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德育
第一节 德育的意义、目标和内容
一、德育概述
(一)德育的概念
德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影响,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身体力行,以形成他们的品德和自我修养能力的教育活动。简而言之,德育就是教师有目的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活动。
(二)教育学范畴的德育与伦理学范畴的道德教育的关系
联系:教育学范畴的德育反映伦理学范畴的道德教育的要求。
区别:伦理学范畴的道德,作为一种意识形态,是相对于政治观念、法律观念、宗教观念和艺术观念来划分的,因此它侧重人的行为规范和风尚。教育学上的德育是相对于智育、体育来划分的,它的范围包括培养学生一定的思想品质、政治品质和道德品质。
(三)德育的性质
德育具有社会性、历史性、阶级性和民族性、继承性。德育的性质是由特定社会的经济基础决定的。
(四)德育的形式
德育包括家庭德育、学校德育、社会德育等形式。学校德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和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与需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社会思想道德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品德内部矛盾运动,以使其形成教育者所期望的品德的活动。
二、德育的意义
(一)德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条件和保证
我国现阶段的根本任务是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德育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又贯穿于物质文明和民主政治的建设之中。社会主义学校是培养建设人才的必要场所,是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
从长远看,学校德育具有战略意义,因为现在的中学生是社会主义事业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把他们培养成有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一代新人,将对我国未来的社会风气、民族精神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产生决定性影响。
(二)德育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条件和保证
青少年正处在长身体、长知识的时期和思想道德品质形成、发展的时期,他们思想单纯,爱学习,追求上进,充满幻想,富于理想,可塑性强,但知识经验少,辨别是非能力差,容易受各种思想道德影响。因此,必须运用正确的思想和方法对他们进行教育,以使他们形成良好的品德,增强抵制错误思想道德影响的能力,引导他们沿着社会主义要求的方向发展,促使他们健康成长,否则就可能误入迷途。
(三)德育是实现教育目的的条件和保证
社会主义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我国《宪法》规定:“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人的德、智、体等是相互联系、影响、制约、促进的辩证统一体。德育可以促进青少年、儿童的品德发展,为他们体、智等的发展提供保证和动力。
三、德育目标
(一)德育目标的概念
德育目标是通过德育活动在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发展上所要达到的总体规格要求,即德育活动所要达到的预期目的或结果的质量标准。德育目标是德育工作的出发点,它不仅决定了德育的内容、形式和方法,而且制约着德育工作的基本过程。
(二)我国中小学德育目标的总要求
1989年,《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通知》中提出了我国中小学的德育目标:“把全体学生培养成为爱国的具有社会公德、文明行为习惯的遵纪守法的好公民。在这个基础上,引导他们逐步确立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并不断提高社会主义思想觉悟,使他们中的优秀分子将来能够成长为坚定的共产主义者。”
199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各级各类学校必须更加重视德育工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按照德育总体目标和学生成长规律,确定不同学龄阶段的德育内容和要求,在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和行为规范方面,要形成一定的目标递进层次。要加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教育,使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要有针对性地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教育,理想、伦理道德以及文明习惯养成教育,中国近现代史、基本国情、国内外形势教育和民主法制教育。把发扬民族优良传统同积极学习世界上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结合起来。”
(三)初中阶段德育目标的要求
思想政治方面的基本要求是:热爱祖国、热爱家乡、关心家乡建设;有民族自豪感、自尊心;懂得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了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常识;初步具有惜时守信、重视质量、讲求效益、优质服务等与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相适应的思想观念;有基本的民主与法制的观念,知法、守法;立志为实现四化、振兴中华而学习,正确对待升学和就业,初步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相信科学,反对封建迷信和陈陋习俗。
道德行为方面的基本要求是:尊重、关心他人,爱护、帮助他人,热爱班级和学校集体,爱护集体荣誉;积极参加劳动,初步养成劳动习惯和生活自理能力,养成自觉遵守社会公德的良好品质。
个性心理素质和能力方面的基本要求是:养成诚实正直、积极向上、自尊自强的品质,具有初步的分辨是非等能力。
(四)高中阶段德育目标的要求
思想政治方面的基本要求是: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开放的形势,具有与祖国休戚与共的感情;有振兴中华,建设家乡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能够把个人前途与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结合起来;进一步树立与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相适应的价值观念、竞争观念和改革、开放的意识;初步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观点和方法观察分析社会现象。
道德行为方面的基本要求是:具有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相结合的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精神;树立劳动观点,有良好的劳动习惯、较强的生活自理能力和艰苦奋斗的思想作风;遵守公民道德,懂得现代文明的生活方式和交往礼仪。
个性心理素质和能力方面的基本要求是:养成坚毅勇敢、不怕困难敢于创新的品格;对不良影响有一定的识别能力和分析能力,并具有一定的自我管理等能力。
(五)制定德育目标的依据
制定德育目标主要有以下依据:①时代与社会发展的需要;②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③民族文化及道德传统;④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及心理特征。
四、德育内容
德育内容是指实施德育工作的具体材料的主体设计,是形成受教育者品德的社会思想政治准则和道德规范的总和。它关系到用什么道德规范、政治观、人生观、世界观来教育学生的重大问题。德育目标确定了培养人的总体规格和要求,但必须落实到德育内容上,唯有选择合适的内容并进行科学的课程设计,才能进行有效的德育活动,达到预期目标。
通常,选择德育内容的依据有三点:①德育目标,它决定德育内容;②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特征,决定了德育内容的深度和广度;③德育所面对的时代特征和学生思想实际,决定了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同时,选择德育内容还应考虑文化传统的作用。德育内容总是随时代的发展而变化,因不同国家的社会性、发展水平和文化传统而各显特色。根据1988年、1994年和1996年中共中央颁布的有关决定,我国学校德育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政治教育
政治教育主要是按照特定国家的政治观和社会对公民的一般要求,对公民进行系统的政治理论教育和法制教育以及社会行为规范教育。我国的政治教育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教育、阶级教育、世界观教育和社会科学教育。现阶段主要是学习邓小平理论,学习国家政策法规,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我国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要内容是“加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争取实现包括台湾在内的祖国的统一,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二)思想教育
思想教育是有关人生观、世界观以及相应思想观念方面的教育,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人生观教育、革命理想和革命传统教育、劳动教育、自觉纪律教育。
世界观是人们对世界的根本看法和态度。人生观是世界观的一部分,是人们对待人生问题的根本观点和态度。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人类历史上最进步、最科学的世界观。无产阶级人生观又称共产主义人生观、革命人生观,它是人类历史上最高尚、最科学的人生观。革命理想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能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人生理想,继承和发扬优良的革命传统,为人类美好未来和共产主义而奋斗。在社会主义社会,劳动是每一个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每一个有劳动能力的人都应该以自己的劳动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贡献,并以自己的诚实劳动获取应得的劳动报酬,以维持自己及其家庭的生存和发展。纪律是一定社会或阶级的产物。社会主义社会提倡自觉纪律,即建立在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基本一致基础上的、人们自觉遵守的纪律。
(三)道德教育
道德教育注重受教育者的良好个性塑造培养,包括有关道德知识学习、传统美德教育、审美及情操教育、社会公德教育,以及道德思维能力、道德情感和信念、良好的行为习惯等。
道德知识和传统美德教育是青少年人格发展的重要内容。懂得一般的道德知识,对真、善、美有正确的认识,尤其对民族传统有深刻的体会,能较好地促进学生积极向上。审美及情操教育能净化人的灵魂,使青少年在体验祖国壮丽山河、英雄及先辈高尚情操中获得良好的体验和升华。社会公德是维护正常人际关系的行为习惯,是一个民族进步的重要标志。它首先要求培养学生相互尊重的人际意识,懂得维护社会公德的重要性,从而养成文明礼貌的行为举止。道德认知、情感、意志的养成也是道德品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四)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是指通过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知识的教育和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预防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的发生,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1994年8月31日)已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正式列入其中。该文件第9条指出:“要积极开展青春期卫生教育,通过多种方式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
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任务是:①针对大多数心理健康的学生而言,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预防心理障碍的发生,促进学生心理机能、人格的发展与完善。②就有心理障碍的学生而言,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排除学生的心理障碍,预防心理疾病的发生,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③针对少数有心理疾病的学生,进行心理咨询与治疗。
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主要分三个方面,即学习辅导、生活辅导和择业辅导。随着社会的发展,心理问题的增多,人们对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重视。现在有一种趋势,即把心理健康教育独立于德育之外,成为青少年、儿童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
相关推荐: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苏 | 山东 |
安徽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深圳 |
广东 | 河北 | 湖南 | 广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庆 | 云南 |
贵州 | 西藏 | 新疆 | 陕西 | 山西 |
宁夏 | 甘肃 | 青海 | 辽宁 | 吉林 |
黑龙江 | 内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