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简答题]
林某于2005年入伍,其间因公致残,《革命伤残军人证》证明林某为三等乙级残疾(套改后为八级),在市民政局换发的《革命伤残军人证》里同样写着三等乙级残疾。2008年林某退伍后回乡,由县民政局负责安排在县棉织厂工作,并签了为期三年的合同。2012年11月10日,县棉织厂发出通知,称林某的劳动合同至2012年12月11日到期.要他办理终止合同手续。2014年9月,因县棉织厂改制,林某领了一笔自谋职业安置费后.不仅再也没有享受过伤残军人应享受的待遇,而且也没有得到企业主管部门的妥善安置。当林某到县棉织厂原主管劳动部门反映情况时却得到了这样的解释——“妥善安置”并非一定要安排一个新的工作。按照县劳动部门的有关规定,伤残职工在办理终止合同时,除了安置费外还可以领到一笔伤残补助金;但有个前提,是否伤残及等级如何得由劳动部门加以鉴定,部队及民政部门发的《革命伤残军人证》不能作为凭证。
问题:
1.上述案例中,林某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2.对于这些问题,社会工作者应该采取哪些介入策略?
参考解析:答题要点:
1.上述案例中,林某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林某的《革命伤残军人证》的合法性与有效性和县里的有关规定不符,因此,退伍后的林某并没有得到“妥善安置”。
2.针对林某的问题,社会工作者应采取以下策略: (1)对林某的整个情况进行评估。 (2)提供相关政策信息咨询,尤其是伤残军人安置的政策,包括国家和地方政策。 (3)协助林某与相关部门进行积极沟通,争取林某《革命伤残军人证》的合法性和有效性。 (4)为林某争取伤残军人的生活福利待遇,并追回因为没有续签合同所造成的经济损失。 (5)调动各方面资源,提供整个过程的法律援助。
4[简答题]
案主,男,14岁。现就读教育学院附属学校,初中预备班(9)班,特别爱好体育,曾经在学校的体育运动会上得过奖。四年以前由于母亲有外逼,父母离婚,案主由父亲抚养。父亲从事运输行业,早出晚归,案主生活无人照料、学习没人辅导、心事无人倾诉。于是。结交了一些行为不良的朋友,常常晚回家,学习成绩不及格,常常违反校纪校规,如损坏公物、扰乱上课秩序等,有时还出入网吧。去年有了继母,继母43岁,曾从事宾馆服务行业.自己有一个比案主大2岁的男孩,对孩子的学习教育很重视,目前为了帮助案主复习功课,辞职在家。但是,案主觉得,继母是外人,常常有抵触情绪,从来不告诉他们自己真实的想法,在继母的眼里,他是没有主见、经常犯错误的孩子。父亲觉得这孩子是可以教好的,只是苦于没有好的教育方法,也没有多余的精力,只得求助于社会工作站。
问题:
1.请对案主的问题进行分析。
2.作为家庭社会工作者,你打算如何对该案主进行个案辅导?
参考解析:答题要点:
1.(1)性格问题。父亲早出晚归,没有交流的机会。案主失去了母爱和关心,形成了较内向、不懂交流、不愿沟通的性格。加上与继母有隔阂,没有平等的家庭沟通。再者与学校朋辈或师生感情交流缺乏,使案主非常内向甚至封闭自己,说话很少。
(2)学习问题。由于家庭的变故,失去了帮助的资源,而此时又没有能力自助,于是恶性循环,使案主对自己的学习没信心。
(3)行为问题。家庭温暖的缺乏、极其不丰富的课外生活和朋友的缺乏,使案主失去与人沟通的机会,沉迷网络游戏会使他更向往虚拟空间、减少人际交流,使案主容易堕入自我封闭的世界,于是案主愿意在网吧中寻找快乐,从说谎中躲避父母的教育,用旺盛的精力来破坏公共财物以引起别人的注意。虽然案主自己都不知道为何要损坏公物,但是根据事情发生的时间来看,案主在学习上受到了太大的压力,需要发泄,有太过盛的精力需要释放。
2.(1)收集资料及问题评估。听取老师对案主的印象,收集更详细的资料。
(2)与案主建立信任的工作关系,帮助案主说出面对的主要困难,并与家长交谈,了解家庭全面情况,取得家长的信任和配合,同时确立目标,实施计划。
(3)了解学习情况,树立信心。更全面了解家庭,给案主鼓励。
(4)鼓励其取得的成绩,进一步提高学习的兴趣和能力;帮助他消除与家长的隔阂,主动与家长交流。鼓励案主多交朋友,指导他丰富、充实业余生活。
(5)帮助他消除表达障碍和顾虑,并进行亲职教育,与家长一起共同学习沟通技巧,与人合作并共享快乐。
微信搜索"万题库社工学习工坊"也可获得社工证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