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小华今年7岁,因为经常逃学和打架,由学校老师转介学校社工人员处理。经查视,小华和家人住在一间普通民房里,他的父亲有酗酒的习惯,而且时常殴打母亲,在小华两岁半时便外出打工。小华的母亲大部分时间都在餐厅工作,回到家中常已是筋疲力尽,觉得在管教小华上力不从心。小华的个性非常冲动,难以控制自己的行为,只要同学说话讽刺到他,他便会攻击同学。小华在校成绩并不好,阅读能力远低于同年级同学。小华的母亲表示,小华的脾气虽然不好,但本性十分善良,如果发现自己有错,也会为其行为向人道歉。当社工人员和小华会谈时,小华十分合作与友善。
问题:
1.您认为小华的行为表现可以选用下列哪句话概括?
A.小华有明显的注意力不集中和好动的现象,并且可能有行为偏差的问题。
B.小华的行为极度缺乏爱的满足,因此以冲动的方式来发泄其挫折和抑制情绪。
C.小华向父亲学习到以冲动的攻击来表达自己的情绪,不会对自己的行为有所反省。
D.小华的行为是因为缺乏一个替代性父亲的角色,而学校的男老师也不愿意扮演此角色来关怀他。
E.小华根本是个坏小孩,缺乏应有规范的学习,也缺乏责任感的培养。
2.您选择所依据的理论架构为何?此理论架构对小华行为的解释及其隐含的干预方法为何?
参考解析:
1.小华的行为可以用C句中小华向父亲学习到以冲动的攻击来表达自己的情绪,不会对自己的行为有所反省来解释。
2.其案例分析,采用社会工作中社会化的理论架构。
(1)社会化理论对小华行为之解释。小华今年七岁,而从其出生至今历经婴儿、幼儿阶段.而步人儿童期中.亦即至儿童期都是人类社会化的关键时期,社会学家称之为主要社会化,也就是说小华的行为主要来自于这一阶段的内化与模塑。然而小华在最需要有所学习、仿效对象的同时,却置身在酗酒父亲、打工母亲、家庭暴力的阴影之中,在目睹父亲酗酒、暴力宣泄的画面之下,不免使得小华自然而然地以为这些是正确的行为而仿效之,再加上母亲在外打工,没有多余的时间与小华做亲子沟通与互动,更易使得小华的偏差行为无法获致矫正的力量而有所改善。
(2)干预的方法,必须从社会化的代理机构中着手。
①家庭。由社工人员通过各种会谈、教育等计划来改善父亲酗酒、暴力行为的发生,并通过亲子教育的方法让小华父母懂得如何在儿童期给予小华适当的帮助与教导。
②学校。由教师通过班上各种活动,让小华懂得如何与母亲和平相处,又通过同学的互助与帮忙,让小华逐渐改善这种情绪宣泄的行为。
③社工人员。应通过个案管理、社会工作等技巧让小华逐渐从认知中有所改善,并进一步改变其行为。
五、小华,男,7岁,现就读于某小学一年级。小华由于3岁时罹患小儿麻痹症导致左腿残疾,不能正常行走。到了入学年龄,小华的父母千方百计为他找到一家愿意接纳他的学校,因此很希望小华能和同龄人一样过正常的学习生活。但是,开学一个多月来,小华因为腿脚不便,从不参与任何室外活动;性格内向、自卑的他很少与同学交流,因此几乎没有要好的朋友。时间一长,他产生了厌学情绪,经常对老师撒谎,借故请假。作为一名学校社工,你被要求为小华服务。
问题:1.在上述案例中。小华面临的主要困境有哪些?
2.针对小华目前的困境,社会工作者应采取什么样的介入策略?
参考解析:
1.上述案例中服务对象面临的困境有:
(1)如何接纳自身形象。
(2)如何克服厌学情绪和自卑心理。
(3)如何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
(4)如何与家长、同学、老师互动,加强彼此的联系。
2.社工的介入策:
(1)社工对小华的情绪进行疏导,帮助小华克服身份认同上的困难,增强学习和生活信心。
(2)社工对小华的在校行为进行修正,帮助他改掉撒谎的行为,处理好同伴关系。
(3)社工与小华的老师和学校进行沟通,争取他们的理解和帮助,从而协助建立支持性的学校环境。
(4)社工与小华的家长进行沟通,教授必要的家庭养育技巧,旨在让他们运用科学的方式引导小华健康成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