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材料分析题(共3道大题,每道大题14分)
30.下面是某幼儿园大班李老师的教学片段:
师:小嘴巴?
幼:不说话
师:小朋友们,看着黑板,黑板上是什么呢?
幼:数字9的分解。
师:很好,我们上次课学了9的分解。小朋友们学会了吗?
幼:会了
师真棒!那你们一起读一遍:9可以分为1和8,预备,起!
幼:9可以分为1和8,9可以分为2和7……
师:小朋友们很棒,刚才是你们看着黑板读,现在老师把黑板转过去,你们再背一背9的分解,好不好?
幼:好!
师:9可以分为1和8,预备,起!
幼:9可以分为1和8,9可以分为2和7,9可以分为3和6,9可以分为4和5,9可以分为5和6……
师:停!停!停!9可以分为4和5后面该怎么背了,涛涛,就是你领着大家乱背,声音又大,你给我小声点,其他小朋友别跟着他背!重新来一遍!9可以分为1和8,预备,起!
涛涛在李老师的责备及小朋友的讥笑声中低下了头,其他小朋友则附和着,一起背诵起来。
【题干】请结合材料,从儿童观的角度,评析材料中李老师的行为。(14分)
【答案】材料中的李老师的做法是错误的,不符合“育人为本”的幼儿观。
首先,育人为本的幼儿观强调幼儿是发展中的人, 要用发展的观点认识幼儿,幼儿正处于发展之中,有自己独特的认识方式、成长特点,有巨大的发展潜能,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来认识和看待幼儿。材料中,李老师责骂涛涛,否定涛涛的行为,没有将涛涛看做发展中的人。
其次,育人为本的幼儿观强调幼儿是独特的人,每个幼儿身心发展的速度都各不相同,其身心素质的组合特征也不同。教师要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做到因材施教。 材料中,李老师针对涛涛的带领大家背诵的行为,只看到了他的不足,但并没有耐心引导,所以,李老师没有把涛涛看做独特的人。
再次,育人为本的幼儿观强调幼儿作为学习的主体,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教育对象,幼儿在受教育过程中并不是对教师完全盲从,而是具有在教育活动中的主观能动性和自我教育的可能性。材料中,李老师教育教学中没有做到正确的引导幼儿积极主动学习,反而灌输数学知识,没有将幼儿看做学习的主体。
最后,育人为本的幼儿观强调幼儿是权利的主体,要把幼儿看作与成人人格平等、具有相同的社会地位、享有基本人权的积极主动的、人格独立的人。材料中李老师的语言和态度伤害了涛涛的自尊心,没有保护好涛涛的人格尊严权,所以,李老师没有把幼儿看作权利的主体。
总之,材料中李老师的做法是错误的,违背了“育人为本”的幼儿观,我们要引以为戒。
31.婉婉一岁多的时候生过一场大病,身体发育比同龄幼儿晚。上幼儿园后,身体还是比较瘦弱,语言表达不太清楚。一次,陈老师教孩子们唱儿歌“两只老虎”,陈老师发现大部分孩子都会唱了,就叫孩子们到教室中间一个一个表演,陈老师给唱得好的孩子奖励一朵小红花。轮到婉婉了,她刚唱了一句,就不记得歌词,还跑调了。陈老师对婉婉说:“你怎么总是比别人差!”接着在婉婉的额头上贴了一朵绿色的小花。小朋友们都不屑地看着婉婉,婉婉羞愧极了。
回到家里,婉婉大哭了一场。第二天,婉婉说什么也不愿意再去幼儿园了。婉婉的妈妈非常生气,找到陈老师理论:“亏你还是老师,怎么这样对待小孩子?”陈老师回应道:“你家婉婉就是比别人差,不信,你去问其他老师。”婉婉的妈妈气得说不出话,只好找园长投诉。园长在弄清楚情况后,严肃地批评了陈老师,要求他当着全班幼儿的面给婉婉道歉。
问题:
【题干】请你从教师职业道德的角度,评析陈老师的教育行为。
【答案】材料中,陈老师的教育行为是错误的,不符合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师德规范要求,需要我们引以为戒。
首先,陈老师没有做到的关爱学生的师德规范。关爱学生要求教师要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材料中,陈老师对于婉婉唱歌跑调,记不住歌词的问题没有耐心指导,反而差别对待贴小绿花,导致婉婉心理受到伤害,违背了关爱学生的师德规范。
其次,陈老师没有做到教书育人的师德规范。教书育人要求教师要遵循教育规律,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材料中,陈老师面对婉婉唱歌跑调记不住歌词的问题,没有及时给予帮助和指导,只是语言批评说婉婉比其他幼儿差,没有做到循循善诱、耐心教导。违背了教书育人的师德规范。
最后,陈老师没有做到为人师表的师德规范。为人师表要求教师要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材料中,陈老师在面对家长时没有尊重合作家长,没有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反而坚持认为婉婉发展较差,违背了为人师表的师德规范。
综上所述,陈老师的行为是错误的,不符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我们要引以为戒。
32.众所周知,文化是民族进步之魂,但是对正处于社会大变革的中国来说,文化的进步却是较为缓慢的,所取得的影响远没有经济领域明显,这的确值得我们深思。不容否认,急功近利的心态是导致文化浮躁的重要原因。“快”成了我们社会生活的不变节奏,无形中我们似乎进入了一个以“快”来博取“价值”的时代。当改革的现实进程与人们的心理预期形成反差时,焦虑、浮躁的文化心态便随之出现。
文化浮躁的突出表现,就是整个社会都急于求成:普通人期待一夜成名,渴望一夜暴富;地方管理动辄宏观战略,贪大求洋,不再扎实肯干、埋头苦干、任劳任怨;科研人员不肯再刻苦钻研、兢兢业业;企业经营者不再诚实劳动、诚信守诺、合法经营……人们耐不住寂寞,守不住自我,静不下心来,急功近利、心浮气躁,越来越成为人们生活的常态。在这种文化浮躁的氛围中,文化生活似乎越来越与真、善、美渐行渐远。
文化对社会的推动力,通常是在潜移默化中释放出来的,真正的文化应该对社会生活的基本价值和秩序有所坚持,因为文化的人文本性要求人们必须诉诸恒常的价值关切。在一个文化底蕴厚重的社会里,作为世代累积沉淀下来的文化习惯和文化信念,理应渗透于百姓的生活实践中,成为社会发展进步的稳定性要素。文化需要固根扶本,一个健康的社会需要为全体社会成员提供源源不断的、充足的精神资源,以满足全社会的精神慰藉之需求。
抑制文化浮躁,首先需要夯实全民族的信仰根基。信仰既是一个人的精神支柱,也是一个民族凝聚力的根本因素。文化浮躁,实际上也是文化精神支柱缺失的“躁动而浮”。心中有明确的信仰,我们才会“不畏浮云遮望眼”,在纷繁复杂的现象中守住我们最想要的东西。信仰的弱化与分散,对一个向上的民族来说是十分危险的,它会使人的心灵无所皈依,会弱化民族的奋发自强精神。
抑制文化浮躁,还需要自觉培育民族文化自信心。改革开放以来,西方文化影响中国既有的文化格局,加剧了中国的文化震荡,这种文化落差在催生了国人浮躁心态,甚至出现了文化的价值迷失。今天,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大幅度提升,我们有幸迎来了中国文化繁荣发展的契机。我们要涵养我们的文化元气,找到民族文化的“自我”。一个文化创新的时代,一定是一个充满民族文化自信的时代。
抑制文化浮躁,无疑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通过良好社会氛围的营造,让每个人沉下心来,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和思考,激发出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唯有如此,全社会才会面对中国社会发展凝聚共识,更加从容与自信地走向未来。--摘编自邹广文《抑制文化浮躁》
(1)【题干】文章认为文化浮躁产生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概括。(4分)
【答案】急功近利的心态是导致文化浮躁的重要原因。改革的现实进程与人们的心理预期形成反差时,焦虑、浮躁的文化心态便随之出现。
(2)【题干】抑制文化浮躁有何现实意义?请简要分析。
【答案】文化对社会的推动力,通常是在潜移默化中释放出来的,真正的文化应该对社会生活的基本价值和秩序有所坚持,因为文化的人文本性要求人们必须诉诸恒常的价值关切。在一个文化底蕴厚重的社会里,作为世代累积沉淀下来的文化习惯和文化信念,理应渗透于百姓的生活实践中,成为社会发展进步的稳定性要素。
第一,抑制文化浮躁,能够让我们在纷繁复杂的现象中守住我们的信仰,让我们心灵有所归依,强化民族的奋发自强精神。
第二,抑制文化浮躁,可以提升我们民族文化的自信心,让我们涵养文化元气,找到民族文化的自我,打造充满民族文化自信的时代。
第三,抑制文化浮躁,可以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让我们沉下心,主动学习和思考,激发个人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全社会凝聚中国社会发展的共识,更加从容自信的在走向未来。
相关推荐:
2021上半年教师资格真题及答案 ※ 万题库估分 ※ 微信对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