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页:课程设计的概念 |
第 2 页:课程计划 |
第 3 页:教学大纲 |
第 4 页:教科书 |
四、教科书
(一)教科书的概念
教科书又称课本,它是根据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编制的、系统反映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教科书是教学大纲的具体化。它以准确的语言和鲜明的图表等,明晰而系统地阐述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教学内容。教学大纲中规定的各门学科,一般均有相应的教科书。
(二)教科书的结构
教科书不同于一般的书籍,它是为一定年级的学生掌握某一门学科的基本知识而编写的书籍,通常按学年或学期分册,划分单元或章节,教科书一般由目录、课文、习题、图表、注释、附录等部分构成。课文是教科书的主体部分。教材内容按一课一课地编排,或是分篇、章、目来叙述。教科书中的一些插图,也应该是教材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教学中应充分加以运用,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教学内容的载体也已多样化。除教科书以外,编制配合教科书使用的视听教材,如录像、录音、幻灯、电视、电影等,以及教学软件,已成为教学内容的一部分。所以,教材不仅包括摆在课桌上的课本,而且还应包括视听教材。随着时间的推移,这部分内容今后将会逐渐增多起来。
(三)教科书的编排
第一,教科书的编排形式要有利于学生的学习,符合卫生学、教育学、心理学和美学的要求。
第二,教科书的内容阐述要层次分明;文字表述要简练、精确、生动、流畅;篇幅要详略得当。
第三,教科书标题和结论要用不同的字体或符号标出,使之鲜明、醒目。封面、图表、插图等,要力求清晰、美观。字体大小要适宜,装订要坚固,规格大小、厚薄要适度,便于携带。
(四)教科书的作用
第一,教科书是学生在学校获得系统知识、进行教学的主要材料,它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所学学科的内容;同时也便于学生预习、复习和做作业。教科书是学生进一步扩大知识领域的基础。所以,要教会学生如何有效地使用教科书,发挥教科书最大的作用。第二,教科书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它为教师的备课、上课、布置作业、学生学业成绩的检查评定提供了基本材料,而且为教师创造性地开发课程资源、在教学中联系社会生活实际提供了基础、依据和参照。深透理解与熟练掌握和运用教科书是教师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条件,也是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的一个重要而切实的途径。
第三,根据课程计划对本学科的要求,分析本学科的教学目标、内容、范围和教学任务。
第四,根据本学科在整个学校课程中的地位,研究本学科与其他学科的关系,理论与实践相联系的基本途径和最佳方式,确定本学科的主要教学活动、课外活动、实验活动或其他社会实践活动,对整个教学阶段的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作出统筹安排。
(五)教科书编写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十分重视小学的教材建设,先后编辑出版了7套小学教材。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以后,原国家教委于1986年9月,正式成立了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负责中小学教材的审定工作,1988年颁布了“一纲多本”新的课程政策,要求加强教材的基础性、多样性和灵活性,同时开展了广泛深入的课改实验,以建设符合中国国情、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能体现基础教育要求的教材体系。
教科书的编写应遵循以下原则:
第一,按照不同学科的特点,在内容上体现科学性与思想性。教材的内容首先必须是科学、可靠的知识,是经过实践检验的客观真理。一般说,科学上尚未定论的东西不应当包括在教材内容之中。教材的科学性是基础,教材的思想应寓于科学性之中。要使学生能从科学的内容中掌握正确的观点,要使他们能把理论、事实、观点与材料紧密结合起来,使其在思想观点上有所提高。
第二,强调内容的基础性。在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教材还要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知识于实践的能力,对一些基础知识、基本理论要尽可能指出它们在科技、生产、生活中的效用性。其他如实验、练习题等应包括进去。还可因地制宜,编写一些乡土教材,以联系地方实际。
教材还应处理好基础知识和先进科学成就之间的关系。小学课程讲的是基础知识,但基础知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为了让学生掌握新的科学知识,教材内容到一定时候就必须去旧补新,把科学上的最新成果补充到内容中去,并以学生可以接受的形式反映出来。
第三,在保证科学性的前提下,教材还要考虑到我国社会发展现实水平和教育现状,必须注意到基本教材对大多数学生和大多数学校的适用性。
第四,在教材的编排上,要做到知识的内在逻辑与教学法要求的统一。每门科学都有自身的系统性,编写每门学科的教材必须考虑到这门科学本身的内在逻辑。但是一门学科不是相应科学的缩写本,它必须把科学知识的系统性和教学法的要求统一起来,使科学知识在叙述和逻辑上得到合理的安排。
教学大纲和教科书的编排通常采取直线式和螺旋式两种。直线式即一门学科的内容按一定的系统排列,后面不重复前面的内容。螺旋式即一门学科的安排,在教学过程中重复出现,逐步扩大、加深。学生的认识过程是螺旋式上升的。这种编排方式比较符合学生的认识发展规律。直线式编排可以减少重复,节约时间和精力。教材究竟采取什么方式组织编排好,这取决于学科的性质及其在课程中的地位、学生年龄的特点,以及学制是否分段等许多条件,以兼采两者之长,结合起来运用为宜。
第五,教科书的编排形式要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教科书的内容阐述要层次分明;文字表述要精练、生动、流畅;篇幅要详略得当。标题和结论要用不同的字体和符号标出,使之鲜明、醒目。
第六,教科书的编排要兼顾同一年级各门学科内容之间的关系和同一学科各年级教材之间的衔接。
(六)教科书在教学中的应用教师正确使用教科书应做到:
第一,认真钻研和深刻理解教科书中各章、节、目之间,各篇范文之间的联系,从整体上掌握教科书的框架、脉络、知识、技能体系,并且通过教学,使学生也要理解和大体掌握。
第二,透彻理解教科书中每个章节的内容,备课中围绕教学重点、难点、关键设计教学过程,设法调动一切教学手段,把重点和难点化为学生可以接受的信息。
第三,教学中应充分利用教科书,包括有关图表、附录都应当重视。教师的讲授应以教科书为基本依据,不脱离教科书,但又不应照本宣科。教师不是简单重复教科书上的内容,而是对其作说明解释,帮助学生理解、领会。
第四,由于最新的科学成果尚未在教科书中及时得到反映,教师还应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知识基础等实际情况,灵活引进适合学生年龄特点、为学生能理解的有关学科的新知识。
第五,能结合本地区的需要,适当补充本民族、本地区的乡土教材。
第六,在教学中,教师还应当指导学生充分运用好教科书。要注意培养学生阅读教科书的能力、方法和习惯,防止学生产生把教科书丢在一边,单纯地记笔记、抄笔记的倾向。
相关推荐:
2013年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学章节考核精要汇总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苏 | 山东 |
安徽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深圳 |
广东 | 河北 | 湖南 | 广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庆 | 云南 |
贵州 | 西藏 | 新疆 | 陕西 | 山西 |
宁夏 | 甘肃 | 青海 | 辽宁 | 吉林 |
黑龙江 | 内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