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评估
1.5.1评估的目的和类型
社会工作评估是指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和技术系统地评价社会工作的介入结果、总结整个介入过程、考查社会工作的介入是否有效、是否达到了预期目的与目标的过程。
(1)评估的目的
①考查社会工作介入效果、服务对象进步情况及介入目标的实现程度;②总结工作经验,改善工作的方法和技巧,提升服务水平;③验证社会工作方法的有效性;④进行社会工作研究。
(2)评估的类型
①过程评估 对整个介入过程的监测评估,包括社会工作介入进行中的评估。它对工作过程的每一个步骤、每一个阶段分别做出评估,关心的重点是工作中的各种步骤和程序怎样促成了最终的介入结果,方法是了解和描述介入活动的内容,回答服务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以及为什么发生。
②结果评估指工作完成的最终成果。结果评估是在工作过程的最终阶段做出的评估,包括目标结果和理想结果两个部分。
1.5.2评估的方法
(1)收集评估资料的方法包括三种手段:
①利用档案记录进行评估 主要包括对服务对象所填写的有关接受服务的资料和他们对服务效果的叙述进行研究评估。
②收集服务对象对介入过程和结果的意见与看法包括:访谈、观察和记录等。
③使用调查方法,收集介入效果的数据和事实资料包括让服务对象填写问卷以获取实务效果的客观资料,以及服务对象对介入效果的主观感受方面的资料。基线测量方法也是收集介入效果数据时常用的方法。
(2)基线测量评估是在介入开始时对服务对象的状况进行测量,建立一个基线作为对介入行动效果进行衡量的标准基线,以评估介入前后的变化,以此判断介入目标实现的程度。
①应用范围基线测量方法可以应用于对个人、家庭、小组或者社区的工作介入评估,通过对服务对象介入前、介入中和介入后的观察和研究,比较服务提供前后发生的变化。
②操作程序
a.建立基线 方法有:确定介入的目标;选择测量工具,包括直接观察或使用标准化问卷或量表;对目标行为进行测量并记录目标行为(或者思想、感觉、社会关系或社会环境的情况)。此过程也称为基线期。
b.进行介入期测量建立基线后就开始对服务对象实施介入,并对基线调查中所测量豹各项目标行为和指标进行再测量,作为数据比较之用。这个过程称为介入期。
c.分析和比较将基线期和介入期的数据按测量时间和顺序制成图表,将每个时期的数据资料进行连接,呈现数据的变化轨迹和变化趋势,并将基线期和介入期的数据基线进行对比。如果数据的变化与基线期和介入期同时发生,一般可以认为是介入本身发生了效果。
(3)对服务对象影响的评估
①服务对象满意度测量 由服务对象用口头或书面形式,包括填写问卷来表达对社会工作介入效果的看法。
②差别影响评分首先由服务对象对介入影响进行自我陈述,报告自己有哪些变化,然后分析区分出哪些是介入本身带来的变化,哪些是其他因素带来的变化。这是一种更有结构性的评估方法。
1.5.3评估的注意事项
在评估中要特别注意如下事项:
①注重社会工作者的自我评估和反思;
②调动服务对象的积极性,让他们积极参与评估过程;
③评估的方法要与社会工作的价值相吻合,并注意保密;
④要切合实际需要,使社会工作的服务能够切实满足服务对象的需要,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