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观察学习与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1、班杜拉认为人后天学习有两类:直接经验学习和间接经验学习(观察学习)
2、观察学习:个体以旁观者的身份,观察别人的行为表现(自己不必实际参与活动)即可获得的学习。在某些情境下,只根据观察别人的直接经验的后果,就可以在间接中学到某种行为。也称为“替代学习”。
3、学习情境中的刺激:名义刺激和功能刺激。
4、观察学习的过程:注意过程、保持过程、动作再现过程、动机过程。
社会学习理论关于学习影响因素的基本观点:
5、交互作用:(1)第一种交互作用“单向的相互作用论”(2)第二种交互作用“双向的相互作用论”(3)第三种交互作用“三元交互作用”,认为个体、环境与行为因素是交互决定的,三因素彼此交互影响。个体的学习因素是前因决定因素与后果决定因素的函数。前因决定因素既包括个体因素,也包括某些环境因素;后果决定因素主要指行为的结果,可以来自外部环境也可以来自内部,由自我引发。
6、模仿的四种方式:(1)直接模仿(2)综合模仿(3)象征模仿(4)抽象模仿
7、反应结果具有:信息功能、动机功能、强化功能。
8、强化:除了传统的外部强化,还包括替代强化、自我强化。
(1)替代强化:指人们人们通过他人行为受到奖惩的观察而相应地调整自己的行为的过程。
(2)自我强化:根据自己设立的一些行为标准,以自我奖惩的方式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调节。自我强化是人类特有的现象。
(3)班杜拉认为:强化不是提高行为出现概率的直接原因,在学习中没有强化也能获取有关信息,形成新的行为模式,强化在学习中的作用在于它能够激发和维持行为的动机以控制和调节人的行为。这种作用是人在认知了行为与强化之间的依存关系后所产生的对下步强化的期待。他把期待区分为:结果期待和效能期待。
9、效能期待:即自我效能感。指人对自己能够进行某一行为的实施能力的推测或判断,即对自己行为能力的主观判断。(1)培养自我效能感的途径:行为的成败经验、替代性经验、语言说服、情绪和生理状态。(2)自我效能感的功能:①决定人们对活动的选择及对该活动的坚持性;②影响人们在困难任务前的态度;③影响新行为的习得及习得行为的表现;④影响活动时的情绪。
10、示范教学:“示范”是观察所学习的对象。包括:真实的示范、象征性示范、创造性示范。
(1)示范过程:①在教学情境中确认适当的榜样②建立行为的机能价值③引导学习者的认知和动作再造过程。
(2)观察学习的教学步骤:①分析拟示范的行为②建立行为的功能性价值并选择行为的示范者③发展教学序列④实施引导学习者认知和动作再生过程的教学。
11、对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的评价:P95
相关推荐: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苏 | 山东 |
安徽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深圳 |
广东 | 河北 | 湖南 | 广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庆 | 云南 |
贵州 | 西藏 | 新疆 | 陕西 | 山西 |
宁夏 | 甘肃 | 青海 | 辽宁 | 吉林 |
黑龙江 | 内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