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有“网瘾”问题青少年的成长发展是社会工作者应该关注的,但介入行动首先要集中在发现和解决青少年产生“网瘾”问题的原因上,从青少年的家庭、成长环境和人际互动方面人手,才能根除“网瘾”。这体现了社会工作者的( )介入原则。
A.以人为本、服务对象自决
B.个别化
C.考虑服务对象的发展阶段和他们的特点
D.瞄准服务目标
参考答案:D
2[单选题] 小组工作的实施模式有多种分类,从对小组成员的影响和作用的角度看,在社区矫正工作领域,使用( )模式,是比较适合的。
A.治疗模式B.发展模式C.生存模式D.社会模式
参考答案:A
3[单选题]社会工作者小王近年来一直在A社区工作,由于工作需要,明年将调往B社区工作。在结束与A社区的工作关系前,小王需要做的工作之一是( )。
A.肯定社区居民的能力,增强其信心
B.告诉社区居民自己与他们不再有关系
C.向居民承诺随叫随到
D.悄悄离开
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安排结案时,社会工作者应鼓励服务对象自己独立解决问题,并肯定他们有能力这样做。但服务对象可能会怀疑自己是否能够将学到的东西用于应对其他问题。因此,社会工作者要努力使服务对象相信他们有这个能力,并通过表达这种信息来支持服务对象的努力,以强化他们的信心。
4[单选题] 小王接案面谈中,介绍了自己的姓名、所从事的工作、自己的专业特长,未来将提供什么服务等等,这体现了社会工作者在面谈时使用了( )技巧。
A.沟通 B.倾听 C.询问 D.主动介绍自己
参考答案:D
5[单选题] 根据民政部最新统计,全国除了有57万孤儿外,还有61万事实上无人抚养的儿童,包括因父母重病、重残、双方或一方服刑,或者一方死亡、一方改嫁而造成的事实上无人抚养的儿童。这些儿童最需要的服务是( )。
A.风险规避B.成长辅导C.长期安置D.教育救助
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这些儿童他们失去父母,无人抚养,处于生存、发展的困境,首先要采取多种形式妥善安置孤儿。故选C。
6[单选题] 阿丽今年35岁,因性格不合,与丈夫离婚。目前,她一个人带着8岁的儿子在城市打工,把10岁的女儿留给了丈夫。根据上述案例介绍,社会工作者绘制的家庭结构图中正确的是( )。
参考答案:A
7[单选题]进城务工家庭的子女经常面临学习困难,这不仅需要关注进城务工子女本身以及家庭的状况,而且还要考察城乡生活方式以及教育水平的差异。所以,在家庭社会工作中社会工作者必须( )的基本假设。
A.坚持以家庭为中心的理念
B.提供以家庭为基础的支持
C.运用生态视角
D.采取危机介入策略
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
运用生态视角不仅要求社会工作者把受助家庭成员放在家庭环境中考察,同时也要把家庭放在更大的社会环境中去理解。尤其是对于处于弱势的家庭来说,社会环境的影响非常突出,而且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影响又常常与周围环境的影响交错在一起。本题中进城务工家庭的子女经常面临学习的困难,这不仅需要关注进城务工子女本身以及家庭状况,同时也要考察城乡生活方式以及教育水平的差异。如果不运用生态视角来理解这些家庭成员之间的冲突,就很难了解发生冲突的真正原因,服务介入活动也就很难有成效。
8[单选题]影响社区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积极性的因素中不包括( )。
A.居民参与社区活动需要时问和资金
B.居民参与社区活动需要具备参与知识和技巧
C.居民参与社区活动主要受环境因素的影响
D.居民愿意参加与自身利益相关的社区活动
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社区居民是否积极参与社区事务,主要受三个因素的影响:对参与价值的肯定、参与意愿和参与能力。其中,社区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的兴趣关键在于这些事务与他们的切身利害是否有密切关系,如果参与对其生活质量改善不大,他们就不会参与。C项,居民参与意愿受参与者的主观因素控制,有时候也会受客观环境的影响,但并不是主要因素。
9[多选题] 在监禁场所中,矫正社会工作者所能提供的专业服务包括( )。
A.协助服刑人员适应监禁场所生活
B.提供医疗保健服务
C.为在监服刑人员提供专业咨询服务
D.帮助在监服刑人员加强与社会的联系
E.为在监服刑人员传递信件
参考答案:A,C,D
参考解析:在监禁场所中,矫正社会工作者所能提供的专业服务主要有:①协助服刑人员适应监禁场所生活;②为在监服刑人员提供专业咨询服务;③帮助在监服刑人员加强与社会的联系。
10[多选题] 社会工作者在社会救助政策制定、实施和评估过程中,正确的做法包括( )。
A.协调各类救助资源
B.对救助政策的不足进行修订
C.参与救助灾款发放
D.将救助理念转化为救助行动
E.灵活制订救助标准,考虑个体差异
参考答案:B,D,E
参考解析:参与社会救助政策:一、救助政策和有关实施规定也需要适时的修订和调整,同时需要填补社会救助现有政策尚未涉及的领域。二、社会救助政策的实施是将救助理念和救助规定转化为具体救助行为的过程。三、社会救助工作需要熟悉相关政策并学会灵活运用,并按照统一的国家和地方标准实施救助,同时还要考虑贫困群体的个体差异性,运用分类施保等特殊规定保障其基本生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