团体、组织、社区、社会、文化等是其重要组成部分。P74
(二)社会环境的特点
1、多样性:物质与文化、自然与社会、微观与宏观。(家庭、学校、团体、组织、社区、社会、文化等)
2、动态平衡性:社会文化、社会制度、社区组织、学校家庭等因素对个体而言是相对稳定的;但环境因素本身又时刻处于变动之中。
二、社会环境的构成要素
1、家庭
家庭通过家庭教养模式对个体发生影响。
纵向:家庭背景和家庭中过去的事件
横向:家庭成员间互动
2、朋辈群体
朋辈群体是指年龄相仿,或社会地位相同,或行为复杂程度相似的个体聚集在一起的规模较小的群体。
朋辈对个体的影响表现:
(1)对个体的认知发展、行为塑造、情绪表达、精神追求及支持系统都有影响;
(2)不同社会系统中扮演不同角色的朋辈群体是社会工作可以动用的资源。
3、学校与工作单位
(1)学校——传授知识、培养技能以及儿童和青少年社会化的重要场所。
正规教育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灌输社会价值规范和伦理准则;培养良好行为习惯;训练学习各种社会角色,学习社会互动。
学校系统、教师、管理者与社区之间交互影响。
(2)单位——人类成长及行为发生的场所,是有目的地为追求目标特定而建立的社会单位或群体。
目标、人和人际互动是组织的三要素。
4、社区
人们生活的共同体,人们生活的外部条件。
社区对人的影响作用越来越大。
5、社会
社会——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形成的社会关系的体系
社会子系统及主要职责:
家庭系统:抚养子女,照顾老人,规范道德行为。
经济系统:生产和分配资源
教育系统:知识和文化的传递,个体社会化
医疗系统:治疗和预防疾病,促进健康
社会福利:提供个人的/社会的/经济的帮助
政治系统:权力分配,政府运作
法律系统:维护社会控制
军事系统:维护国家安全,抵御入侵者
各司其职,有系统地满足人们的不同需求,使社会个体得以在有规范和秩序的系统中互动。
6、文化
文化是社会发展过程中人类创造物的总称,包括物质技术、社会规范和精神体系,是所有物质产品与非物质产品的总和。
文化通过依附于语言、文字、艺术作品及其他文化载体,对生活于其中的人们产生同化作用,进而成为维系社会和民族生生不息的巨大力量。
文化是人们共同生活的基础,也是人类活动的重要环境。
7、大众传媒
大众传媒包括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
积极影响:帮助个人、团体及组织获取信息、做出判断、满足要求或达成目标。
消极影响:传递不适当的价值观念或行为模式,误导受众。
三、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关系
(一)人类的社会功能
1、社会化 P77
是指个体通过与外部环境的积极互动,形成自己的人格,学会参与社会或群体的方法,掌握社会经验与规范,并取得社会成员资格的成长过程。
2、社会功能
指扮演社会角色的过程中人们将获得一种自我价值感和归属感,从而发展成有所创造以及有所贡献的社会成员。
社会角色是人与环境之间的中介点,也是连接个体与社会系统的联结点。
社会工作者就是要通过评估个体与社会系统之间的互动关系——找到了一个很好的观察视角与着力点。
(二)社会环境与人类行为的交互影响
1、个体必须适应环境。
2、社会环境影响个人行为。
3、遗传与环境交互作用同时影响人类行为,社会环境对人类行为的影响不能脱离遗传的制约。
4、人类行为影响社会环境。
5、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相互影响的力度并不对等,相对而言,社会环境对人类行为的影响要大得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