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考试吧论坛 Exam8视线 考试商城 网络课程 模拟考试 考友录 实用文档 求职招聘 论文下载
2011中考 | 2011高考 | 2012考研 | 考研培训 | 在职研 | 自学考试 | 成人高考 | 法律硕士 | MBA考试
MPA考试 | 中科院
四六级 | 职称英语 | 商务英语 | 公共英语 | 托福 | 雅思 | 专四专八 | 口译笔译 | 博思 | GRE GMAT
新概念英语 | 成人英语三级 | 申硕英语 | 攻硕英语 | 职称日语 | 日语学习 | 法语 | 德语 | 韩语
计算机等级考试 | 软件水平考试 | 职称计算机 | 微软认证 | 思科认证 | Oracle认证 | Linux认证
华为认证 | Java认证
公务员 | 报关员 | 银行从业资格 | 证券从业资格 | 期货从业资格 | 司法考试 | 法律顾问 | 导游资格
报检员 | 教师资格 | 社会工作者 | 外销员 | 国际商务师 | 跟单员 | 单证员 | 物流师 | 价格鉴证师
人力资源 | 管理咨询师考试 | 秘书资格 | 心理咨询师考试 | 出版专业资格 | 广告师职业水平
驾驶员 | 网络编辑
卫生资格 | 执业医师 | 执业药师 | 执业护士
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会计证) | 经济师 | 会计职称 | 注册会计师 | 审计师 | 注册税务师
注册资产评估师 | 高级会计师 | ACCA | 统计师 | 精算师 | 理财规划师 | 国际内审师
一级建造师 | 二级建造师 | 造价工程师 | 造价员 | 咨询工程师 | 监理工程师 | 安全工程师
质量工程师 | 物业管理师 | 招标师 | 结构工程师 | 建筑师 | 房地产估价师 | 土地估价师 | 岩土师
设备监理师 | 房地产经纪人 | 投资项目管理师 | 土地登记代理人 | 环境影响评价师 | 环保工程师
城市规划师 | 公路监理师 | 公路造价师 | 安全评价师 | 电气工程师 | 注册测绘师 | 注册计量师
缤纷校园 | 实用文档 | 英语学习 | 作文大全 | 求职招聘 | 论文下载 | 访谈 | 游戏
您现在的位置: 考试吧(Exam8.com) > 资格类考试 > 教师资格考试 > 复习指导 > 中学教育 > 正文

2010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辅导:第七章(2)

考试吧为使广大考生更好的备战教师资格证考试,为您提供教师资格教育学资料,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教学规律

  任何事物都有其客观规律,遵循规律办事才能取得成功。要搞好教学工作,提 高教学质量,就必须研究、分析教学过程,揭示其本质规律。

  教学规律是教学现象和教学过程中客观存在的、必然的、本质的、稳定的联系。 认识教学规律必须把握两点:一是必然性。只要有教学现象和教学过程存在,就有 教学规律存在。规律是教学要素间必然的而不是或然的联系。二是客观性。规律不 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规律既不能人为地制订和创造,也不能人为地废除和消灭。 所谓教学的基本规律,就是对教学过程的性质、方向和结果具有决定作用的那些本 质联系。以个重点介绍四条教学的基本规律。

  一、教学认识过程的简约性规律

  教学过程是学生认识与发展相统一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学生在教 师的引导下,把从人类文化中选取的知识经验内化为自身的知识和经验,实现着对 客观世界的认识;另一方面,学生在学习掌握知识经验的同时,实现着自身认知、 情意、技能和能力的全面发展。与人类一般认识过程相比,教学的认识过程既要遵 循人类认识的普遍规律,又具有简约性,这种简约性主要体现在认识的对象和条 件上。

  (一)学生的认识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

  所谓间接经验,既包括他人的经验,也包括人类的经验(种的经验)——人类 在文明史的演进历程中所积累起来的一切经验,而主要是种的经验。所以,间接经 验主要体现为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文学艺术等文化成果。这种经验一般以理性认 识的形式出现,通过书本来传递,通常又把间接经验叫做书本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其原因在于:间接经验是前人经过 无数次实践总结,并被实践所证明是正确的、概括化、理论化的知识体系,学生以 学习间接经验为主,可以大大缩短他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过程,体现出认识的经济 性、髙效性和简约性。学生所学的书本知识是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按照人类认识 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要求,精心编排的最基本的理论,在一定程度上是人类 文化发展史的缩影。学生以它为认识对象而发展自己的认识,可以使学生个体打破 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前人需要很长时间实践探索才能获得的认 识,使他们的认识迅速提高到人类社会已有的水平上来,站在人类已有的认识基础 上开拓新的认识领域。例如,人类对机械运动的认识,从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到 17世纪牛顿继承了伽利略、开普勒等人的研究成果,建立了牛顿三大定律和万有引 力定律为止,其间经历了两千多年的漫长岁月。而今天,学生在学习这些认识成果 时,只需用几十个小时甚至十几个小时就可以掌握牛顿力学。

  (二)学生学习间接经验要以直接经验为基础

  所谓直接经验,是指个体通过亲自参加实践活动所获得的经验,这是个人的经 验。在教学过程中,要使人类的知识经验转化为学生真正理解掌握的知识,必须以 个人以往积累的或现时获得的感性经验为基础,原因在于学生学习的书本知识是以 抽象的文字符号表示的,是前人生产实践和社会实践的认识和概括,而不是来自学 生的实践和经验。陶行知有句话:“接知如接枝”,间接经验好比新嫁接上去的枝条, 直接经验好比树干,间接经验只有根植于直接经验这个树干,才能存活并具有生命 力。学生学习的间接经验是基于直接经验并为了其直接经验的,这与成人完全相同。 任何缺少必要的感性认识或体验的理性认识,对学生而言都是抽象的教条,是不可 能变成学生认识世界的工具的。

  (三)教师的指导是实现认识简约性发展的有利条件

  精心编排的书本知识,只为学生认识简约性的发展提供了可能。鉴于学生认识 的局限,要使这种可能转化为现实,教师的积极启发与诱导是重要条件。它可以避 免学生认识的盲目性,保证学生在有利的条件下,最大限度地获取知识,发展自己 的能力,实现教学认识过程的简约性。

  二、教学与发展相互制约与促进的规律

  这里的发展具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指身体方面的发展,包括机体的正常发育 和体质的增强;二是指心理方面的发展,包括认知因素和非认知因素的发展,即知 识、能力和技能技巧、情感、兴趣、态度、意志、性格等方面的发展。这两方面的 发展都和教学有着紧密的联系。可以存在没有教学(指学校教学)的发展,但是并 不存在不包含发展因素的教学。进行教学活动,一方面受一定发展水平的制约,另 一方面又对发展产生极大的影响。

  (一)教学受制于学生的发展水平

  进行中学教育要以学生身心发展达到一定水平为条件,没有这些条件,就没有 进行中学教育的基础。对于各级教育来说都是如此。这是因为,人的身心发展具有 阶段性和连续性、加速期和关键期。这些特点是就一般而言,即就学生在不同时期 的发展共性而言。学生的发展除共性外还有个性,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个性差异。不 管是就身心发展的共性还是个性来说,都要求教学工作必须与之适应。否则,这种 工作将是低效的、无效的,甚至还会产生阻碍学生身心发展的不良影响。

  (二)教学与发展可以相互促进

  教学受制于学生的发展水平,意思是说教学要以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的成熟程度 及特点作为基础,并与之适应。但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问题的另一个非常重要 的方面是,教学不只是消极地去适应发展,它还可以积极地促进学生各个方面的发 展。教学可以促进学生发展的机制在于:第一,人类的知识经验实际上是人类发展 成果的外化,人在发展过程中创造着知识经验;第二,从人类知识经验中选取“少 而精”部分而组织成的教学内容,实际上也是人类发展成果的外化,其内核凝结着 作为.人的发展成果的“认知、情感、技能和能力等”;第三,通过教学过程,学生一 方面把教学内容中的知识经验内化为自身的东西,另一方面,把凝结在知识经验中 的人类“认知、情感、技能和能力等”内化为自身的发展成果,从而同时实现了发 展。这样,教学与发展内在地统一在一起。

  然而,教学只有恰当地处理与发展的关系,才能充分促进学生的发展,对学生 的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认为,每个学生都存在着两种 发展水平,一是现有水平,二是潜在水平,他们之间的区域称为“最近发展区”。教 学就是从这两种水平的个体差异出发,把“最近发展区”转化为现有发展水平,并 不断地创造更高水平的“最近发展区”。苏联教育家赞科夫关于“教学与发展”的理 论的核心思想是“以尽可能大的教学效果来促进学生的一般发展”。许多生理学家对 于人的大脑所具有的巨大潜力的研究,也都说明了教学工作如果处理得当,对学生 的一般发展是可以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的。

  三、教与学相互影响与作用的规律

  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组成的双边活动。教与学是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最

  基本的一对关系。教与学各以对方的存在为自身存在的前提,二者相互依存、相互 影响和作用。具体而言,在教学中,不但教师的教影响学生的学,使学生受到影响, 学生的学也规定和制约着教师的教,使教师受到影响。

  (一)教影响学

  教师教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学,教的立足点是使学生学得更好、更多、更 深、更有意义。教师闻道在先,术业有专攻,客观上也能够做到这一点。在教学中, 教师的教影响着学生学习的方向、内容、进程、结果和质量,起引导、规范、评价 和纠正的作用。教师的教还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学生学习主动积极性的发挥, 影响着学生的个性以及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主观上我们希望教师的教能够促进 学生的学,然而在实践中,教并不都是促进学,也有阻碍学的时候。教阻碍学主要 有两种表现:其一是显性的,教师不得要领、冷漠无情、枯燥乏味地教,使学生失 去学的兴趣和热情;其二是隐性的,教师照本宣科地讲授学生自己通过阅读便能看 懂的课本知识,这种教剥夺了学生学(独立学习)的机会,从而阻碍学生学习能力 和学习积极性的发展。当教师的教不是促进学生的学,而是阻碍学生的学的时候, 教失去了应有的价值。

1 2 3 下一页
  相关推荐:2010教师资格《中学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梳理汇总
       2010年教师资格《中学教育心理学》问答题汇总
       2010年教师资格小学心理学复习知识要点汇总
文章搜索
邓艳红老师
在线名师:邓艳红老师
首都师范大学副教授,硕导,博士。长期担任《教育学》、《课程...[详细]
教师资格考试栏目导航
版权声明:如果教师资格考试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800@exam8.com,我们将会及时处理。如转载本教师资格考试网内容,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