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疾病预防
(一)幼儿常见病及其预防
1.上呼吸道感染
(1)症状
①一般症状有流鼻涕、打喷嚏、咳嗽、发热等,经3~4天后痊愈;
②3岁以内、患儿可能高热体温达39℃以上;
③若高热持续不退、咳嗽渐增、出现喘憋等容易引发肺炎,需及时送往院;
(2)护理
①高热服用退热药用法应听医诊断慎用;用物理降温法,用湿毛巾,敷在病儿前额、颈部等部位
②发热时,脉搏增快。心脏负担加重,应卧床休息,因出汗增多、呼吸加快,使机体失水量增加,应多喝开水。此时,胃肠功能减弱而机体却消耗较多的营养物质,饮食需要富于营养,清淡易消化的食物。
若婴儿因闭塞影响吮乳和睡眠时,可于喂奶、入睡前滴0.5%,淡麻黄素液,每个鼻孔 12滴,但不可久用.易发生副作用。
(3)预防
①多到户外锻炼,增强体质,提高对环境冷热变化的适应能力。有句俗说“若想小儿安,常带三分饥和寒”,这里的寒指的是平时不要给小儿穿得过于臃肿,养成少穿衣的习惯。但要注意腹部、足部保暖、避免受凉;
②根据季节变化,注意小儿的冷暖,随气温变化增减衣服;
③保持幼儿活动室、卧室空气新鲜;
④合理安排幼儿口生活,提供平衡的膳食;
⑤发病季节,少带幼儿去公共场所;
⑥发病期间,用醋熏房间或用紫外线灯照射消毒。
2.急性支气管炎
(1)病因
病原体是各种病毒或细菌、或病毒和细菌合并感染,多由上呼吸道感染蔓延开来,也有的是麻疹、
感冒等急性传染病的合并症。是诟病、营养不良的患儿常易得此病,并易复发。
(2)症状
最常见的症状是发热、咳嗽,初为干咳,逐渐有痰,小儿不会吐出,多将痰咽下。幼儿可吐出白色粘液状或黄色脓痰,发热一般经3~4天才退,咳嗽可持续1~2周患儿可有食欲不振、疲倦、头痛、呕吐及消化不良等表现。
(3)治疗
①一般治疗:注意多休息点,多喝开水;
②对比治疗:发烧可用退烧药,咳嗽可用止咳化痰药等;
③控制感染:需用抗生素如青霉素、磺胺类药物等,也可用蒸汽减轻咳嗽。同时,须服用维生素B和维生素C,以增强抵抗。
3.扁桃体炎症
(1)病因
小儿在受凉、疲劳致感冒后,机体抵抗力下降,侵入扁桃体窝内的溶血性链球菌大量繁殖而患病。
(2)症状
①急性扁桃体炎:该病起病急,高热,婴儿高热,咽痛致吞咽困难,头痛。全身不适等;
②慢性扁桃体炎:可使小儿经常头痛、疲倦,常有低热,咽部不适、发干、发痒、疼痛,易并发风湿热、肾炎等。
(3)护理
①患急性扁桃体炎,应卧床休息后,方可停药; ②慢性扁桃体炎。
(4)预防
预防措施同“上呼吸道感染”,可慎重考虑手术切除。
4.腹泻
(1)病因
①非感染性腹泻
因喂养不当、腹部受凉等引起,如进食量过多,食物不易消化等。
②感染性腹泻
因食物或餐具等被病菌感染,引起胃肠炎,多发生在夏秋季。
③疾病
消化道外的疾病如感冒、中耳炎、肺炎等导致消化功能紊乱也可致腹泻。
(2)症状
①病情轻者食欲尚正常,腹泻多几次,大便呈蛋花汤样。
②病情重者,一日泻无数次,大便呈水样,尿量明显减少或无尿,高烧40%,机体丢失大量水分和无机盐而发生脱水,脱水的表现是眼窝凹陷、口唇干裂、非常口渴、精神极差。
(3)护理
①注意腹部保暖;排便后用温开水洗净臀部;调节饮食。
②按医嘱服药、反复彻底治疗腹泻;仅仅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并可致脱水、酸中毒可致生命危险。
(4)预防
①提倡合理喂养,“夏季要勤喝水,不可将乳儿口渴误为饥饿,而增加饭量”,给乳儿加辅食要由少
到多,每次只添加一种新食品。严寒酷暑不宜给乳儿断奶。
②注意饮食卫生,做好餐具的日常消毒工作。
③隔离患儿,用具消毒,患儿所用的尿布、屎盆等要彻底消毒,以免交互感染,造成流行。
5.泌尿系统感染(尿道炎、膀胱炎、急性肾盂肾炎)
(1)病因
80~90%的大肠杆菌是导致泌尿道感染的主要原因。特别是女孩的发病率高于男孩.这是因为女孩的尿道短.更容易引起感染。
(2)症状
①急性肾盂肾炎在小儿泌尿系统感染中较常见。多数患儿起病高热、面色苍白,常伴有胃肠道症状,如呕吐、腹痛、腹泻等,也可有精神萎靡、昏睡。为此,婴幼儿不明原因的发热,应及时检查尿常规,进行细菌培养,以免漏诊:
②膀胱炎、尿道炎为下部感染的症状,如尿频、尿急、尿痛、排尿困难、尿道有烧灼感,一般不影响肾功能。
(3)护理
①应注意休息,多饮水,增加尿液的排出,减少细菌在尿道内的停留时间,以减轻症状;
②在医师指导下应用抗生素;
③反复发作,需考虑有无尿路畸形,并作进一步检查:
④由于肾盂肾炎较易复发、重复感染,痊愈后仍需定期复查,每3~6个月复查一次,连续两年。
(4)预防
①加强卫生教育,注意儿童会阴部卫生;教育幼儿不用洗脚水洗臀部,不用公共毛巾洗澡,勤换内裤.要尽早穿整裆裤:
②平时多饮开水,增加尿液排泄,冲洗尿道;
③治疗各种肠道疾病和传染病,彻底治疗蛲虫病。
相关推荐: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苏 | 山东 |
安徽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深圳 |
广东 | 河北 | 湖南 | 广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庆 | 云南 |
贵州 | 西藏 | 新疆 | 陕西 | 山西 |
宁夏 | 甘肃 | 青海 | 辽宁 | 吉林 |
黑龙江 | 内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