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社会工作研究
第四节 社会工作研究的过程
【本节知识重点】
一、定量研究的过程
1.定量研究的基本程序
第一,提出问题和研究假设.即确定研究课题,选择理论,并通过对理论的演绎提出研究假设。
第二,制订研究方案。即将课题具体化,确定研究方法和研究计划。
第三,观察。即采用具体方法搜集资料。
第四,整理和分析资料。即对事实进行归纳、概括或检验研究假设。
第五,得出研究结论。即通过分析、抽象和综合得出理性认识。
2.定量研究的准备工作
第一,确定研究问题是其首要工作。在选题时应遵循必要性、创造性和可行性原则。
第二,建立研究假设。
第三,进行研究设计。包含确定研究类型、进行研究操作化、制订研究方案等工作。
3.定量研究的资料收集
在调查员收集资料过程中,研究者必须亲任或安排专门人士进行同步督导,以便及时回答研究过程中碰到的问题。要重视第一天问卷的回收、审核与指导。
4.定量研究的资料整理与分析
(1)整理
资料的整理是定量研究中资料收集阶段的后续工作。有以下基本步骤:第一,进行资料编码。编码就是给答案一个数字代号。第二,将完成编码的问卷资料输人电脑,并进行逻辑检查和幅度检查.
(2)分析
统计分析是定量研究中分析变量关系的主要手段。统计分析可以分为多个层面:第一,描述单变量的集中趋势和离中趋势;第二,发现双变量间关联状况;第三,探索多变量间的关系;第四,如果调查研究采用的是随机抽样,还可以估计这些指标的总体参数值。
二、定性研究的过程
1.定性研究的准备工作
第一,研究者需要根据目的确定研究对象.通常研究对象以非概率抽样获取,样本有一个到几十个个案不等。
第二,确定分析单位。视研究题目与目标而定,可以是个人、小组、社区,或者某个项目、重要事件等。
第三,选择收集资料的方法.观察和访问等是其常用方法。观察法有参与观察和非参与观察两种。社会工作定性研究的访问是无结构式访问,其访问思路则是边进行边形成的,重点访问、深度访问和焦点小组是其常用方法.
2.定性研究的资料收集
首先,研究者要通过正式或非正式联络方式进人现场。依托社会工作理念和社会研究伦理与研究对象尽快建立良好的工作关系.
然后,通过语言、行动参与等方式与被观察对象进行互动,观察情景、活动、人际关系等场境细节,发现研究对象的显性信息和隐性信息,并采用恰当方式做好记录.耐心、细微、随机应变等是其必须遵循的原则。
3.定性研究资料的整理与分析
(1)资料整理.对于初次观察或访问,资料分析需对研究目的进行再确认.对于获得的较丰富的资料,研究者要对上述主题或个案所及资料分别进行特质分析,通过分类、归纳将资料系统化,为深人分析做准备。
(2)资料分析。通过引用已有概念、研究者的自我感知、从固有类型中转型、研究者建构等方法作归纳性分析,并努力证明有关特质、概念和架构,发现被研究者的主观理念,定义新概念和形成新假设,并力图形成整体性建构。
(3)针对初次观察或访问的不足之处,研究者要不断累积、丰富资料。在不断重复上述过程中形成对某一问题的初步解释,从而使得研究发现随研究进行而不断得到旁证、丰富、’深化和完善。
三、报告撰写及成果应用
1.撰写报告的基本原则
第一,标题与内容呼应;
第二,注意资料的逻辑性和完整性;
第三,观点与资料密切配合,使论证有理有据;
第四,注意定量资料和定性资料的结合,使论证资料有面有点,相互佐证;
第五,朴实流畅,体现学术研究或者实务研究的朴素文风。
2.报告的基本结构
(1)标题.标题可以采用单标题或双标题形式,用词简单明确.
(2)研究问题、目标和意义。研究目标可从回答研究问题和提出对策建议两个视角予以说明,指出本研究在理论、实践和方法方面的意义。
(3)文献回顾。文献回顾应有适当的涉及面并有历史视角。
(4)方法。方法就是说明本研究使用的收集资料、分析资料的方法。
(5)发现。
(6)讨论和建议。如果本研究的结论与已有研究相一致,那么就没有必要进行过多解释。如果有新发现,研究者需要提出新的解释和说明,这正是研究的创新之所在。
微信搜索"万题库社工学习工坊"也可获得社工证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