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史,就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结合并逐步形成一个独立分支的历史。教学心理学从最初的被附庸于普通心理学或被融合于发展心理学,到成为--I'q独立的学科并形成比较完整的体系,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历程。教育心理学遵循学科发展的一般性历史发展规律,大致经历了以下四个时期。
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
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1913—1914年,此书又被发展为三大卷《教育心理学大纲》。桑代克把教育心理学分为三部分:人的本性、学习心理、个别差异及其原因。这一著作奠定了教育心理学发展的基础,而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名称和体系也由此确立。
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
20世纪20年代以后,西方教育心理学吸收了儿童心理学和心理测验方面的成果,大大地扩充了自己的内容。30年代以后,学科心理学迅猛发展,也成为教育心理学的组成部分。40年代,弗洛伊德的理论盛行,有关儿童个性、社会适应以及心理卫生等问题也进入了教育心理学的研究领域。50年代,程序教学和教学机器兴起,同时信息论的思想为许多心理学家接受,这些成果也影响了教育心理学的内容。这一时期美国出版的教育心理学教科书以及教育心理文选之类的书籍多达上百种,但由于没有统一理论指导,版本种类繁多、体系多样,所以这时的教育心理学尚未成为一门具有独立理论体系的学科。
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
20世纪60年代开始,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内容和体系出现变化。内容日趋集中,如教育与心理发展的关系、学习心理、教学心理、评定与测量等几个方面的研究为大多数心理学家所公认。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具有独立理论体系的学科正在形成。
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
20世纪80年代以后,教育心理学体系越来越完善。布鲁纳在1994年总结了教育心理学十几年来的成果,提出了主动性研究、反思性研究、合作性研究及社会文化研究等四个方面的内容。
20世纪80年代后期,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信息技术教育应用的研究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探讨了在多媒体网络环境下学生学习过程的特点,如何为学生创造有利的学习环境来促进其获得知识并培养其学习能力等问题。这些研究为学习和教学理论的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
我国的教育心理学最初是从西方引进的,l924年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建国前,某些学者结合我国的实际,对学科心理尤其是汉语教育心理、教育与心理测验进行了一定的科学研究,但大多模拟西方,没有形成自己的理论体系。建国后,心理学家们主要学习和介绍了苏联的教育心理学理论和研究,做了一些有关教学改革的儿童入学年龄的实验研究。之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曾一度中断。直到20世纪70年代后期开始,教育心理学重新复苏繁荣。目前我国教育心理学工作者正在不断地吸收国外的先进科研成果,结合我国教育教学的实际,开展理论和应用研究,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相关推荐: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苏 | 山东 |
安徽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深圳 |
广东 | 河北 | 湖南 | 广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庆 | 云南 |
贵州 | 西藏 | 新疆 | 陕西 | 山西 |
宁夏 | 甘肃 | 青海 | 辽宁 | 吉林 |
黑龙江 | 内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