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4年6月26日
时间:下午15:30—17:00
目的:让组员体验积极的情绪,从而引导他们留意自己的情绪变化及对组员关系的影响。 (具体流程)
第四次小组活动
日期:2014年7月3日
时间:下午15:30—17:00
目的:让成员在活动中体会激怒行为与愤怒情绪,学会在人际交流过程中如何处理自己
和他人的愤怒情绪。 (具体流程) 第五次小组活动
日期:2014年7月10日
时间:下午15:30—17:00
目标:沟通技巧训练让组员间进行积极的人际沟通,感受顺畅沟通的快乐,并进行经验
分享。
(具体流程)
第六次小组活动
日期:2014年7月19日
时间:下午15:00一16:30
目标:回顾小组活动历程,反思并分享收获,鼓励组员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中继续发展,
最后处理离别情绪。 (具体流程) ⑤评估:对综合部员工进行成效评估、过程评估和满意度评估。也可约见企业领导询问
综合部的改变状况,以此分析小组工作的效果。
4[简答题]社会工作者小玉在做“社区行”中发现,张大妈与几个姐妹经常聚在小区花园的小亭子下面练唱京剧,小玉想用社会工作中小组工作的方法帮助她们凝聚、发展团队。
问题:
请帮助设计四个单元的小组工作方案(只需要列出简要活动主题与内容)。
参考解析:
小组名称:“国粹缘”?
小组目标:帮助组员建立兴趣团队,引导组员在演练、分享京剧艺术的同时保持身心愉悦,提高精神生活质量,学习团队合作,增强自我认知与自我欣赏。
小组模式:互动模式.通过组员之间、组员与小组及社会环境之间、小组与社会环境的互动关系,促使组员在小组这个共同体的相互依存中,不仅提高京剧艺术水平,更增强组员的社会功能,提升其发展能力。
小组组员:有京剧爱好的中老年人。
招募方法:张贴海报、外展沟通、网络社区。
具体活动与形式:
【提示】本题考点是老年人社会工作中小组工作的运用,回答此题需要考生掌握开展小组工作流程、小组工作方案设计、老年人的特点与需要,在这里特别需要考生了解矛口运用小组工作四种模式,特别是互动模式。
5[简答题]晓东(化名),男,8岁,是一名小学三年级学生,生活在贵州某小山村。父母为了使晓东能够上学,在晓东3岁的时候一起外出到广东打工。因为回家的路费非常昂贵,至今未回家一次,留下晓东和爷爷奶奶生活。你作为一名社会工作者,了解到像晓东这样的情况越来越多,这个小山村已经有10余个像晓东这样的儿童了。
问题:请针对这类型儿童的需求情况,制订一份社区服务方案。
参考解析:
1.问题的陈述与分析
留守儿童问题是由于社会的整体变迁而产生的。在市场经济迅猛发展的推动下,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为改变生存状况外出务工,其中大部分为夫妻一同外出,因经济等原因无法将子女带在身边,由此引发“留守儿童”问题。由于留守儿童多由祖辈照顾,父母监护教育角色的缺失,对留守儿童的全面健康成长造成不良影响,“隔代教育”问题在“留守儿童”群体中最为突出。案例中的晓东就属于隔代教养。
留守的少年儿童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无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引导和帮助,成长中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关注和呵护,极易产生认识、价值上的偏离和个性、心理发展的异常等现象。所以,留守儿童以下几个方面的需要可能无法得到:
(1)爱与管教的需要。留守儿童教育为隔代教育的产生往往是由于年轻的父母需要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工作中,因此对孩子的关爱和照顾、管教的时间会大大减少。但是,对儿童而言,建立对父母的依恋能促进儿童心理、智力的发展和社会化。
(2)交际和游戏的需要。留守儿童家中一般是以孩子为中心,对孩子的保护非常好。但是儿童的成长不仅需要家庭的保护,而且还需要与同伴合作,需要竞争成长。同时,游戏在孩子的整个成长过程中都有积极的影响,而年老的爷爷奶奶不能满足。
(3)学习辅导的需要。留守儿童的生活条件差,并且学习环境不好。由于长期和年老的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而相当一部分老人不具备辅导孩子学习的能力,并且乡镇很少有家教,无处得到帮助,因此学习辅导也是留守儿童迫切的需要。
2.方案设计
(1)方案名称:儿童合家代代亲。
(2)方案目标:提高留守儿童的自身能力,使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3)实施策:①开展亲子教育培训,对爷爷奶奶进行亲子教育培训。②充分利用学校
资源,定期开展儿童联谊、游戏等活动。③挖掘志愿者,为留守儿童提供学习辅导服务。④定期开展外出务工父母的联谊活动,交流自己对留守孩子的教育经验。⑤定期开展外出务工父母探望留守儿童的活动。⑥组建模拟照顾家庭等。
(4)方案执行:整合资源、提供服务、监督执行进度、处理留守儿童危机等。
(5)方案评估:包括评估方案的执行情况、家庭成员对各项服务项目的满意度、儿童对于相关活动的满意度,以及介入效果评估。
关注"566社会工作者"官方微信,获取考前内部资料、备考信息等!
微信搜索"566社会工作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