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社会工作的目标、要素及主要领域
第二节 社会工作的发展
三、社会工作的专业发展[掌握]
(一)专业的特征及社会工作的专业化
对于专业的理解,社会工作界比较认同格林伍德的看法。1957年,格林伍德在其《专业的属性》中指出,专业应该具有如下特征:第一,一个专业应该有一套系统的、支持其活动的理论体系。第二,它已被社会广泛认可,即社会对这种专门活动是接受的和高度评价的。第三,该种活动具有专业权威,即在其内部已经建立起专业的权威,专业能力成为该领域活动的重要评价标准。第四,职业内部有伦理守则,即从事该活动已成为一种职业。同时,职业内部有对其成员进行约束的、系统的伦理上的要求。第五,这一职业群体形成了专业文化,从业者有高度认同的价值观,有基本一致的专业行为方式。
社会工作作为一个专业是在长期的社会服务实践、对实践经验的总结和不断借用其他学科的新的研究成果等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下形成的。这个形成过程就是社会工作的专业化。在专业化过程中,专业方法的发展、目标模式的变化、工作对象的拓展、多种服务模式的形成是社会工作发展的重要特点。
(二)专业方法的发展
20世纪上半期,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三个基本方法被逐步确立。到70年代,社会行政也成为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在宏观层面促进着社会工作的发展。在社会工作专业化的进程中,曾经出现将工作领域细分、强调某种专业方法的现象。后来,随着对社会问题复杂性的认识,社会工作者逐渐认识到,面对复杂问题应该综合运用多种方法。这样,社会工作者开始探讨将几种社会工作方法综合运用的可能性,这就是整合社会工作(或综合社会工作)的出现。目前,在社会工作实践中以问题为本、灵活运用多种方法已经成为新的趋势。
(三)目标模式的变化
最初的社会工作是通过诊治解决受助者的问题,里士满的《社会诊断》就反映了这种
倾向。随着社会问题的不断涌现和复杂化,社会工作者越发感到单纯的治疗型社会工作十分被动,而且治疗型社会工作把服务对象看得过于被动也不利于问题的解决。于是,如何激发和发展服务对象的能力,使其与社会工作者一起去解决问题和预防问题就成为社会工作者考虑的重要问题。这样,社会工作就走出了单纯的治疗、救助的旧框架,治疗一预防、救助一发展成为社会工作的基本思路。社会工作的最初目标是救助穷人和弱者,是“授之以鱼”,后来变成还要“授之以渔”。强调发展、增能取向都反映了社会工作目标模式的变化。
20世纪中后期,福利国家获得较快发展,社会工作成为社会福利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工作群体作为社会福利的传送者,其重要职能是促进服务对象福利权利的实现,权利一服务成为社会工作的一个目标模式。
(四)工作对象的拓展
随着社会问题的变化和人们对人类生存问题认识的变化及社会的不断进步,社会工作的服务对象也在不断拓展。起初,英美等国家的政府部门和民间组织只把无家可归的流浪者、失依儿童和老人、残疾人、失业者和贫困家庭作为自己的工作对象。这些人基本上是不能适应工业化、城市化的剧烈社会变迁,基本生活(特别是物质生活)陷入极度困境的人群。后来,社会工作除了依然关注这些最困难群体之外,也关心在非物质生活领域遇到困难的人。比如,在人际关系方面遇到重要障碍的人,在职业生活中遭受沉重压力而导致心理上、精神上处于亚健康的人士等。这样,社会工作的对象就扩展为所有“有需要”的人士。
随着城市化过程中贫民聚集社区问题的凸显,社区也逐渐成为社会工作的对象。近年来,随着人类生存环境问题的恶化,社会工作也在介入自然环境保护。这样,社会工作的对象就在向所有与人类生活相关的方面扩展。
(五)多种服务模式的发展
社会工作形成之初,主要受心理学特别是精神分析理论的影响,其服务模式主要是心理一治疗模式,后来社会一心理模式得到发展。20世纪中期以后,社会工作的服务模式受到多种社会思潮的影响,形成了一些新的模式,比如人本主义模式、赋权增能模式、女权主义模式、后现代模式,从而形成多种理论模式并存、多种工作方法竞相发展的局面,这也是社会工作不断繁荣发展的表现。
微信搜索"万题库社工学习工坊"也可获得社工证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