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教育与个人的发展
1.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
(1)内发论
内发论者一般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身心发展的顺序也是由身心成熟机制决定的。孟子是中国古代内发论的代表。
(2)外铄论
外铄论认为,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如环境的刺激和要求、他人的影响和学校的教育等。我国古代的荀子、英国哲学家洛克、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都是外铄论的代表人物。外铄论者一般都注重教育的价值,他们关注的重点是人的学习。
(3)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的发展是个体的内在因素(如先天遗传的素质、机体成熟的机制)与外部环境(外在刺激的强度、社会发展的水平、个体的文化背景等)在个体活动中相互作用的结果。
2.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1)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
(2)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3)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
心理学家提出了发展关键期或最佳期的概念,所谓发展关键期是指身体或心理的某一方面机能和能力最适宜于形成的时期。
(4)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
(5)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个体差异性在不同层次上存在,包括群体差异(如性别差异)和个体差异(如身心发展水平和个体心理特征)。
3.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
(1)遗传对个体发展的影响
①遗传素质是人身心发展的前提,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②遗传素质的差异对人身心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③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是不能夸大的
(2)成熟对个体发展的影响
由基因制约的发展过程的机制就是成熟。在教育学中,成熟是指儿童个体生长发育的一种状况,指个体的生理和心理机能与能力都达到比较完备的阶段。人的机体的成熟程度制约着人身心发展的程度和特点,它为一定年龄阶段身心特点的出现提供了可能和限制。
(3)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
①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包括机遇、条件和对象②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有积极和消极之分
③人在接受环境影响和作用时,也不是消极的、被动的,因为人具有主观能动性,人能改造环境,人在改造环境的实践中发展着自身
(4)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①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的方向与方面做出社会性规范
②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③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不仅具有即时的价值,而且具有延时的价值
④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5)个体主观能动性的巨大作用
个体在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中所表现出来的个体主观能动性,是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
个体主观能动性的第一层次是人作为生命体进行的生理活动;第二层次是个体的心理活动,其中最基本的是认识活动;最高层次是社会实践活动。它具有鲜明的目的性、指向性和程序性,体现了人的主动选择。
4.教育对个体发展的作用
(1)教育能发现人的价值
(2)教育能发掘人的潜力
(3)教育能发挥人的力量
(4)教育能发展人的个性
发展个性是教育的理想,进行个性教育是教育的本质和真谛。
5.普通中等教育促进青少年发展的特殊任务
普通中学是学校教育系统中的一个阶段,分为初级中学与高级中学两段。初级中学的教育对象是十三四岁至十六七岁的少年,高级中学的教育对象是十六七岁至二十岁的青年,他们分别处于人生的少年期和青年期。
(1)少年期的年龄特征与初中教育的个体发展任务
①少年期的年龄特征
十三四岁至十六七岁,属于个体发展中的少年期,有些心理学家称其为“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在这一时期,儿童将从心理上摆脱对成人的依赖,表现出追求独立的倾向。
身体状态的剧变、内心世界的发现、自我意识的觉醒、独立精神的加强,是少年期表现出的总体性的阶段特征。
②初中教育的个体发展任务
在身体发展方面,初中阶段要进行保健和青春期教育;在认知方面,初中阶段教育应重视抽象思维和概括能力的培养;在情意方面,应着重培养学生的道德理想和深刻的情感体验;在自我教育能力方面,应帮助学生形成较正确的自我认识,使学生掌握评价自我的多维标准。
(2)青年期的年龄特征与高中教育的个体发展任务
①青年期的年龄特征
青年期是个体身心两方面逐步走向成熟的时期。个性的定型时期和个体从准备投入社会生活向正式投入社会生活转变的时期。
②高中教育的个体发展任务
高中阶段学校在保证学生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方面依然有重要的责任。学校教育要帮助青年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使青年认清时代的要求、个人命运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相关推荐: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苏 | 山东 |
安徽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深圳 |
广东 | 河北 | 湖南 | 广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庆 | 云南 |
贵州 | 西藏 | 新疆 | 陕西 | 山西 |
宁夏 | 甘肃 | 青海 | 辽宁 | 吉林 |
黑龙江 | 内蒙古 |