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网校 - 万题库 - 美好明天 - 直播 - 导航
您现在的位置: 考试吧 > 社会工作者考试 > 模拟试题 > 社会工作实务 > 正文

2015年社会工作者考试中级《实务》精选练习(25)

来源:考试吧 2015-04-27 10:23:07 要考试,上考试吧! 社会工作者万题库
考试吧整理“2015年社会工作者考试中级《实务》精选练习(25)”供考生参考,更多社会工作者考试相关信息请关注考试吧社会工作者考试网。

  点击查看:2015年社会工作者考试中级《实务》精选练习汇总

  【案例】:

  近日,某街道在一次拆除违章建筑行动中,通过爆破方式拆掉了所属辖区的一处外来人口违章建筑,对此举措众说纷纭。

  街道一位负责人张某声称,之所以采取爆破的方式是因为“那样拆得比较干净彻底,而且道路狭窄,车开不进去,很难把违章建筑的材料卸下后运出去”,是符合程序规范的;而居民以及一些过路人则表示“完全不是那回事儿”,爆破手段很野蛮,根本没顾及居民利益。对于房屋爆破后居住者们的安置问题,街道负责人张某表示,居住者属于流动人口,户H并没有落在街道,所以虽然当时已留下了联系方式,但街道并没有义务去负责他们的生活起居。

  另外,最大的争议出现在执法者身份的确认上,多名居住者表示,他们只知道爆破队是由街道派来的,但他们追问哪位是队里领导,想要个说法时,执法者中却无人出面,有些人甚至拿不出合法的身份证明。

  【问题】:

  1.请对该爆破拆迁案例的问题进行分析。

  2.针对上述分析,设计一份社会工作者服务方案。

  【参考解析】:

  1.对该爆破拆迁案例问题的分析

  本案例中的拆迁方式为“爆破”形式,这虽然表明了政府对违规建筑坚持拆迁的决心,而且就拆迁行为本身来说也是合法的,但是这种粗暴的方式是不合理的,没有考虑居民的利益和感受。在执法人员完成工作的同时,也留下了很多问题,包括被拆迁人的安置问题,他们在拆迁过程中所要求的执法者身份的确认问题,拆迁方式粗暴造成居住者的心理压力问题以及对政府、社会不满情绪问题,还有随之而来的住房、经济等问题,都需要进一步得到解决。

  2.方案设计

  (1)方案的目的与目标方案目的:本服务方案同时考虑政府及被拆迁人双方的需求,力图让双方能够互相理解,同时增强被拆迁人的权利感,为缓解他们生计方面的压力提供支持。具体的目标包括:

  ①组建被拆迁居民民意代表小组,推选组织领导;

  ②建立拆迁人与被拆迁人之间的沟通机制;

  ③使被拆迁人得到部分应有的补偿;

  ④使被拆迁人精神创伤得以缓解;

  ⑤使被拆迁人理解政府行为,认清其合法与不合理之处,理性看待“爆破拆迁”问题,安抚他们的不满情绪;

  ⑥妥善安置被拆迁人,帮助他们更好的生活。

  (2)方案实施策略

  ①与被拆迁人建立初步关系,通过需求评估及初步访谈,按照实际情况对计划书进行修改完善,为形成“自制小组”做准备,与街道负责人初步联系并告之社会工作者介入的目的;

  ②进一步深化与被拆迁人的关系,在被拆迁人中间寻找团体领袖,并适当与街道办事处进行对话(此时要避免对话性质的升级);

  ③对被拆迁人关心的“身份确认”问题,与街道协调给出一个合理的解释;

  ④在情感上给予必要的支持,对影响较为严重的个人、家庭进行访谈及感情支持;寻求社会资源的支持、宣传及呼吁;

  ⑤与街道办事处对话,争取说服街道办事处为被拆迁人解决安置问题,提供他方资源的支持,达到相互理解;

  ⑥解决被拆迁人其他方面的困难,使他们更好地生活下去。

  (3)方案执行

  主要包括提供信息咨询服务、社区资源调动、机构协调配合、跟进服务、危机事件干预等。

  (4)方案评估

  对方案本身的评佶、执行力度与效果、服务对象满意度等进行评估。

  相关推荐:

  2015年社会工作师《社会工作实务》复习指导汇总

  2015年社会工作者考试中级《实务》精选练习汇总

  2015中级社会工作者《法规与政策》强化练习题汇总

0
收藏该文章
0
收藏该文章
文章搜索
万题库小程序
万题库小程序
·章节视频 ·章节练习
·免费真题 ·模考试题
微信扫码,立即获取!
扫码免费使用
距离2021年考试还有
2019年考试时间为:6月22、23日
版权声明:如果社会工作者考试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800@exam8.com,我们将会及时处理。如转载本社会工作者考试网内容,请注明出处。
Copyright © 2004- 考试吧社会工作者考试网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直170033号 
京ICP证060677 京ICP备05005269号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权威支持(北京)
在线
咨询
官方
微信
关注社会工作者
领《大数据宝典》
下载
APP
万题库
下载领精选6套卷
万题库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