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社会工作理论是关于社会工作理念、社会工作实践的系统化观战点。包括抽象化的理论和作为模式的实践理论。
2、社会工作理论可以帮助专业建立权威地位,取得在社会中的合法性。在社会工作实务中的作用主要包括四个方面:解释、预测、确定干预的方法和模式、发展新的理论。
3、社会工作理论的分类:根据内容分为支持社会工作的理论和社会工作理论,从本体论和方法论的角度把社会工作理论划分为实证主义(现代主义)理论和后现代理论。
4、弗洛伊德创立的精神分析理论20世纪20—60年代成为美国临床社会工作的主导。主要观点:第一,人的心灵是由意识、前意识、潜意识构成,潜意识是非理性的。第二,将人格分为本我、自我、超我。当人格失调时,治疗的焦点应放在自我的强化上。第三,将人的性心理发展作为人的心理发展的基础,将其分为口腔期、肛门期、性蕾期、潜伏期、生殖器期。
5、精神分析理论的实务原则:个别化原则(强调每个人的早期经验都是不同的)、强调要与受助人签订治疗协议、要为受助人提供一个安全与支持的环境、采用的基本方法是自由联想、要倾听和感受受助人的想法要给予支持接纳和理解。
6、精神分析治疗过程分三个部分:治疗情境的建立、治疗关系的建立、治疗性对话(实质阶段,包括三个内容:自由联想、治疗性倾听、诠释过程)
7、认知行为理论是折衷的理论,主要有两个来源:行为主义心理学、认知学派。主要观点:
*在认知、情绪和行为三者当中,认知扮演着中介与协调的作用,直接影响个体的行动;
*认知的形成受“自动思考”机制的影响;
*根据埃里斯“ABC情绪理论框架”非理性的认知会产生非理性的情绪行为;
*借用社会学习理论的三个要素来认识和改变人的行为,这三个要素是前置事件、目标行为和结果;
*强调认知在修正行为中的重要性。
8、认知行为理论界定对服务对象问题看法的原则:
*服务对象的问题是学习得到的,也可以通过学习改变;
*解决这些问题既要通过行为训练修正行为,也要通过调整个人的认知来促进行为的改变;
*服务对象及其处境的独特性是正确界定和评估受助人问题的前题。
9、在社会工作实务中运用认知理论的原则:
*尊重个人的自主决定和信念;
*帮助服务对象改变错误的认知、建立正确的认知;
*在正确认知的基础上建立良好的专业关系。
10、关于助人目标的原则:
*改变错误的认知或不切实际的期待以及其它偏颇和不理性的想法;
*修正不理性的自我对话;
*加强解决问题和决策的能力;
*加强自我控制和自我管理的能力。
以上8-10为认知行为理论的实务原则
11、认知行为学派的助人过程:确定评估重点(即服务对象的思想、情绪和行为)、专业关系(结构性的、有期限的角色关系)的建立、社会工作者的角色(包括教育者和伙伴)
12、服务的步骤:*确定不正确的、扭曲的思维方式或想法,确认它们是如何导致负面情绪和不良行为的;*要求服务对象自我监控自己的错误思维方式或者进行自我对话;*探索其错误思维方式与潜在感觉或信念之间的关系;*尝试运用不同的具有正面功能的、正常的思维方式;*检验服务对象建立的对自我、世界和未来的基本假定在调整行为和适应环境上的有效性。
13、社会支持:是由社区、社会网络和亲密伙伴所提供的感知的和实际的工具性或表达性支持。
14、社会支持网络:是一组个人之间的接触,通过这些接触,个人得以维持社会身份并且获得情绪支持、物质援助、服务和新的社会接触。
15、社会支持:是由社区、社会网络和亲密伙伴所提供的感知和实际的工具性或表达性支持。
16、影响社会支持程度的因素:发展因素、个人因素、环境因素。
17、社会工作专业对系统理论的应用始于赫恩提出的全人或全貌的概念。平克斯和米纳罕以系统的观点介绍整合的社会工作实务模式和方法,被看作是系统理论在社会工作领域被证实而广泛的应用。
18、平克斯和米纳罕将人们生活中的社会环境分为:非正式的或原生的系统(家庭)、正式系统(社区组织)、社会系统(学校)。社会工作者的任务在于发现环境中的不利因素,调整人与环境的关系。
19、生态系统理论的主要观点:
*人生来就有与环境和他人互动的能力,人与环境的关系是互惠的,并且个人能够与环境之间形成良好的相互调和度;
*个人的行动是有目的的,人类遵循着适者生存的法则,个人意义是环境赋子的,因此要理解个人,就必须将其置于其环境之中;
*个人的问题是生活过程中的问题,对个人问题的理解和判定也必须在其生存的环境中来进行。
20、运用生态系统理论应该注意的问题:
*人们遇到的许多问题不完全是由个人原因引起的,社会环境中的障碍也是导致问题的重要因素;
*社会工作者为服务对象提供帮助的着眼点不能仅放在个人身上,要从与之相关的不同系统的角度分析问题和着手;
*服务对象与各个系统之间的关系是动态的,社会工作者必须不断地对服务对象与环境的关系作出新的判断;
*对服务对象的帮助要从整个生态系统出发,把他们的问题放到不同层面的系统中去看待和解决。
21、对社会工作专业产生最直接影响的人本主义学者是卡尔`罗杰斯,由此提出社会工作专业治疗中的基本原则:诚实和真诚、温暖、尊重和接纳、同理(或同感)。
22、人本主义在小组工作中得到了深入的应用,表现在:
*强调每一个人都要受到尊重;
*在社会生活中人们彼此负有责任;
*个人具有归属与被包容的权利;
*人们具有参与和被聆听的权利;
*人们具有自由表达的权利;
*群体成员之间是有差别的,每个人的差别都要得到尊重;
*人们具有质疑和挑战专业人员的权利。
23、存在主义的核心是个人的存在,个人具有选择的自由。在社会工作治疗中引入了五个重要概念:个人意识的觉醒、痛苦是生命的一部分、选择的自由、对话的必要性、实行。
24、在实务中,存在主义强调个人生命的意义,强调个人的内在价值,包括个人痛苦的经验都是有意义的。
25、人本主义和存在主义对社会工作专业的贡献在于他们为社会工作提供了最为基本的价值基础和思想基础。
26、增能社会工作的基本假设
*个人的无力感是由于环境的排挤和压迫而产生的;
*社会环境中存在着直接和间接的障碍,使人无法发挥自己的能力,但是这种障碍是可以改变的;
*每个人都不缺少能力,个人的能力是可以通过社会互动不断增加的;
*服务对象是有能力、有价值的;
*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的关系是一种合作性的伙伴关系。
27、造成无力感的根源:
*受压迫群体的自我负向评价;
*受压迫群体与外在环境互动中形成的负面经验;
*宏观环境的障碍使他们难以有效地在社会中行动。
28、增能社会工作的理论体系:宋丽玉等从伦理价值、干预认可、概念框架、助人过程四个方面阐述增强权能社会工作。
29、增能取向的社会工作的助人过程注重以下方面:
*工作人员与服务对象建构协同的伙伴关系;
*重视服务对象的能力而非缺陷;
*维持人与环境这两个工作焦点;
*确认服务对象是积极的主体,告知其应有的权利、责任、需求及申诉渠道;
*以专业伦理为依据。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