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页:一、教育目的概述 |
第 2 页:二、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 |
三、我国的教育目的
(一)新中国的教育目的1957年,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伺题》中提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这一教育目的在当时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和人才培养起到了非常大的指导作用,对以后的教育目的的演变也产生了很大影响。
1978年,我国的教育目的在人大会议上通过的宪法中被表述为:“我国的教育方针是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1981年,《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教育目的有新的表述:“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又红又专、知识分子和工人农民相结合、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相结合的教育方针。”
1982年,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
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教育要为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各级各类合格人才,“所有这些人才,都应该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和社会主义事业,具有为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而艰苦奋斗的奉献精神,都应该不断追求新知,具有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创造的科学精神”。
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义务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努力提高教育质量,使儿童、少年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为提高全民族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的建设人才奠定基础。”这里首次把提高全民族素质纳入教育目的。
1990年,《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的建议》把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明确表述为:“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各级各类学校要认真贯彻‘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方针,努力使教育质量在90年代上一个新台阶。”
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把教育目的表述为:“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001年,《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明确提出:“坚持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2006年,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义务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使适龄儿童、少年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
基础。”
2010年7月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一2020年)》强调:“促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有机融合,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
1.德育
德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系统的影响,把一定的社会思想和道德转化为个体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教育。德育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基本功能就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智育的方向。
2.智育
智育是传授给学生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发展他们智力的教育活动。智育在社会文明建设中起着不可缺少的和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全面发展教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智育的任务主要包括:
(1)向学生传授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培养基本的技能技巧。
(2)发展学生的智力。智力是指保证人们有效地进行认识活动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综合,它包括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记忆力、注意力等因素,其中,思维能力是决定性的因素。
3.体育
体育是以身体活动为基本内容,促进人的身心发展的培育人、塑造人的过程。体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青少年一代的身心健康水平关系到整个国家、民族的强弱盛衰。
体育的任务主要包括:
(1)增强学生体质(根本任务),其中包括促进学生正常发育和身体各器官机能的发展,全面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和人体基本活动能力,提高适应环境的能力;
(2)向学生传授体育和卫生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3)通过体育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4)向国家输送优秀体育运动员,促进我国体育水平的提高。
体育的组织形式:
(1)体育课(基本组织形式);
(2)早操、课间操;
(3)课外体育锻炼;
(4)运动队训练;
(5)运动竞赛。
4.美育
美育是通过现实美和艺术美的形象化形式打动学生情感,使学生在心灵深处受到感染和感化,从而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审美观点,具有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
美育的任务主要包括:
(1)使学生具有正确的审美观和感受美、鉴赏美的知识和能力;
(2)培养学生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心灵美和行为美。
美育的实施途径:
(1)通过各科教学和课外文艺活动实施美育;
(2)通过大自然实施美育;
(3)通过社会日常生活实施美育。
5.劳动教育
劳动教育是引导学生掌握劳动知识和技能,形成劳动观念和习惯的教育。劳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能促进学生优良品德的发展,有利于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还能增强学生体质,有利于完成升学和就业的双重任务,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
劳动教育的途径:
(1)通过校办工厂(或车间)和农场(或实验园地)的劳动进行劳动教育;
(2)通过参加校外的工厂、农场或农村的劳动进行劳动教育;
(3)通过服务性劳动,尤其是社会公益劳动进行劳动教育。
综上所述,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都是全面发展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们各有各的基本任务,不能相互代替,但又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一个整体。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苏 | 山东 |
安徽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深圳 |
广东 | 河北 | 湖南 | 广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庆 | 云南 |
贵州 | 西藏 | 新疆 | 陕西 | 山西 |
宁夏 | 甘肃 | 青海 | 辽宁 | 吉林 |
黑龙江 | 内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