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页:第一节 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
第 2 页:第二节 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
第 3 页:第三节 教育与人的发展 |
第 4 页:第四节 教育制度 |
第 5 页:第五节 教育的目的 |
第 6 页:第六节 教育研究方法 |
第四节 教育制度
一、义务教育制度
(一)义务教育的概念
义务教育,是指依据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
国民教育。其实质是国家依照法律的规定对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实施的一定年限的强迫教育的制度。义务教育又称强迫教育和免费义务教育。义务教育具有强制性、免费性、普及性的特点。
(二)我国义务教育的确立和发展
1986年通过的《义务教育法》规定,国家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要求省、自治区、直辖市根据本地区经济、文化发展状况,确定推行义务教育的步骤。该法于同年7月1日起施行。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来一项重要的教育法.标志着中国已确立了义务教育制度。虽只有18条。但“国家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从此成为法定义务,因此,此法的制定也标志着我国基础教育发展到一个新阶段。
2006年6月29日在我国已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再次修订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以下简称“新《义务教育法》”),对我国义务教育制度进行重新思考和定位。该法自2006年9月1日起施行。由此拉开了我国义务教育向着均衡、公平方向快速发展的序幕。
(三)义务教育的特点
1.强制性。一是适龄儿童必须接受教育;二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
2.普及性。原则上义务教育覆盖我国所有适龄儿童、少年,也包括具有接受教育能力的盲、聋、哑、弱智和肢残的儿童、少年。
3.免费性。义务教育法明确规定了免收学费.收取杂费是义务教育一个阶段性现象.国务院已经明确要在两年内全部免除杂费。
二、我国现代学制的确立和发展
(一)旧中国的学制
1.1902年,我国正式颁布第一个现代学制——“壬寅学制”,但未实行该学制以日本学制为蓝本,只颁布而没有实行。1902年为壬寅年,故这个学制也称“壬寅学制”。
2.1903年,清政府颁布并推行了“癸卯学制”——我国实行的第一个现代学制
该学制分为三段五级:第一段初等教育,分初等小学堂(5年)和高等小学堂(4年)两级;第二段中等教育,中学堂5年;第三段高等教育,分为高等学堂(大学预科3年)和大学堂(3~4年),7岁入学,到28岁毕业,年限很长。该学制主要继承了日本的学制,是中国实行的第一个现代学制。该学制明文规定教育目的是“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实”,明显反映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另外,还规定不许男女同校,轻视女子教育。体现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特点。
3.1912年,全国教育联合会颁布了“壬戌学制”——又称“新学制”或“六三三学制”
1922年,在北洋军阀统治下,留美派主持的全国教育联合会以美国学制为蓝本,颁布了“壬戌学制”。又称新学制或六三三学制。小学六年,初中三年,高中三年。该学制明确以学龄儿童和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作为划分学校教育阶段的依据.这在我国现代学制史上是第一次。此后,国民党政府于l928年就学制作了些修改.但基本上继承了“壬戌学制’,并一直沿用到全国解放初期。
(二)、新中国的学制改革与发展
1.建国初期学制改革
(1)1951年,颁布《关于学制改革的决定》
1951年10月1日,新中国政务院公布了《关于学制改革的决定》,标志着我国学制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这个学制包括幼儿园到大学的完整体系。学制分为四段六级:幼儿教育四年,幼儿园收3—7岁的幼儿:初等教育五年,包括儿童和成人的初等教育,儿童初等教育7岁入学,年限5年,施以全面的基础教育:中等教育六年,包括中学、业余工农速成中学、业余学校、中等专业学校;高等教育二到五年,包括大学、专门学院和专科学校,各种政治学校和政治训练班。
(2)1958年,颁布《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
1958年9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又颁布了《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多快好省地发展教育事业.必须动员一切积极因素”。该指示提出了学制改革的“两条腿走路”的办学方针和“三个结合”、“六个并举”的具体办学原则。
此后.各地先后进行小学五年一贯制:中小学“五二二制”、“五三二制”;小学和初中“五四制”、“九年一贯”等教育实践。
2.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学制改革
(1)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2)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3)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了我国的基本教育制度(4)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有关教育制度的主要内容是:明确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简称“两基”)
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础.是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5)2001年,《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
有关教育制度的内容有:坚持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扫除青壮年文盲作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
重”:在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等农村贫困义务教育阶段,实行“一费制”收费制度。(三)我国当前的学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2010年6月21日,审议并通过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简称《纲要》),这是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第一个教育规划纲要,是指导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根据这一规划,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工作方针是: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纲要提出: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把育人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到2020年,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战略目标是:“两基本、一进入”,即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
具体来看,我国的学制改革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加强基础教育.落实义务教育
第一,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使各级政府承担起发展义务教育的责任,尽快确立和实行在国务院领导下,由地方政府负责、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
第二,建立健全经费投入机制,为农村义务教育的发展提供可靠的物质保障;
第三,因地制宜地调整农村中小学布局,促进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
第四,加大教育对口支援力度,促进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义务教育的发展:
第五.逐步统一中小学学制,推动农村义务教育的规范化发展:
第六,坚持农科教相结合和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的“三教统筹”,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
2.调整中等教育结构.发展职业教育
第一,加强经济体制改革,盘活企业,盘活市场,增加就业机会;
第二,用人单位要改变用人观念,保证单位人才的合理结构:
第三,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要注意适应市场,调整专业结构,提高教育质量;
第四,国家要有相应的扶持政策,引导中等职业技术教育走出困境。
第五,对于普通中学,尤其是普通高中,注意按四种模式进行规划:有基础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办成以升学预备教育为主的学校:大部分普通高中通过分流,办成兼有升学预备教育和就业预备教育的学校,少部分学校办成以就业预备教育为主的学校,还可以举办少量特色学校。
3.稳步发展高等教育.走内涵发展为主的道路
在今后一段时问内。高等教育改革重在扩大规模,优化结构,提高质量。高等教育的结构调整,一是层次结构的调整。即在发展本科教育的同时,大力发展地区性专科教育,扩大研究生培养数量,同时明确各类学校的分工,保证不同层次人才的培养规格、质量和特色。二是科类结构的调整。即调整各类专业人才的培养比例。稳定基础学科的规模,注重发展新兴学科和边缘学科,重点发展应用学科,减少专门学院,增加综合性大学。
4.重视成人教育、发展终身教育
第一,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要结合起来;
第二,发展规模与提高质量要结合起来;
第三,提高中间与扩展两头结合。所谓“提高中间”,即指提高专科和本科层次的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扩展两头”指一头向初、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延伸,一头向研究生层次延伸。
三、发达国家学制改革发展的主要趋势
现代教育特别是二战以后的教育制度,呈现出一些共同发展趋势:
(一)义务教育的范围逐渐扩展,年限不断延长
各国的义务教育年限长短不一,大多在9年左右.包括小学和初中教育阶段。随着知识社会的到来.为了提高人才素质,大多数国家的义务教育的范围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这主要表现在义务教育的一端在逐渐向学前教育方向扩展,而另一端则向初中后教育阶段延伸。
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二战前学前教育很少被纳入国家教育系统.但现在许多国家采取了措施。把学前教育列为国家义务教育范围.以提前实施义务教育,把学前教育的后期和义务教育的前期有机地衔接起来,改变过去那种学前教育与义务教育相互脱节的情况。
2.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自19世纪中叶.一些欧美国家颁布了初等教育的义务教育法后,义务教育逐步成为国际潮流,被视为衡量一个国家文明的标志之一。现在世界上有近三分之一的国家提出了年限不等的义务教育普及目标。许多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的义务教育正继续向后延伸,不仅要普及高中,还要普及职业技术教育,甚至高等教育。
(二)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
普通教育主要是以升学为目标,以基础科学知识为主要教学内容的学校教育: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目标,以从事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的知识和技能为主要教学内容的学校教育。二战前,世界各国普遍推行双轨制教育制度.即为升入高一级学校做准备和为就业做准备的教育制度,双轨之间几乎是不通的。二战后,综合中学的比例逐渐增加,出现了普通教育职业化、职业中学普通化的趋势。
(三)高等教育大众化、普及化
在当前各国的学制改革中,高等教育大众化、普及化的趋势也非常明显。按通行说法,一国高校入学率,即在校大学生人数占同龄人的比例在15%以下为精英教育,15%一50%为大众化教育,50%以上可算是达到普及。目前,西方发达国家的高等教育已达到大众化,正在向着普及化发展,有的国家如美国甚至已经进入了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而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正在为高等教育的大众化而努力。我国高校于1999年开始大幅度扩招。高等教育在读人数急剧增加,毛入学率已经由1998年的9.8%增长到2010年的26.5%,跨人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
(四)终身教育体系的建构
知识经济社会的到来,以及人们就业所需的受教育程度不断提高,以往那种一次职前受教育终身。享用的教育和劳动格局开始被打破。于是,人们对接受年限越来越长的教育有了要求,尤其是专业技术人员,更需要通过不断学习来改造、补充、发展自己的知识与技能结构。以不断适应日益变化的社会与日益复杂的工作。作为提供和更新人们的知识、提高人们生存和工作能力的主要手段的终身教育便应运而生,并且得到迅速发展。同时,成人教育、继续教育、回归教育等也迅速发展,如各种形式的函授教育、广播电视教育、业余教育、在职教育等得到广泛的发展。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苏 | 山东 |
安徽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深圳 |
广东 | 河北 | 湖南 | 广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庆 | 云南 |
贵州 | 西藏 | 新疆 | 陕西 | 山西 |
宁夏 | 甘肃 | 青海 | 辽宁 | 吉林 |
黑龙江 | 内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