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简答题]案例:
社会工作者在一次走访中发现王老先生独自在家。对于社会工作者的到来,他很高兴,交谈中社会工作者了解到,王老先生现与儿子一家同住,儿子和儿媳外出工作时,家里只留下他一个人,社会工作者观察发现,王老先生的房间杂乱无章,身上衣服泛黄并发出异味,已经多日没有换洗。老人抱怨,退休工资都交给儿媳,身上没有任何零花钱。同时,社会工作者还注意到王老先生手臂有多处淤青,问其原因,王老先生沉默不答,表情紧张。社会工作者向社区居委会进一步了解情况,得知王老先生今年80岁,以前是老伴照顾他的饮食起居,老伴去世后主要由儿媳照顾,儿媳觉得老人不做家务,不讲卫生,一起生活碍事,常常为此打骂老人,有时还不让老人吃饱,儿子去外地出差时,儿媳还经常将老人反锁在家中。
问题:
1.列举本案例中老人受到虐待和疏于照顾问题的类型及行为表现。
2.如果你是社会工作者将如何介入?
参考解析:
【答案要点】
1.列举本案例中老人受到虐待和疏于照顾问题的类型及行为表现。
虐待老人指的是恶意对待老人,在身体上、情感或心理上、性方面或经济方面对老人构成虐待或剥削。疏于照顾老人既包括主动也包括被动地让老人得不到所需的照顾,导致老人的身体、情绪或心理方面健康的衰退。结合题干,本案例中老人受到虐待和疏于照顾问题的类型及行为表现如下:
(I)身体虐待:社会工作者注意到王老先生手臂有多处淤青;儿媳觉得老人不做家务,不讲卫生,一起生活碍事,常常为此打骂老人。
(2)情感或心理上的虐待:情感上老人丧偶不久,被儿媳嫌弃,情感上受到虐待。
(3)经济虐待:老人工资都交给儿媳后,无零用钱,说明经济被剥夺。
(4)他人疏于照顾:老人吃不饱饭、没人洗衣服,基本生活无人照料。
(5)自我忽视:王老先生的房间杂乱无章,身上衣服泛黄并发出异味,已经多日没有换洗。
2.如果你是社会工作者将如何介入?
(1)保护老年人免受经济方面的剥夺。与老人的儿子、儿媳进行面谈,调整认知,适当交还老人的工资,给老人留有足够的零用钱。
(2)提供支持性辅导。与老人的儿子、儿媳面谈,引导其认识到自己的不孝行为及对老人的伤害,帮助改变对老人的态度和行为,鼓励做孝顺的儿子和儿媳;与老人会谈,倾听老人描述与宣泄,联系志愿者定期探望老人,与老人聊天,聆听老人的生命故事,陪护老人出行。
(3)发展支持性服务。邀请老人参与社区活动,建立与邻里的连接,发展老人爱好,丰富老人生活;连接社区日间照顾中心,解决老人白天的饮食与休闲。
(4)改变和调整环境。邀请儿子、儿媳为老人房间打扫卫生,帮助老人洗衣服,邀请儿子给老人洗澡并增进感情。
【提示】此题考点是老人虐待与疏于照顾的介入。此部分是老年社会工作的重点。列举老人受到虐待和疏于照顾问题的类型及行为表现,需要考生结合教材的评估项目和案例给出的信息进行归纳和描述,对介入策可以依据教材给出的四个方面进行自主发挥。
8[简答题] 案例:
张大妈是一位72岁的孤寡老人,一年前她的老伴儿去世,儿子早已定居国外。老伴去世后,张大妈选择把房子卖了,住进了当地的一家养老院。她性格非常开朗、又很热情,与养老院的老人们相处得都很好。但是,外表开朗的她却患有轻度的抑郁症,吃药对于她的病情没有任何效果。于是社会工作者小王便希望通过非药物的方式,即采用社会工作专业方法,给予其帮助,小王每周都要来探望她,通过与张大妈的面谈来帮助她解决复发的抑郁症。很奇怪的是,每次小王来探望张大妈与其面谈时,张大妈都会给小王讲述她和老伴曾经一起参加单位组织的歌唱比赛的活动,并详述了整个比赛以及获奖的全过程。
尽管小王已经听了好多遍这个故事,但她还是不厌其烦地决定继续听下去,并决定用缅怀往事疗法对张大妈进行引导,改善其当前的情绪,逐渐适应现在的生活。
问题:
1.结合上述案例,请详细说明缅怀往事疗法在助人过程中的具体运用。
2.请简述老年社会工作的主要特点。
参考解析:
【答案要点】
1.缅怀往事疗法对老年人的抑郁症、自尊和社会化有积极的作用,但对认知有严重问题的老年人,如患痴呆症的老年人,这一方法并不适用。对患有轻微痴呆症的老人却可以有好的成效。行为错乱的、有严重精神疾病的老人和失禁的老人也不适宜用这一方法。
社会工作者常用的类型有人生回顾型缅怀往事。在运用这一方法时最好先做一下前测,了解老年人对生活的感受。比如,可以运用相关量表了解老年人的生活满足感和抑郁症状,建立评估的基线。
人生回顾疗法所用的时间可以根据老年人人生回顾的目的、老年人的健康状况、个人的偏好等决定,一般每个重要的人生阶段会用两节的时问来讨论。在内容安排上,可以制订一套方案,明确探查的领域,比如可以探查死亡、悲伤、恐惧、艰难的事情、工作和与他人的关系等。在回顾过程中,还要帮助老年人发现人生历程中的一些主题,让他了解这些主题如何影响他过去和现在的生活。特别要发现让老年人失去和得到对生活的掌控感的一些主题,前者包括焦虑、否定、绝望、无助、孤立、孤独和丧失等,后者则包括连接、应对、效能、希望和信任等。让老年人逐步识别自己拥有的力量是人生回顾疗法的部分目的。
社会工作者可以和老年人设计制作具体的成果来总结和结束人生回顾。比如做一个相册或录像光盘等,但并非一定要这样做。必须做的是对整个介入进行结果测评,对比介入前的测评,评估介入的效果。
2.老年社会工作的对象主要是老年人及其家人,由于老年人的生理、心理状况及社会处境的特殊性,使得老年社会工作者会遇到许多特定的问题,这也是老年社会工作区别于其他领域社会工作的特点。老年社会工作的主要特点如下:
(1)社会价值观常会影响社会工作者的态度和行为。在开展老年社会工作时,社会工作者要认真反思自己的价值观,学习有关老年学的知识,以便消除对老年人的错误理解和认识。
(2)反移情是社会工作者的重要课题。做老年社会工作时,社会工作者可能会出现反移情,不仅会表现为对老年人缺乏耐心和关怀,还会表现为对老年人过度保护,想要“拯救”老年人。因此,社会工作者应注意反移情问题,时常反思自己对老年人的反应,对从事老年社会工作来说很重要。
(3)社会工作者要善于反思并运用督导机制。在做老年人辅导工作时,社会工作者应该审视自己对老年人以及面对垂死和死亡的感受。在工作中,社会工作者要善于运用督导机制解决工作职责、专业技能和情绪困扰方面的问题。
(4)老年社会工作需要多学科合作。老年人的问题常常涉及许多方面的工作,做老年人工作需要多学科的合作,懂得协调、配合不同的学科共同开展老年人服务工作,才能使工作取得更好的成效。
【提示】此考题查的是对老年社会工作方法中缅怀往事疗法的理解、掌握和运用,和老年社会工作特点的了解。答案以教材内容为主,但也有自主发挥的空间。
9[简答题]黄奶奶今年89岁,老伴去世很多年了,她有两个儿子两个女儿,两个女儿都嫁到了外地。黄奶奶最初是在两个儿子家中轮流生活,但因为与两个儿媳的关系都不太好,现在居住在某养老机构,每月的费用由两个女儿从外地邮寄。女儿在外地很少来看黄奶奶,而两个儿子因为较忙,也很少来看她。黄奶奶看到周围的老人们经常会有家人来看望,只有自己每天等得望眼欲穿,却没有人来探望。
黄奶奶有严重的高血压,每当犯病的时候就很难过,她感觉自己被家人抛弃了,没有人管她,更没有人在乎她的存在,于是她想到自杀。黄奶奶以失眠为借口,向工作人员及其他老人索要安眠药,就在她积攒到一定数量的时候,被清洁工小安在收拾房间时发现,并向工作人员报告了相关情况。
问题:
1.老年社会工作的对象有哪些?
2.黄奶奶面临的困境如何?
3.假如你作为机构内的一名社会工作者,应如何开展介入工作?
参考解析:
1.老年社会工作的对象既包括那些空巢(独居)、残疾、困难的高龄老人,也包括一般的健康老人。很多时候,老年人周围的人,如亲属、朋友、邻居、志愿者等也会成为老年人社会工作的对象。更宏观些的系统,如单位和服务组织也有可能成为老年社会工作的对象。无论是直接以老年人为工作对象,还是以外围人群或组织机构为工作对象,都是为了让老年人有更佳的生活质量。
2.黄奶奶面临的困境主要有:
(1)黄奶奶的身体不好,有严重的高血压,每次犯病时都会很难过。
(2)黄奶奶的年纪大了,身体又不好,需要有人来照顾她的生活。
(3)看着身边的老人都有家人来看望,只有自己没有人来看望,这让黄奶奶的精神很受打击,需要安慰。
(4)黄奶奶感觉自己被家人抛弃,有自杀的想法。
3.社会工作者从以下方面开展服务:
(1)与黄奶奶的家人进行沟通,向他们介绍黄奶奶现在的情况以及内心的想法,让他们多来看望黄奶奶。
(2)联系医生给黄奶奶做检查,教授黄奶奶正常的用药方法,给黄奶奶提供受人关注的支持。
(3)组织志愿者照料黄奶奶的日常生活,并给予精神慰藉。
(4)在养老机构开展一些适合的集体活动,促进老人之间的沟通。
10[简答题] 某社区里老街坊、老邻居多,老党员也不少,邻里关系比较融洽。该社区老龄化程度较高,60岁以上的老人占总人口19.5%,而且高龄老人数量较多。社会工作者在日常工作中发现,一些老人年老体衰,行动不便;一些老人没有退休金,生活困难;一些老人经济条件虽好,子女不在身边,时常感到孤独寂寞;一些老人反映社区文化活动太少,缺少展示才艺的舞台;一些老人被家人忽视,甚至受到虐待,合法权益难以得到保障。
针对以上情况,社会工作者拟订了一个社区老人服务计划,内容包括:一是协助贫穷老人获得经济补助;二是请青年志愿者为行动不便的老人提供照顾。
问题:
1.该服务计划满足了老人的哪些需求?还有哪些需求没有得到满足?
2.如何构建社区支持网络来满足该社区老人的需求?
参考解析:
1.案例中所呈现老人的需要包括:健康维护(一些老人年老体衰,行动不便)、经济保障(一些老人没有退休金,生活困难)、就业休闲、社会参与(一些老人经济条件虽好,子女不在身边,时常感到孤独寂寞;一些老人反映社区文化活动太少,缺少展示才艺的舞台)、安全保障(一些老人被家人忽视,甚至受到虐待,合法权益难以得到保障)等方面的问题。
上述案例中提到“社会工作者已经拟定了一个社区老人服务计划,内容包括:一是协助贫穷老人获得经济补助;二是请青年志愿者为行动不便的老人提供照顾”,这仅仅是满足了经济困难的老人的物质援助和行动不便老人的照料需要;而其他老人的精神慰藉、发挥余热、亲情满足及权益保障方面的需要尚未得到满足。
2.构建社区支持网络来满足该社区老人的需求,应该做到:社会工作者继续挖掘社区的资源,运用专业方法为老人搭建服务平台,包括:
(1)联系社区民警及司法部门,为老人提供法律咨询及援助。
(2)联系社区组织,运用社区资源,开展老人兴趣小组、举办文化康乐活动。
(3)鼓励低龄行动方便的老人参与社区服务,组织老人义工队伍,发挥老人余热。
(4)开展社区孝心行动,搭建亲子服务平台,鼓励老人子女参与关心长者行动等。
(5)最终建立老人的自助互助网络、邻里互助网络、社区紧急支援网络、老人家属支援网络。
11[简答题]李奶奶,82岁,高级英语教师,喜好英语、歌剧、绘画等,兴趣广泛,三个子女生活优越,对老人的精神生活不闻不问。老人认为年岁已高,经常生病,选择住进了本市某一福利院(敬老院),可是日子一长觉得无聊,有才华无处施展,进而心里烦闷,精神不振。社会工作者发现,像李奶奶这样有文化有素养又积极活跃的老人在该福利院也有不少,福利院设置了手工编织、老年舞蹈、戏曲(主要是学校老师)前来定期教授,可是激不起老人们的兴趣,大部分流于形式。
问题:
1.针对上述案例,选择一个老年机构照顾的实务模式,以增强老人积极的延年益寿。
2.针对老人的需求,提供社会工作服务方案设计。
参考解析:
该题应该属于较难的题目。这类题目之所以难是因为没有现成的答案,考查的是考生对于一些专业性较强的知识点的透彻理解能力和灵活运用能力。服务方案设计通常包括问题的陈述与分析、服务方案设计、方案执行和方案评估4个主要阶段。首先,第一部分考生可以根据题目找出服务对象相对应的一些问题并加以表述;第二,根据服务对象面临的问题,结合老年学理论,在服务方案设计中提出目标、阶段任务、解决措施等;第三,方案执行即是介入行为/活动;最后,在完成服务计划时,社会工作者需要对计划的实施做一个评估,看看设计的服务目标是不是实现了。考生可以从这几个方面作答,这样的方案设计题回答得比较完善。
1.问题的陈述分析:在机构养老的老人在生活饮食、居住、生活照顾方面满足的同时,更需要参与社会活动、文体娱乐、精神慰藉等方面的关心。像李奶奶这样,退休之后有才华无处施展造成闷闷不乐,同时她属于高龄老人,对亲情的依赖也越来越多,包括生活照料和情感沟通。
2.方案设计:根据上述机构老人的需求,设计出社会工作服务方案。
(1)方案的目标:协助老人提高生活质量,发挥他们的特长,使其享有健康、温馨、愉悦的机构生活环境,为老人提供各种支持性的服务,使其老有所为,老有所乐。
(2)方案实施策:
①动机激发小组:老年社会工作者面临的最困难的任务之一,就是让老人参加个人和群体活动。通过公开通告、机构推荐和访谈的方式招募和甄选10—12位像李奶奶这样有才华又热心的老人,开展动机小组工作,小组活动总共6—12节,每周举办一次,旨在培养老人志愿者领袖,发挥老人的才华,增强他们的价值感和自尊感,同时积极为机构作贡献,教授她们沟通技巧、礼仪社交、志愿者价值观、活动设计等知识技能。
②针对老人的兴趣爱好和需求重新设置各种兴趣班,增加英语学习班、读书读报班等,将内容和形式更符合老人的需求。尽量利用机构本身的资源,如聘请李奶奶担任英语兴趣小组的授课老师。
③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各类文体活动,发挥老人的特长和作用。比如通过小组工作培养的老人志愿者领袖共同讨论设计一台晚会。
④在机构内外的志愿者队伍,定期为机构老人们提供服务,特别是精神慰藉服务。
⑤在机构开设家属探亲活动日,在活动日当天举办如何与老人沟通、老人心理活动知识、子女的权利和义务等系列讲座,让子女了解老人在养老院的生活和需求,增进彼此的感情。同时,以机构名义发出相关活动内容的信件或打电话给子女。
(3)方案的执行:主要包括整合社区和机构资源、提供服务、监督执行进度、处理危机等。
(4)方案评估:包括老人对服务的满意度、方案执行情况及效果评估等。
12[简答题]案例:社会工作者阿华在社区需求调查中发现,社区中有一些老年人不参与社会交往,除了不得不出来买菜购物,几乎不出屋,整天待在家里,这些老人中有的又是独居老人,阿华偶尔碰到他们热情的与其打招呼问候时,他们也只是勉强点头。阿华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心里在想,要是这样下去,生命力就会越来越低,退化、衰老的进程就会加快,不行!我得为他们做点什么。
问题:结合案例中描述的社区老人状况,依据老年社会工作方法设计恰当的服务计划。
参考解析:
【答案要点】
1.问题与需求分析。
根据案例中描述,社区老人的主要问题是闭锁在家里不出屋,不参与社会交往。人是社会性动物,具有趋群星性,人际交往是人类主要行为,特别是老年人,长期缺少社会接触会让老年人的交往能力受损,变得淡漠和了无生气,强化退缩倾向。因此,社区老人需要被激发和唤醒。
2.确定服务目的与目标。
服务的目的即是激发老人的生命热情,保持和提高生命活力。具体目标包括:动员老人走出家门参与社区活动;建立人际交往与社会支持网络;开发兴趣,在参与活动中感受合作与乐趣;挖掘志愿精神为社区建设发挥余热,作出贡献。
3.动机激发小组的目的就是要激发那些不再对眼前或将来感兴趣的人。小组活动是用来帮助老年人重新与他人建立联系,摆脱一直满脑子装的都是自己和自己麻烦的状况。
动机激发小组一般由10~15名老年人组成,成员没有患痴呆症或抑郁症,有一定的听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能积极参与小组活动。小组活动共有6~12节,每周举办一次最好。“动机激发小组”,通常挑选相互了解的人或有共同兴趣的人做组员,会减少一些老年人对加入小组的犹豫。社会工作者需要非常了解每位老人,能拟订有感召力的小组活动,然后运用掌握的老人情况去激发每个人的兴趣。
工作步骤:
(1)进行家访接触“宅家”老人,通过问候、同感表达、关怀、即时服务建立信任关系,了解需求,动员对园艺种植有兴趣的老人参加“园艺一动机激发小组”。
(2)设计小组计划:计划6次活动,每次活动一个半小时,半个月聚会一次,6次活动的内容包括:
第一次活动:学习园艺种植知识,请农科院专家通过照片展示、录像展示、讲解等方法讲授种植技术,之后组织到农科技术基地现场参观,选购蔬菜种子或幼苗,准备回家种植。
第二次活动:分享种植经验,包括展示自己的种植成果,分享经验,提出问题,解答问题,调整技术。
第三次活动:分享种植经验,进行团队建设,推选团队领袖,创建团队文化。
第四次活动:分享果实,集体聚餐,“蔬菜火锅”享受劳动果实。
第五次活动:探访农科技术基地,与科研人员研讨经验,建立连接。
第六次活动:总结回顾历程,发展其他兴趣(为以后活动发展主题),培养团队领袖,工作人员退出小组。
【提示】此题考点是老年小组工作方法的动机激发小组,考察考生依据服务对象需求设计适切的服务方案,要做到这一点,需要对老人需求的高度敏感和对老年社会工作方法的熟悉了解和把握。考题可以以同样的模式变换服务对象的需求,当然就要求考生选择另外的介入策,例如给出轻度痴呆老人的群体需要,那么你就可以选择“现实辨识小组”的介入策。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