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学生管理与团队管理
(判断)学生管理是学校管理者通过学校的各种组织和方式,有目的地对学生的各种活动进行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以实现学生德、智、体各方面全面发展,使其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过程。学生管理既是一个计划、协调和控制的过程,也是师生之间进行互动的过程。
(选择)学生管理的三个基本因素:管理者、管理手段和管理对象。
(选择)学生管理的特点:①学生管理的复杂性、②学生管理的全面性、③学生管理的教育性、④学生管理的周期性、⑤学生管理的沟通性。
(选择、简答)学生管理的内容:学生学籍的管理、学生的常规管理、学生的德育管理、学生学习的管理。
(判断)学籍管理是学校维护教学秩序、规范办学行为、提升学校整体办学水平的一项重要的常规工作,也是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重要的日常工作。
(判断)常规管理是学生入校后接受的正常的、规范的基本管理工作,是提高学生教育质量的保证。
(简答)学生的德育管理(如何搞好对学生的德育管理)? 1加强组织领导;2健全学校德育管理系统;3提高管理者的素质;4加强校园文化建设;5改革学生的德育评价制度;6充分发挥校外资源的影响作用。
(简答)对学生进行学习管理的基本要求? 1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2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3对学生学习做出积极的评价。
(选择)学生管理的方法:班级管理法、自我管理法、思想教育法、行政管理法、制度管理法。
(选择)班级管理方法的分类:说服教育法、榜样示范法、活动教育法、情境陶冶法、实践锻炼法。
(判断)自我管理法是指学生自己组织起来,自我评价、自我认识、自我控制的一种管理方法。
(选择、简答)实现学生的自我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加强学校民主建设,促进学生自我管理;2搞好学生组织建设,强化学生自我管理;3加强社会实践环节,完善学生自我管理。
(选择、简答)运用思想教育法必须符合以下基本要求:1在学习和生活上关心学生;2正确引导学生。
(选择)行政管理方法有以下特点:权威性、强制性。
(选择)规定规章制度必须符合以下基本要求:教育性、科学性、政策性、透明性。
(简答、判断)学生管理的目的:1学生管理是以“育人”为目的的活动;2学生管理要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
(判断)中小学管理目标是根据国家制定的中小学教育的总体目标而确立的,换而言之,学生管理目标是教育目标和管理目标的集中反映。
(判断)学生管理的原则是学校管理者在管理学生过程中所必须遵循的指导思想和行为准则。
(选择)学生管理的原则:1社会主义方向性原则;2整体性原则;3激励性原则;4民主性原则;5教育性原则;6规范性原则;7程序性原则;8社会协调性原则;9有效性原则。
(简答)学生管理的任务? 1制定合理的学生管理目标;2建立规范的学生管理制度;3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管理。
(选择)学生管理的作用:稳定性作用、导向性作用。
(判断)学生管理是学校管理的中心任务之一,肩负着培养新世纪合格人才的重任。
(简答)团队管理的特点? 1团队以完成共同目标为主要任务;2团队以成员的相互依存为重要保障;3沟通协调是团队运作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部分;4团队成员共同担负团队的责任。
(选择)团队的核心要素:目标、人员、团队的定位、职权、计划。
(选择)团队的组织形式:问题解决型团队、自我管理型团队、多功能型团队、虚拟型团队。
(选择)团队的构建:共同愿景、共同的目标、合理配置成员、培养良好的团队文化
拥有共同的愿景和目标是团队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判断)共同目标是团队凝聚力的源泉,也是团队能否成功的关键。
(判断)团队文化是指导团队及其成员的一种价值理念,这种价值理念体现在每个成员的意识上,最终成为指导成员行为的一种思想。
(简答)高效团队的打造与管理? 1强化共同愿景建设,提高团队凝聚力;2加强沟通,建立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3营造团队文化,增强成员的归属感。
第二章 班级管理与班主任工作
(判断)班级是一个有一定人数规模的学生集合体,是学校按照一定的教学任务和规章制度组织起来的有目的、有计划地执行教学管理和教学智能的正式群体。班级是学校里班和级的总称。
(判断)班级不仅是学校开展教学活动的基本单位,也是学生从事集体活动、结交好友的场所。
(选择、判断)班级授课制的产生与发展:1、公元前一世纪上半期的尼录时代,昆体良 的老师 帕利门使用了班级授课制;2 、17世纪捷克教育家 夸美纽斯 对班级授课制从理论上加以总结和论证,并著有《大教学论》;3、1862年 清政府的 京师同文馆 产生了班级授课制的最早雏形。1901年的“废科举、兴学堂”开启了以班级授课制为基本形式的现代教育。
(判断)班级管理是班级管理者按照一定的要求,运用适当的方法,为了建设良好的班集体和实现共同的目标而进行的综合性活动。
(选择)班级管理的构成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班级活动环境、班级教育与管理的内容、班级规范。
(选择)班级管理的特点:目的的教育性、内容的广泛性、对象的不成熟性。
(简答)班级管理的意义与作用? 1班级管理是学校工作的基础;2班级管理是教育活动的保证;3班级管理是班集体建设的必要条件;4班级管理是营造学生成长的重要环境。
(判断)班级管理目标是用来表达班级管理者希望学生最终所达到的境界及规格要求。它是一切班级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最后考核和评价班级管理效果的衡量标准。
(了解)班级管理目标的制定:1 制定班级管理目标的依据:①基本依据 ②理论依据 ③实践依据 2制定班级管理目标的影响因素;①客观因素 ②主观因素 3制定班级管理目标的步骤与方法。
(选择、简答)制定班级管理目标的步骤与方法:分析现状、研究信息、把握理论、体察民心、确立目标。
(选择)班级管理的内容:班级德育管理、班级学习管理、班级文体活动管理、班级常规工作管理。
(选择)班级德育管理的方法:组织法、激励法、规章制度法。
(简答)班级学习管理:1营造学习环境;2制定学习计划;3培养自学能力和学习习惯。
(判断)常规工作是班级管理的经常性工作,是为了保证学生学习 生活和各项活动的顺利开展的相关工作
(选择)班级管理的过程:(制定计划、落实目标、检查和总结工作。)1、班级管理计划的制定;2、班级管理计划的实施;3、班级管理的总结。
(判断)班级管理计划即班级工作计划,是班级管理活动的开始,也是班级管理工作的总的行动指导方案。
(选择)班级管理计划的实施过程:分解目标、组织实施、协调工作、激励学生。
(简答)构建班级文化的意义? 班级文化对学生的行为具有重要影响,它对学生的行为具有驱动力、同化力和感染力。1、营造班级文化,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2、重视班级文化,可以为学生树立典型化的人格榜样;3、构建和谐班级文化,有助于学生自主能力的发挥。
(判断)班级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班级文化是指班级生活中的一切文化要素。狭义的班级文化是指班级全体成员创造出来的独特的文化。硬文化 也就是 显性文化也就是物质文化;软文化是 隐性文化,包括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和行为文化。
(选择)班级文化的特点:教育性、凝聚性、制约性、自主性。
(选择)班级文化的主要内容:1 班级物质文化;2 班级行为文化;3 班级制度文化;4 班级精神文化。
(简答)班级文化建设的策略与管理? 1、精心装点教室,营造积极向上的物质文化氛围;2、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构建班级制度文化;3、打造班级精神,构建班级精神文化。
(简答)班主任的职责? 1(判)组织和建设良好的班集体是班主任的首要工作;2(判)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是班主任工作的中心任务;3(判) 协调校内外各种力量是班主任义不容辞的责任;4(判)组织与开展班会活动是班主任重要的日常工作。
(简答)为了形成一个良好的班集体,班主任须做到以下几点? 1 选拨和培养一支强有力的班干部队伍;2 对全班同学提出班级建设目标;3 制定班规并认真的贯彻执行;4 培养健康的班集体舆论。
(简答)班主任的素质? 1.班主任的思想品德素质;2.班主任的知识和能力素质;3.班主任的身体和心理素质。
(选择)班主任的知识素质:1、精深的专业知识;2、全面的教育理论知识;3、广博的文化知识。
(简答)班主任的教学管理能力? 1 设计教学环境的能力;2 选拔和培养班干部的能力;3 组织班级活动的能力;4 深刻敏锐的观察分析能力;5 培养学生合作精神的能力;6 应变能力;7 广泛的交往协调能力;8 生动的语言表达能力。
(选择)班主任培养的途径:开展全员培训、实施岗前培训、进行专项培训。
(选择)新任班主任岗前培训可以采取多种形式:资深教师指导模式、集中训练模式、校本培训模式。
(判断)班主任的评价是对班主任的素质、工作业绩等各方面做出的一种价值判断,它是对班主任进行管理的重要环节之一。
(多选)班主任评价的作用:目标导向作用、反馈调节作用、监督促进作用、保证作用。
(选择、简答)班主任工作的评价主要依据:1 班主任的职责和任务;2 班主任的素质;3 优秀班主任的特点和条件;4 学生、家长、任科教师的反馈。
第四章 共产主义青年团
(判断)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简称共青团)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是广大青年在实践中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学校,是中国共产党的助手和后备军。
(选择)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原名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共青团1922年5月诞生。
(了解)共青团的组织原则是民主集中制,其基本组织原则是:1.团员个人服从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组织服从上级组织;2.团的全国领导机关是团的全国代表大会和它产生的中央委员会,地方各级团的领导机关是同级团的代表大会和它产生的团的委员会。团的各级委员会向同级代表大会负责并报告工作;3.团的各级领导机关,由选举产生;4.团的各级领导机关应当经常听取并认真处理下级组织和团圆的意见;5.团的各级委员会实行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
(选择)共青团的基本职能:党的后备军、国家政权的支柱、联系群众的纽带。
(了解)入团与离团:年龄在十四周岁以上,二十八岁以下的中国青年,承认团的章程,愿意参加团的一个组织并在其中积极工作、执行团的决议和按期缴纳团费,可以申请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团员年满二十八周岁,没有担任团内职务,应该办理离团手续。 团员加入共产党员以后仍保留团籍,年满二十八周岁,没有在团内担任职务,不再保留团籍。
(选择)团的标志:团徽、团章、团旗、团歌。
(选择)中学(中专)学校团的组织系统一般分为三级:一级团组织为校团委,二级团组织为年级团总支,三级团组织为团支部。
(简2)学校团组织的队伍建设? 1、重视团组织建设;2、充分发挥基层团委作用;3、规范团员队伍建设;4、加强团干部的管理;5、做好思想、组织和作风建设。
(选择)团干部的作用:先锋作用、核心作用。
(选择)团干部的培养:思维能力的培养、知识能力的培养、协作能力的培养、信息技术的培养。
(选择)对于广大青年来说,活动就是团的生命。
(简答)共青团活动的重要作用? 1、通过活动吸引、团结广大青年群体;2、通过活动增添团组织的活力;3、通过活动教育广大团员;4、通过活动使团干部和团员受到锻炼。
(选2)共青团活动的要求:内容决定形式、从实际出发、适合青少年特点。
(选择)共青团活动的内容:教育类活动、生产类活动、科技类活动、公益类活动、组织类活动、文娱类活动、体育类活动。
(选择)共青团活动的形式:团日活动、具有特色的活动、各种文体活动。
第五章 学生会组织
(简答)学生会的职责? 1、组织开展学生各项活动;2、积极参与学生的管理工作;3、组织学生深入社会;4、沟通与联系各项组织关系。
(选择)学生会以“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教育”为目的、谋求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学生群众团体。 学生会的作用:桥梁纽带作用、榜样示范作用。
(简答)学生会的工作思路:1、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管理理念;2、建立引导型的工作方式;3、拓宽活动的领域和内容;4、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水准。
(选择)学生会的工作机制:沟通机制、监督机制、自身建设。
(选择)学生会的工作原则:1民主集中制原则;2、弹性结构原则;3、责权统一原则;4、民主监督原则。
(简2)学生会的工作要求:1、健全学生会组织;2、确立学生会基本任务;3、明确学生会内部职责。
(选择)学生会的制度建设:1、建立汇报工作制度;2、建立会议制度;3、建立检查考核制度;4、建立评比表彰和奖惩制度。
(简2)学生会的干部队伍建设? 1.选拔贤能,加强学生会形象建设;2.奖惩结合,充分调动学生干部的工作积极性;3.因势利导,提高学生会干部的思想道德素质。
第六章 同辈群体的认识与管理
(了解)班集体、少先队、青年团、和学生会都是由学生组成的。这些群体有着共同的目标指向,均属于正式群体。 正式群体在学生管理工作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它们既是学校实施教学活动的基本组织,也是学校开展各种活动的集体组织。
(判断)非正式群体是以个体的志趣、爱好为基础而建立起来的松散的群体关系。同辈群体是非正式群体中的一种。
(判断)同辈群体又称同伎群体、同龄群体或伙伴群体。它是指年龄层次相同,地位相近的人组成的一种非正式群体,其成员一般具有大体相近的价值观念、经历爱好和行为方式,是学生在学习与活动中基于不同的兴趣、能力和需求自发形成的个人属性层面的关系。
(判断)同辈群体强调的关键词应该有两个,一是“同辈”,二是“意愿”。
(选择)美国学者克拉克给同辈群体的分类:娱乐型群体、学习型群体、违规型群体。
(选择)同辈群体的特征:交往的自愿性、关系的平等性、群体的凝聚性、价值的趋同性。
(简答)同辈群体对于青少年发展的影响? 1、同辈群体为学生的心理沟通构筑了平台;2、同辈群体为学生的社会化提供了角色体验;3、同辈群体为学生的兴趣发展创造了机会;同辈群体为学生的交往互动提供了场所;5、同辈群体为学生的文化融合营造了环境。
(选择)美国的 玛格丽特·米德在她的《未来与文化》一书中呈现了“三喻文化”即:后喻文化、同喻文化、前喻文化。
同辈群体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1.同辈群体亚文化的消极影响;2.“重要他人”的消极影响;3.哥们义气或同伴排斥的消极影响。
(判断)亚文化是与主流文化相对而言。它是指由特定社会群体发明、信奉和推行的一种特有的文化价值体系、思维模式和生活方式。
(选择)“重要他人”一词是美国社会学家 米尔斯 提出的概念,专指对个体的社会过程具有重要影响的具体人物。
(选择)学生的重要他人分两个层次:互动性重要他人、偶像性重要他人。偶像性重要他人因受到学生特别喜爱、崇拜或尊重而被学生视为学习榜样的具体人物。 互动性重要他人是学生在日常交往过程中认同的重要他人。
(判断)网络环境下的同辈群体是指青少年在虚拟网络中通过各种方式认识的年龄相近、兴趣相投,并以情感为纽带而自发形成的网络频繁互动的群体。它包括两个层面:一是现实群体的网络化,二是基于互联网而形成的同辈群体。
(选择)网络环境下同辈群体的特征:1、群体交往的开放性;2、群体交往的超时空性;3、群体交往的匿名性。
(简答)虚拟同辈群体对青少年的影响:积极影响:1、有利于青少年信息的共享;2、有利于青少年交往范围的扩展;3、有利于青少年情感的表达和释放;4、有利于青少年个性的张扬和不同自我的认同。 消极影响:1、信息混乱;2、网络成瘾;3、群体极化。 群体极化就是团体成员一开始即有某些偏向,在商议后,人们朝偏向的方向继续移动,最后形成极端的观点。
(简答)青少年同辈群体的引导与管理:1、以“教育引导”取代“强制管理”;2、利用“参照群体”,发挥个体的“领头羊”效应;3、加强教育互动,形成教育合力。
(判断)“参照群体”是一个群体心理学常用概念,指个体在实现其社会行为时,将某一或某些群体的规范、定向和目标作为他个人的行为动机。
相关推荐: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苏 | 山东 |
安徽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深圳 |
广东 | 河北 | 湖南 | 广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庆 | 云南 |
贵州 | 西藏 | 新疆 | 陕西 | 山西 |
宁夏 | 甘肃 | 青海 | 辽宁 | 吉林 |
黑龙江 | 内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