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某居民小区位于本市郊区外环线边缘,小区内有住户1840户。长住居民5300多人,基本上都是由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支边支农回城的人员、动迁人员和外地入住人员组成。小区人员有三大特点 : 一是无业和生活困难的居民多 :二是六十岁以上的老人多 ;三是外来人员多。小区接到上级综合治理部门的通知,要求在小区各楼道内安装电子防盗门。然而有的居民认为.外来人员多的楼道,安装防盗门的实际意义和效果不大 ;有的居民觉得经济困难,拿不出钱来安装 ;还有人存在顾虑,认为防盗门质量不一定有保障,等等。面对不少居民都拒绝安装电子防盗门的情况.如何将该项工作顺利推进,社区干部前来向社会工作者求助。
问题:1.上述案例属于社区社会工作的哪个范畴?
2.试分析部分居民拒绝安装电子防盗门的深层原因是什么?
3.社会工作者应采取什么样的介入方法,帮助社区干部有效开展工作?
答案:
解析: 答题要点 :
1.本案例属于社区治安工作。
2.深层原因 :
(1)社区内生活困难人员多,难以支付安装费用。
(2)社区居民结构复杂,难以统一思想。
(3)对防盗门的功能及质量不信任等。
3.介入方法和策略 :
(1)运用小组工作方法,听取各居民住户的意见和建议,必要时还可以召集小区内的党员、意见较多人员和部分骨干开座谈会。
(2)运用社区居民领袖教育的方法,召开楼组长、楼代表会议,传达工作精神, 统一他们的思想。
(3)采取行动策略,对于防盗门质量问题,可以与生产安装企业进行沟通,在小区内现场展示和演示几种防盗门的样品。
(4)加大宣传力度,对社区冷漠居民和反对居民进行个案工作,有针对性地提供心理安抚和调适。
(5)
小明是小学五年级学生,被要求来见社会工作者。从四年级开始,他的成绩就一直处于下游水平。他上课不能集中注意力,老师和同学都觉得他“太安静,有些孤僻”。他连续几个寒暑假都参加学习辅导班,但是仍旧没有提高成绩。老师告诉小明的父母,如果他的学习再不改善。很可能没法升级。在社会工作者与小明谈话的时候,他对自己的学习问题描述得很简单 :“都是因为老师,他们整天冲着我叫喊,让我怎么好好学习?我告诉语文老师没有完成预习时,她就说我偷懒,太笨。如果他们都认为我是哑巴,怎么能够指望我学到东西?”在进一步深谈后,小明用一种沉静、闷闷不乐的声音概括了自己的想法:“我知道像我这样的脑子不用指望有什么出息了,我思维慢,老师也无能为力。只要想起学校我就心惊胆战,我还怕自己会在课堂上说出什么愚蠢的话来让人笑话我。”社会工作者单独会见了小明的父母.对于为什么儿子在学校表现不好的问题,他们很快就补充了自己的观点。母亲承认,当她听到小明说不想去学校或者不会做家庭作业的时候,她感到非常愤怒并大声责骂他,不过她并不认为这种方法有什么问题。可以看得出来,父母对小明都很生气。
问题:1.在上述案例中,小明主要面临的困境有哪些?
2.针对小明目前的困境,社会工作者应采取什么样的介入策略?
答案:
解析: 答题要点 :
1.上述案例中,小明面临的困境主要是其个人、家庭和学校系统中反映出来的问题 :
(1)如何改善小明自卑、缺乏自信、孤僻的心理状态,增强其学习的自信心。
(2)如何提高小明的学习成绩。
(3)如何改善小明与父母缺乏沟通的现状。避免母亲对他学业不好的过度责骂。
(4)如何改善小明在校与老师、同学的人际关系。
2.社会工作者的主要介入策略 :
(1)社会工作者为小明进行情绪疏导,鼓励他自我肯定、自我认同,意识到自己存在的价值,增强其自信心。根据埃里克森的理论,在儿童中晚期阶段,儿童需要培养自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同时,儿童乐于勤奋学习以及参与学习上的竞争,所以鼓励与认可很重要。
(2)社会工作者为小明安排志愿者定期为其辅导课业,有针对性地制定辅导计划,尽可能改善其学习方法和学习成绩。
(3)社会工作者与小明的父母进行沟通,教导其家庭养育技能及亲子沟通技巧。 目的在于让他们多倾听小明的需要,了解小明的想法,而非一味以责骂的方式责备孩子不努力学习。要求小明的父母能够多花时间陪伴小明,帮助解决小明学习上的难题。
(4)社会工作者为小明安排学习社交技巧的小组或社区活动,在活动中鼓励小明与他人相处,为他在学校与同学友好相处做好准备。
(5)社会工作者与小明的老师进行沟通。一方面,让老师能够以正面、积极的教育方式对待小明,避免对学生以侮辱性词汇形容,如“你太笨”等 ;另一方面,争取老师对小明的支持,鼓励小明与同学交往,同时也在学生面前肯定小明的进步与努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